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5/15 22:56:41瀏覽807|回應0|推薦1 | |
>學佛聞道有八難嗎? >您是否曾覺得自己身處『世智辯聰難』而洋洋得意呢? >苦口婆心!!! 說來惭愧,軒凱過去還真的不曾在意「學佛聞道有八難」這樣的句子, 謝謝版主「苦口婆心」的提點,今天依此因緣上網查找『世智辯聰難』是什麼意思? 一時心中百感交集,原來,在他人眼中,自己「竟」是這樣的人?! 竟然要用「洋洋得意」這樣的形容辭,才能形容軒凱的無禮?! 這些日子以來,看到網友回文,用字不太周全,難免多說二句,希望能圓滿說法,期許思考羅輯更全面, 為了避免自己妄自斷章取義,總是整篇文章詳列,再逐一回應,怕自己說辭遭誤解,用字豈是倍數計? 為了表現「禮」的重要,更是多以「請問」來當句首,自行示範提問句子,語氣的重要,然後? 看到這樣的苦口婆心,心情確實稍稍低落,世智辯聰難?洋洋得意?苦口婆心?這是在說軒凱嗎? 獨自坐在椅子上發呆,心想:修道這三年我在做什麼?改過之法錯了嗎?心感覺很實在,這難道也錯了? 遇事心中把持著「說人就是說自己」,總先反問自己,有沒有犯自己說過的話?力求「知行合一」錯了嗎? 一時失意,開口問夫人:怡萍,你覺得現在的我,與三年前的我相比,有沒有什麼不同? 夫人:你為什麼要與三年前的你相比呢?你為什麼不與三個月前的你,三周前的你,或三天前的你相比呢? 一語驚醒夢中人,善哉,我何必與未學習道法前的我相比呢? 這三年來,自己在行、住、坐、臥上,時時反思、反省的努力,師姐不時的善語提醒,神佛慈悲指導, 自己也從中獲得許多無法言語的利益。 好比說:智慧,自己在看事角度更多元、語氣更謙卑、用字更文雅、文筆更精準, 好比說:清淨。自己心性更豁達、遇逆不再怨天尤人、遇順感謝天地提攜, 好比說:決斷。自己不清、不楚、無法理解時,不時向師詢問、請教,雖然答案偶有出入, 從錯誤中學習,也是一種令人印象深刻的教導方式,不是嗎? 曾有多人提及「軒凱,不是每個人都像你這麼幸運的!」 沒錯,不是每個人都像我這麼幸運的,軒凱何其有幸,得遇許多良善導師: 得遇余老師,指導軒凱太極拳、推手等,武學的功架, 得遇紫林老師,指導軒凱風水、卜測等,玄學的推理, 得遇洪師姐,指導軒凱修行法要,並善語提點、錯謬辯正,協助軒凱走出自我,內心自在不再沉迷, 得遇眾多無形師,從旁魔考、試煉,考的印象深刻,終身難忘。 沒有各位的付出、與成全,今天軒凱不知在哪裡? 感謝曾經直接、間接指導的老師、或朋友們,要感謝的人太多,不如~學學前人,就謝天吧! 感謝天、地、神、佛無私的指導、用心良苦的提攜!謝謝你們! 若說「有所得」?夢幻泡影,諸法皆空,信手捻來,無相無形。好像沒有得到什麼的東西? 若說「無所得」?心性豁達,遇逆不驚,文采風華,自在充滿。好像真有得到滿滿的幸福! 回憶,總是容易令人昇起反省的心: 還記得,當年還未曾學習「道法」之前,也曾研習「佛法」多年, 記得當時皈依「禪宗」的唯覺老和尚,也多次參與「淨宗」的活動,(當時人多建議「禪淨雙修」) 舉凡精社辦的活動,若是有空也多參與,更不時當精社義工,或供養法師。 佛教活動中,像是「放生、助唸、功印經書、放蒙山、施食、各類法會、拜懺、禪七、朝山」等, 一般常聽聞的佛教活動,只要能力所及、或時間允許,多會參與, 平時除了聽聞法師指導經文意思之外,也常買一些禪宗公案什麼的書來閱讀, 閱讀禪宗公案、仔細查找說明,找出各公案中的 KEY POINT,以及理解說法之人,著重的要點為什麼是這個? 佛教常見的經文(心經、大悲咒、普門品、地藏經、阿彌陀經、金綱經什麼的)、或是咒語,更是時常誦唸。 禪宗的公案研討,據說是修習智慧,許多所謂「直指人心」的話語,雖然未能領悟,也多仔細推敲, 淨宗的持誦佛號、六波羅密等,也多盡量用心、依教奉行, 可惜自己三毒仍重、智慧不明,無法對高深的佛法多有理解,總以攀緣、外求的心態,來做佛法學習, 錯誤認知,導致著重在誦唸多少佛號、或經文、供養若干法師、參與多少法會、與多少大眾結緣什麼的, 滿滿的分別心,導致自己的學習,一事無成。 