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標題是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在昨天﹝2012-12-17﹞的全國科技會議中提出的看法。﹝1﹞張忠謀是個正派的企業家,但他提出的看法並不一定就是正確的。
首先說「智財地雷」,這是一個自相矛盾的詞。
佈下地雷的目的是希望敵方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誤踩地雷,因此,沒有所謂「不小心踩到地雷」這回事,因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再怎麼小心也沒用。
然而,智慧財產﹝這裡尤指專利﹞卻完全不像地雷,以美國為例,一個專利核准後,專利的內容,包括發明的詳細說明、附圖、以及權利要求﹝detailed description, drawings, and claims﹞等資料將全部公開在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的網站。因此,侵犯美國專利並不能以不知情來抗告。換言之,如果侵犯了美國專利,跟法官說「我不知道有這專利的存在」是完全沒有用的。
從所上的分析,「地雷」和「智財」兩者有著根本上的不同,用地雷來描述智財是不合適的。
張忠謀說,台積電做LED已經一年多了,還在想辦法熟悉外國公司佈的地雷,「現在還沒看出地雷佈在什麼地方。」﹝1﹞
其實,如果將專利想成是地雷,那就根本無從去熟悉,這也難怪一年多了還沒看出地雷佈在什麼地方。但是如果善用資源,例如「專利地圖」,不出三個月就可以對一個產業的專利有相當的瞭解。
再來說智財是否會阻礙創新?專利制度設立的目的原本就是要鼓勵創新,藉由專利來保護發明人的權益,因而鼓勵了創新。就算台灣海內外智財逆差高達五十億美元,這只會影響獲利,但不會阻礙台灣產業的創新。
國科會主委朱敬一在同一場會議中表示要針對智財布局提出幾大措施,包括「防守性地雷佈陣」,以智財專利建立「智財防火牆」,由智財公司協助台灣廠商對侵權者提告、訓練專利工程師,推動技術研發智財、策略性集資購買智財,還有高風險早期投資、偶發性創意投資、全民智財環境等策略。﹝1﹞
我可以跟朱主委打賭,如果按照他提出的「策略」 ,十年後台灣海內外智財逆差將超過現在的五十億美元。為什麼這麼說?朱敬一說的所謂「策略」其實還沒有碰到問題的核心,專利訴訟是發生在專利所有權人和侵權者之間,通常是公司對公司,基本上和政府沒什麼關係,政府也揷不上手。政府能夠發揮影響力的地方主要還是在保護智財環境的營造上,例如,四年前成立的智慧財產法院即是有前瞻性的做法。但問題是,大金額的專利訴訟並不發生在台灣,主要是在美國。因此,譲產業界對美國訴訟制度有正確的認識反而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這方面張忠謀倒是說對了,張忠謀認為,最重要的是產業的智財教育。但張忠謀沒有提到如何展開產業的智財教育。
美國的專利訴訟有許多細節是局外人難以想像的,輸贏的關鍵也往往不是客觀的侵權認定而是在於對技術和法律外行的陪審團主觀的喜好,一封工程師未經深思的電子郵件很有可能成為侵權的證據,因此對產業尤其是工程師的智財教育極為重要,要讓良好的工作習慣成為企業文化,別犯愚蠢的錯誤,而這樣的智財教育應讓有專利訴訟實務經驗的專利律師參與才能收到成效。
另一方面,台灣的產業累積的專利數量已經相當可觀,但卻少有人主動拿出來用。就算有別人實質上已經侵犯了專利,若是自己不知道,那和沒有專利是一樣的。各個公司應當設有專人進行專利管理﹝portfolio management﹞,並分析競爭對手的產品,只要有可疑之處,隨即找委託的律師事務所處理。
只要用對方法,專利不但不會阻礙台灣產業創新,還可以為台灣產業帶來新局。
參考資料:
1.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0/7573563.shtml#ixzz2FMUB4Gc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