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230212 Kyle小寶貝滿34週了!超級黏人的小寶寶 (附照片13張及短片1支)
2023/02/14 19:40:31瀏覽155|回應0|推薦0

   過了正月十五元宵節,準備上班上學,大家的生活逐漸回歸到正常忙碌的步調。天氣時好時壞,我們除了要配合氣溫的變化增減穿脫衣服,也要順應境遇的變數調整好心情,無論是好事或壞事,都會過去。與其狂喜或抱怨,不如正向面對。有小成就時,不要得意忘形,甚至產生驕傲;遇到艱困時,也不需要灰心喪志,只要冷靜、虛心、自省,總能看到亮光,力挽狂瀾。

  本週日下午,我向執事會請假一次,因兒子媳婦剛確診後,前兩天解隔離,我要前往探視,才能放心!我開車經高速公路,一路順暢,40 分鐘就抵達新竹。看見兒孫平安,真是感謝主! 我帶了家裡的玩具和一本小紅帽的童書,小孫們跟我玩得很開心!媳婦帶我和Emily去附近的公園逛逛,園區有幾間未拆除的軍眷眷舍和文物展覽、廢掉的防空洞,還有賣小吃及其他商品的小販,規劃的整體景觀還不錯,吸引了不少人潮。Kyle太小,不便戴口罩,就跟他爸拔在家。我們外出回來,他睡得香甜。等到五點,他還在熟睡,我只好打道回府。今天真是一個愉快的週日!

以下訊息轉貼自【奇蜜育兒資訊】

超級黏人的小寶寶

現在寶寶和照顧者已經產生緊密的依戀關係,尤其是對媽媽,寶寶更會表現的難捨難分。面對寶寶的愛意,媽媽一方面覺得很有成就感,相對的,如果媽媽是上班族,每天分離大哭的場面難免讓人煩心。所以,爸媽可以在每天離家或返家的時候,和寶寶做些親密的互動,如抱抱他、親親他、和他說說話,撫慰他的心情,讓他做好心理準備。 因此,如果沒有必要,請盡量不要在此時更換照顧者,不然寶寶很容易出現適應困擾。要是必須請臨時保姆托帶時,請先讓寶寶適應新環境,以免造成寶寶的不安。 為了轉移寶寶的情緒,可以給寶寶一個觸感柔軟的玩具或布偶,協助他安撫情緒。此外,也可以多帶寶寶外出,讓他與人互動,幫助他熟悉照顧者以外的人,以強化他的人際適應能力。

本期特選主題:「媽媽,不要走!」~談寶寶的分離焦慮

當寶寶八個月大時,母親會發覺愈來愈不容易從他的身邊走開,才一起身、他就哭鬧,除非媽螞再坐下來陪他,否則他不會安心的再去遊戲,媽媽被搞糊塗了,寶寶到底怎麼了?怎麼都不讓人離開?

人生中首次的心理危機

寶寶的這種現象稱為「分離焦慮」,意味著嬰兒已成熟到可以分辨出母親在或不在,只是以他的認知能力,他會以為媽媽離開,就會永遠的消失了,所以他會焦慮、恐懼。寶寶此時正面臨一生中首次的心理危機,寶寶可能很快的度過這個危機,但他也可能拖延很久,關鍵在於母親如何處理。

事實上,嬰兒從五、六個月大就開始「認識」母親了,他會用直視的目光十分認真地「讀你」,然後,逐漸確定「媽媽」就是那個照顧他、愛他的人;到八、九個月大時,給寶寶玩具,他會丟到地上、再探頭去看,如果發現東西還在,就會很高興。他也會用眼睛一而再的找尋母親,看到時,寶寶會高興的笑。而後,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會明白,媽媽離開並不意味著永遠消失,媽媽是會回來的。

小心處理寶寶的分離焦慮

寶寶的分離焦慮若處理不當,對寶寶會有不良的影響。當寶寶發現母親欲離開而開始哭時,母親常不忍心而留下來安撫他,等孩子放鬆心情後,母親又起身企圖離去,於是孩子又開始哭。這樣周而復始的過程,只會讓孩子隨時擔心母親會走開,反而增加孩子的焦慮。而許多母親喜歡趁孩子不注意時偷溜走,更等於是在告訴他:千萬不可閉上眼睛,要緊緊盯住母親。結果弄亂了孩子的睡眠週期,也影饗了孩子的成長。

紓解寶寶的分離焦慮有方法

分離焦慮是孩子發展中的必然現象,需要以耐心和愛心來引導。你可以試試以下的方法:

■給寶寶立即反應。注意和關愛寶寶的一舉一動,不要讓他時常懷疑你是否存在、更不要讓他害怕地等待。

■盡可能帶著他,給他安全感,讓他看到、聽到你,例如:可以讓他在浴室門口,看你洗澡、上廁所。他會先看你一下就逕自玩自己的遊戲,過一會兒又回來看看你是不是還在。就這樣來來去去幾次後,直到他確定你是在洗澡、不曾消失,你就可以關上門洗澡,用聲音跟他溝通。不消幾次,你會發現,他才不來看你洗澡呢。

