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中醫是一門科學”的扯談
2009/01/24 16:06:41瀏覽508|回應1|推薦4
科學就一定合理的嗎?請問什麼叫”合理”?所謂理性的知識體系,不過是依據感性啟悟而設的”圓謊”。

《經驗與判斷》;胡塞爾提出的主體性與生活世界的後架構,非常具顛覆性和啟發。就像,太陽是圍繞地球而轉,還是地球圍繞太陽而轉;這裡頭,需牽涉一種主體性的角度與定點。海德格後來更將它發揮到淋漓盡致,認為科學文明固然是一種人類生活世界的發展趨向與可能,但僅僅是其中一條通道;若果太執重這一方面,就造成思想板結化的人類危機。”若連科學都不合理,試問何為合理?”所謂合理,不過是依據人內在生活世界的傾向而發展符合而已。

”科學”一詞。虛名一個,沒多大相干。好像海德格認為東方人、中國人的思維非常值得尊重,沒必要非掛上西方人的科學的那一套東西。我們也有我們的術語。

正是無法逾越「物自身」的精確性,所以揭示了現象背後的模糊。「人只能看到他所以預期看到的東西」、「人不是”什麼”,人是”希望”成為什麼」等等……又曰:諸法因緣而生;緣起性空。

我是很喜歡中華文化的,認為東方思想非常超脫高深;然而就是太高不可攀了,以致有些思維比較拘泥,尤其是受西化的人或性靈沒那麼高的人,無法一蹴而就,所以主張”中學為本,西學為用”的旌旗。你看,skykingdom自詡學貫古今,卻一頭栽進死胡同內,一是他治學無方,一是他的境界不符他的所學。好像金庸小說有提到,少林武僧要學一定的武功,就得需有一定的佛法造詣,否則容易走火入魔……我們都是在做一些功夫,就是填補這裡頭的”空白”。

剛過了科試,就重拾對現象學的鑽研,兼要翻閱中國古典,忙箇不亦樂乎。愈深究現象學就愈覺有趣,它既有結構主義上異質性(heterogeneity)與同質性(homogeneity)造就的認識的可能的說法;又有解構主義的苗頭。結構主義的認識論就像《道理經》裡一句”世人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但我覺得都不夠原本,還有比這更前的認識視域構架,就是胡塞爾後期發生現象學提出的”內意識時間”,又有視域(horizon)。後來海德格和德里達都很喜歡用”Destruction”,即解構,目的就是要解構所有預設層,揭示暴露這人類底下的生活世界是模糊,未塑型的一面,基本上跟薩特的存在主義”存在先於本質”是一脈相承,又是同出一轍。這裡豈不大大的印證了王陽明的”無善無惡是心之體”。

近代的哲學家都很關注文藝藝術的發展,一致認同心靈枯燥單一是文明來臨的人類危機。無庸說,即使真如胡塞爾所說,人都遵從自己的”生活世界”(即先驗主體性的視域)去發展,不過是加上了時間作為限制,但反過來看,每個人的視域範圍深淺都一定有所偏差,而且我們亦不清楚每人的”視域”到底有多遼闊。藝術家的性靈之高,偉大的責任,理所當然要為平凡的人開拓他們的性靈(先驗主體性的視域)。文學高低批判變得可能,就是延異性(啟發性)的效用。可惜現代人中,彷彿出現了個無法逾越愈來愈大的鴻溝斷層。

順帶一提,要得好好回顧尼采。德里達本人就對尼采非常欣賞,曾說尼采的重要性我們到現在還未有充分領略到。海德格自然也是推崇尼采的人。又遑論印度思想家,奧修禪師。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kysoul3&aid=2591228

 回應文章

天魂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我必須誠懇的推薦你們,去讀張祥龍老師的作品。
2009/02/06 17:51
我行文的九成哲思領會,都是借鑑他的著述。特別《朝向事情本身》一現象學導論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