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5/04 15:24:21瀏覽1113|回應0|推薦1 | |
日前機緣巧合,進入淡水某廟時,看見該廟二樓供奉著三位佛像, 「無上元」(左),「無上真」(右),「無上佛」(中), 心中只是不解,在道教的廟宇中,為何會供奉著這種沒聽過佛名的佛像? 聽說日本統治的台灣,因為日本人認為道教是迷信,想要滅去道教, 所以道教廟宇為求自保,才會設立佛像,普傳佛法,以表達此廟是佛教,不是道教, 因此,許多道教的神像,才得以保留(不知是否有錯?若有錯還請十方指正)。 為何會對此佛名多加注意?實在是因為,師姐之前曾經在不同的時期指導:修行, 首要在「修元」,認識、認知自己的自性、本元,待心中有了正知、正見, 然後再「修真」,得悟、顯現自己的真心、真元,待真心應顯於待人接物時, 最後再「修佛」,慈悲、體悟自己的佛心。 師姐當時指導時,每個階段大約幾個月吧?! 當時也沒想到這是次弟,一步一腳印,要依順序連起來參看, 只當作不同時期的課程,直到日前,心中才豁然開朗,明白佛心、與道心的修持,其實很多是雷同的。 無上元、無上真、無上佛,此三尊以佛像儀態示現,想表達佛教的「經藏、律藏、論藏」, 經藏:相近於儒家的革物、致知、誠意、正心,或三綱、五倫、四維、八德等,良善面的知,屬於「學習」領域; 律藏:相近於儒家的修身、齊家,或太上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騭文等,改過之法,屬於「實做」領域; 論藏:相近於儒家的治國、平天下,或勸化世人、行善積德之要,屬於「教授」領域。 也就是說,佛教說的「經藏、律藏、論藏」、 相近於道家的「修元、修真、修佛」的說法、 也相近於學習事物時,「學、做、教」的次弟。 經藏(修元),讓學習者建立正心、正念的覺知心(自覺), 利用多方面的經文、法規、原則、準則,讓學習者明白,什麼是所謂的是、非、對、錯, 讓不知道的人知道、讓不明白的人明白,依學習的知識能力,而有深淺, 在這個「學習」領域期間,學習者最好是以「一門深入」的心態來學習, 比較不容易被花花世界中,眾多是是而非的學問、知識來混淆,搞到後來自我迷枉、無所依止。 佛學中,常要信徒思考、了悟的「空」字(心經、金鋼經、及其他等), 以測字方法來看,不就是「穴+工」嗎?自己挖一個「穴」,然後在裡面「做工」, 學習者努力的一門深入、埋頭苦幹,說不定就了悟「空」性了。 律藏(修真),讓學習者建立懺悔、反省、改過的覺知心(自覺), 利用多方面的戒律、要求,讓學習者自制,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 透過自我要求、自我約束的方式,讓不知自我反省的人,知道反省的重要, 明白「世人熟無過,改之為聖賢」的道理,依學習的知止能力,而有戒律多寡, 在這個「實做」領域期間,學習者最好是以「知行合一」的心態來學習, 比較不容易自我縱容,導致「善小不做、惡小可為」,搞到後來明知故犯、造業無數,豈不「枉讀聖賢書」? 佛學中,常要信徒持什麼「五戒、十戒、菩薩戒」什麼的,不就是要學習者心中不時的檢討自己, 與常人所知的「一日三省吾身」、耶教三餐禱告「感謝主,賜我食」的常存感謝心,不是相近嗎? 學習者努力的懺悔、反省、改過,行為舉止將由原先的不習慣,到漸漸習慣,到理所當然, 時時把持正心、正念的習氣,說不定就了悟「真」性了。 論藏(修佛),讓學習者建立無私、利人的分享心(覺他), 利用多方面的看法、說詞,讓學習者廣納多元見解,得以同中求異、異中求同、舉一反三、因才施教, 透過與人互動的方式,讓不同層次的人,都能理解想要表達的內容, 明白「廣納有情、普渡眾生」的道理,依解說對象的習氣,而有不同的說詞、或見解, 在這個「教授」領域期間,學習者最好是以「海納百川、佛渡有緣」的心態來學習, 比較不容易妄自尊大,導致「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搞到後來自落?臼、樹敵無數,豈不「先入地獄」? 佛學中,常要信徒「參話頭、六波羅密」什麼的,不就是要學習以身作則嗎? 與常人所知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的虛心,「己立而立人、己達而達人」的推己及人心,不是相近嗎? 學習者針對聽聞對象的不同,依:識不識字、聽不聽的到、學問高低等,以不同用字、說法來解說教義, 時時心存慈悲的心,說不定就了悟「佛」性了。 依這些說法看來,到廟裡拜神明,與到佛堂拜佛,好像意思也差不多? 只要存有懺悔心,只要遇事多行良善,不為自己計較權謀, 想必神佛們,會依參拜信徒的福德利祿,多少增添一些功果,來扶助大眾吧?! 準備好開始「誠心」看待自己了嗎? 準備好開始「真心」懺悔過失了嗎? 準備好開始「禮敬」天地神佛了嗎? 進入廟裡時,誠心向神佛懺悔自己的過失,述說自己做的不夠好的地方,懇請神佛慈悲指導, 與耶教信徒到教堂中,向牧師告解的意思,不是相近嗎? 如果你是屬於「鰥、寡、孤、獨、廢、疾」之人,願意自心反省,行「改過之法」時, 初期按時到廟裡參拜時,先不要急著許願, 以誠心懺悔的真心,讓神佛們知道,你目前在心性上「自我要求」,做了哪些? 再以廣行良善、不企不求的心,來增長自己的福德,待三個月之後,再來說有什麼願望, 也許願望實現的機會,會比較高一點?! |
|
( 興趣嗜好|星座命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