■必要時堅定的離開他,迅速的回來。離開時告訴他:「媽媽馬上回來,你等等。」一再邊走邊和他說話,你的聲音會增加他等待的勇氣。

■孩子五、六個月大開始,可偶爾將孩子交給保母或外婆等,讓孩子慢慢習慣她們。當你有必要離開時,孩子的焦慮感才不會太嚴重。

剛開始時,你可能需要極大的耐心來處理寶寶的分離焦慮,等有一天,當你暫時離開又飛奔而回時,發現他自顧地玩,根本不在乎你是不是在他身邊,就可以鬆一口氣了。

 延伸閱讀: 不想和媽媽分開——分離焦慮的發展意義

很多媽媽在回憶起寶寶小時候的狀況,都會提到寶寶在六到八個月左右突然變得怕生。尤其寶寶在四、五個月大時,明明誰抱都可以,還會對抱的人露出迷死人的笑容,讓媽媽很有面子,覺得寶寶真大方。只是到了六個月左右,就算你就站在他的身邊,他還是不願意給不熟悉的人抱,甚至還會大哭大叫,當下真讓你覺得有些難堪,不瞭解到底是發生什麼事了。

對陌生人感到抗拒的過渡階段

六個月大之後,寶寶開始會對不熟悉的人產生警覺心,也會表現出拒絕接近的反應,這是因為這個時期的寶寶記憶力更好了,可以分辨出親近的人和不熟悉的人的差異。因此,當他發現周遭的環境和人是這麼複雜的時候,他會覺得很焦慮,不知道該怎麼去回應,同時也開始會產生害怕的情緒。這個時候,不要急著幫孩子貼上「怕生」或「害羞」的標籤,他只是還不知道如何因應新的人事物,需要更多時間適應而已。

要提醒爸爸媽媽媽的是,這個時期的寶寶,需要你們更多的鼓勵與安慰,不要強迫寶寶一定要馬上接受陌生人或新環境(像是不要選在這段時間把孩子托給保姆)。一般說來,只要再過幾個月,他就能調適、解決對陌生人焦慮的問題了。

分離焦慮的發展意涵

大概八個月到一歲左右,孩子開始有所謂的「分離焦慮」產生。有時你只是去上廁所或去廚房倒個水,想離開孩子的視線一下下,卻馬上聽到孩子用大哭或尖叫來表示他的不安與焦慮,好像你遺棄了他;甚至大一點的孩子,他還會一把鼻涕一把眼淚著急地不斷到處找你。

會發生這樣的狀況,是因為此時的孩子尚未建立起完整的物體恆存概念,他以為你離開後就不會再回來,他還不知道和你暫時分開並不代表永遠離開,所以他想要時時刻刻和你在一起。

或許你對孩子的分離焦慮會覺得有點頭痛,但這是大部分和爸媽有著親密依附的孩子都會出現的行為。而且換個角度想,對孩子來說,媽媽不見了,他的整個世界就跟著你一起消失了,這是他很愛你的表現呢!

回應需求、建立信任感

為了讓孩子可以接受爸爸媽媽暫時離開他的視線(例如:你去上個廁所,或是你開車時讓孩子坐在安全座椅上),平時在安全的範圍內,你可以多多鼓勵孩子自己或爬或走地離開大人身邊去探索環境,練習與照顧者暫時分離。

如果孩子因為看不到你而哭鬧不安時,你應該適當回應孩子的情緒與需求,像是:你可以呼喊他的名字,告訴他「媽媽就在這裡」,也可以唱首他最喜歡的歌,讓他知道爸爸媽媽一直都在他身邊。如果要離開比較長的時間,即使孩子還聽不太懂,還是要告訴他爸爸媽媽要去哪裡、什麼時候會回來。

此外,你也可以在平時多和孩子玩躲貓貓的遊戲,或是共讀一些有小翻頁的圖畫書,這都會讓他知道:東西不見了還會再出現,更能促進孩子物體恆存概念的發展。

只要你能順著孩子的發展步調,並經過一次次的練習,孩子自然會建立起對照顧者的信任。他會慢慢瞭解,即使現在他看不到、摸不著爸爸媽媽,但爸爸媽媽還是存在的,而且還是很愛他;在他的小腦袋裡,因為保留著爸爸媽媽的記憶,就能支持他等待和爸爸媽媽的再度見面,他就不會害怕爸爸媽媽離開身邊了。

影片1: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hOJxoAF__o (1:23)

    (20230212 Emily and Kyle have lots of fun with Grandma) 

 

( 休閒生活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huihuey1125&aid=178381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