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4/22 16:08:01瀏覽1955|回應0|推薦6 | |
2010年3月12日,新加坡聯合早報刊登了胡忠信一篇名為「五都選舉預估」的文章。文章中提到:國民黨文化充滿了中國宮廷性格,明明想吃桌上的橘子,也要裝神弄鬼,一副無欲則剛的模樣。而民進黨則是移民性格的羅漢腳文化,有所意圖就不會掩飾,而且先講先贏,先做出動作再說。 我認為胡忠信相當生動的描述了目前台灣兩大政黨的文化。為了想多瞭解甚麼是羅漢腳文化,我繼續在網路上搜尋相關的資料,有一句話卻引起了我的思考:「台灣移民子孫確實有羅漢腳遺傳,容易盲動及被煽動,情緒勝於理性,一切爽就好。」這裡的「羅漢腳遺傳」和胡忠信提到的「羅漢腳文化」是有區別的,遺傳是和血緣有關的,而文化卻不必然和血緣有關。那麼,台灣人和羅漢腳是否有血緣關係呢? 我的資料裡有一則去年的舊聞: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審查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修正草案,由於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動員立委包圍主席台,委員會停擺了一個上午。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當場召開記者會表示:「民進黨誓死反對開放中國學歷,誓死捍衛台灣權利。」2009年5月4日的聯合報社論表示:「且看這次修法過程,綠營立委邱議瑩竟說:滿街都是大陸之子,很可怕。翁金珠則認為,這將排擠台灣人的工作機會。以她們二人的政治認知,陸配就算依法取得了台灣身分證,也仍不配稱為台灣公民吧!在翁金珠眼裡,似乎陸配沒有工作沒關係;陸配可以失業,但台灣人不能失業。在邱議瑩眼裡,孩子的母親 只要是大陸人,都會很可怕;但這些孩子的父親皆是正港台灣人,她卻視之為敵人之子?近一年,兩岸關係有了相對善意的變化;但如果放在過去六十年的脈絡裡看,這樣的推移,也是在進進退退之間才走到這一步。當今天我們提到陸配時,四九年來台的外省人似乎皆已變成了台灣人;再往前看,如翁金珠和邱議瑩的先祖,不也是早年唐山渡海來台的羅漢腳嗎?」 聯合報的社論似乎已經認定了像翁金珠和邱議瑩這種台灣人是和羅漢腳有血緣關係的。但我的問題是,在台灣,有誰的祖先真的是早年從唐山渡海來台的「羅漢腳」呢? 我又繼續做了些資料研究,大約距今三百九十年前〈1621〉開始,陸續有漢人從福建渡過台灣海峽〈黑水溝〉來到台灣。鄭成功在1661年趕走了荷蘭人,那時台灣的漢人大約只有五萬人,其中絕大部分是男丁。他們來到台灣以後,大部分在平地上從事開墾、種田的工作。這些人在台灣的歷史上佔有一席之地,飲水思源,台灣後來的建設當然是建立在當時的基礎上。如果要說明自己的血統有多麼的台灣,於是有人將自己的祖先來到台灣的時間往前推到三四百年前的那個年代。但這樣的推算合理嗎? 台灣在大約距今三百二十年前〈1684〉納入清朝的版圖,但是清廷不准前往台灣的人攜帶家眷。這個禁令在接下來的一百年間,只有十年解禁,直到距今大約二百二十年前〈1788〉才完全解除。就算解禁,女性人口也不會一夕之間就增加吧!因此,直到距今大約二百年前的十九世紀初期,台灣的人口仍有嚴重的男女不平衡。那時的台灣有個特別的社會現象,就是有極高比例的單身漢,也就是俗稱的「羅漢腳」,以幫傭為業。這些人終身不娶,事實上在那時候的台灣是娶不到。對中國人來說,沒有後代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因此,有些人在台灣待了幾年後就回到大陸去,娶妻生子,終老於大陸。至於那些留在台灣的「羅漢腳」,最後孤單的死去。既然生前未娶,按當時的情況,死後也就沒有後代。所以,不管怎麼說,這些當年的「羅漢腳」不是沒有後代,就是後代留在大陸而不是在台灣。既然當時的「羅漢腳」在台灣沒有後代,或者有後代但只留在大陸,那麼,現在的台灣人,如果稱自己的祖先曾經是「羅漢腳」,是不是很矛盾呢? 那麼現在住在台灣的閩南人的祖先是甚麼時候來到台灣的呢?絕大部分是在十八世紀末期以後,也就是距現在二百二十年以內,清朝政府才允許攜家帶眷到台灣去。在這種條件下的移民才能真正的到台灣去安家落戶,並且繁衍後代。這些二百年前左右攜眷到台灣的移民〈當然不是「羅漢腳」〉,可說是現在大部分台灣的閩南人最早的祖先。因此,如果將自己的祖先來到台灣的時候往前推到三四百年前的那個年代,是不是也很矛盾呢? 這麼說來,現在的台灣人是不大可能有「羅漢腳遺傳」的,卻可能因為特殊的移民性格和生活環境而造就了「羅漢腳文化」。 |
|
( 創作|另類創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