對於行、住、坐、臥上「言行」的差失,多不在意,總以「我佛慈悲」的心態來放縱自我, 對於師兄弟之間的相處,也多以柔軟語的心態,多言他人良善,不提他人缺失,以免落入惡口、兩舌, 結果他人也依此來對待,彼此談話多說良善,贊揚汝多發心、稱誦汝多精進,絕不開口道人缺失, 在自己有意、無意的忽視過失下,沒聽人說就以為自己沒錯,人皆稱讚就以為很了不起, 本該依止不亂的真心,卻在佛法的薰陶之下,修的妄自尊大、修的目中無人。 大家都在說「人生難得」,隨時可聽說「佛法難聞」, 可是,「人生難得今己得,佛法難聞今己聞」了,不是嗎?然後呢? 本來以為依教奉行之後,自己的貪嗔癡慢疑,應該會漸漸平息,結果是自己的行為,越來越走樣?! 沒錯,佛法真的是「無上、不二、最究竟、出世間」的大法,心中從來不疑,也從沒說佛法不好, 只能說自己業障太重、累世冤親債主討報,自己以自以為是的態度來學習, 自己對佛法認知錯誤、錯解,導致自以為的努力參研,總無緣深入佛法,只能懺悔:時機未到吧? 禪宗是佛法中,最隨緣、最富變化的教法,同樣的問題,答案會依不同的人提問,可能會有不同的回答, 這也難怪禪宗使用的經典、咒語、教法完全一樣,可是當年卻還是分為「頓悟、漸悟」二派, 有些武術門派,拳架、基本功教法一樣,只因門生的體悟不同,也常見分為「劍宗、氣宗」之別, 不是這些基本的東西錯了,而是學習者的心態、感受互有不同,導致彼此的境界各有出入。 佛法不是也聽說分「大、小乘」嗎?不是也常有許多故事,勸人要「捨小乘佛法、轉大乘佛法」嗎? 軒凱能力不足,過去多年來,以錯誤的心態學習,導致無法體解大道,無從領略無上、究竟佛法, 只得退而求其次,先從簡單、淺近的「世間聖賢善惡之法」來下手了。 在「了凡四訓」中,不理會了凡先生持什麼咒,只專注在領略「改過止惡、行善積德」的重要, 在「太上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騭文」中,明白所謂「善、惡」的分別, 這些書中大量使用簡淺的因果故事,閱讀起來沒有說教意味,圖文並貌的介紹,容易接受沒有負擔。 之後,因緣際會下,得遇洪師姐,在其指導下,領略了金母娘娘、玄靈高上帝、降龍師尊等眾多神佛的指導, 對於「釋、道、儒」三家之言,不再起分別心,「時時」以「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的「物以類聚」心態參研, 與人討論、或溝通觀念時,也多保持著「求同存異」的心態,不再強求他人認同自己的看法, 就算是心中極不認同,也只表達自己的看法,並提供選擇題示的建議,不再妄行以我是人非的態度回應。 自己在有形師、無形師的指導之下,專注在「改過」法門,「世人熟無過,改之為聖賢」, 遇事不斷反省自己的差失,奉行了凡四訓中的「改過之法」,真心懺悔、反省、改過, 行事也多對照「太上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騭文」中的是、非、對、錯的故事, 心態上將「諸惡莫做、眾善奉行」當成聖旨來奉行。 結果本該時時嚴以律己的改過心,變成處處檢視、要求別人得尊守的無上法要, 一不小心,浮動的心就寫出了「上告陳水扁」這樣的「忌惡如仇」的文字, 無法理解少數學佛人有的「貢高我慢」心態,結果就寫出了「佛教也是只有是、否二個選擇?」的文字, 無法理解通靈界的亂象,結果就寫出了「通靈的都是詐騙集團?」的文字。 之後在師姐的指導之下,明白要多注意自己的言行,因為「說人就是說自己」, 從此,自己寫出來的文字,自己會先想看看,自己有沒有犯類似的過失?自己的建議,是否合乎世間法理? 在一次上廁所的因緣,拜讀何飛鵬先生大作,從此心念轉變(何飛鵬部落格︰http://feipengho.pixnet.net), 仔細閱讀何先生眾多文章之後,最後對何先生的一篇「一個問題,你的答案」心有所感, 自作主張以原文相同的架構,重新改寫該文(名稱相同,蒙另一版主抬愛置頂,有意者自行參閱)。 昔日自己確實有點得意忘形,在「蓮花偶成」文中,出現了許多的自以為是的想法, 今日重讀舊文,心中不時會昇起丟臉的念頭,覺得自己當時怎麼會這麼妄自尊大? 重新在蓮花偶成回復,只是要自己提醒自己,就算擁有過人的文采,心中若是自滿,也是沒什麼意義。 偶然間,在另一版看到某網友,借古人之文明志,文中似乎稍感失意,為免讓人有說教的意味, 只是借花獻佛,調整原文中幾個文字,將失意的心情,改成希望的心情, 於是又自以為是的貼文回應: ~~~~~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 > 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 > 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 > 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繫之矣。 > 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 >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 >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 王羲之,蘭亭集序 夫大道無情,人生無常! 或反省懺悔,悟思方寸之心;或行善積德,隨順因緣之情! 雖佈施萬殊,因緣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感恩知足,不知光陰似箭! 待其因果現前,夢影飄移,欣業障之清。 善之所欣,利人之間,老生常談,尚期可期以之喚醒;況法門三千,何難之有? 古人云:「死生呼吸間」豈不慎哉? 每覽昔人修行之心,如臨深淵,未嘗不隨境思悟,總能日有所長。 固知因果遷纏三世,輪迴報應為實說。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快哉! >「孰吉孰凶?何去何從?世溷濁而不清:蟬翼為重,千鈞為輕,黃鍾毀棄,瓦釜雷鳴... > 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 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龜策誠不能知此事!」...... 屈原.卜居 為善為惡?孰輕孰重?世百花而爭豔:酒色財氣,名利權貴,喜怒哀樂,春夏秋冬… 夫善心惡行,惡心善行;忠有所不愚、孝有所不敬、節有所不逾、義有所不信。 謀事在己,成事在天,俯仰誠無愧天地耳! ~~~~~ 這裡也不知道哪一種心情比較適合該人,只是自以為是, 覺得「快哉」好像比「悲夫」來的積極, 覺得「俯仰誠無愧天地耳」好像比「龜策誠不能知此事」的無奈好! 隨著師長的指導,時間很快過去,自己心性也因此而更堅定、與更豁達, 不免想要來搞笑、說故事,所以就寫了「幸福彩繪畫研所」等,似桃花源的夢幻故事。 謝謝各位網友的指導、與建議,不知各位在本網過的如何?軒凱倒是過得很充實, 至於佛法如何如何?己經有許多大法師,發表令人贊嘆、極其圓滿的說法,軒凱也不畫蛇添足, 只是會試著將釋、道、儒的一些觀念,做一些個人感受的類比, 當然啦,個人感受本來也沒有什麼對錯,若是軒凱感受錯誤,也是自落因果,絕無怨言。 只因此主題是本人貼文,方才自以為是,對回文的網友,多再添足回文, 日後對其他網友的貼文,若有因緣,也將只回應貼文者的提問,其他人的看法,將不再妄自尊大、擅自回應, 其實,各位大德的文采,大多令人驚艷,所提的論點、或看法,也多中肯實在, 若是軒凱言辭上多有冒犯,還請各位大德,大人不記小人過,原諒軒凱的無禮。 觀念分享本就「求同存異」,本想將一些常見道教助人的主題, 如:收驚、收魂、驅邪、制煞、消災、開運、解因果、牽亡魂、求子女(姻緣、財)、超渡亡靈等, 收集整理網上文章,再發表一些看法,如今看來怕是老天認為軒凱才學不足,還是不要妄提看法才好。 祝福大家,心想事成。 |
|
( 心情隨筆|男女話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