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緬懷國中的歷史老師 -- 蕭憶梅老師
2021/05/18 08:14:02瀏覽842|回應0|推薦1

這幾年因為忙著工作,還有家裡一些私事要處理.筆者前一陣子獲悉蕭老師已於2019年2月因病辭世,那天,筆者為此痛哭難過,直至目前心情仍難以平復.

不知道國中同學們知不知道此事?班上很多女同學都很喜歡蕭老師,筆者喜歡歷史,自然的也很喜歡這位老師,班上同樂會在教室煮火鍋,同學們也主動邀請蕭老師來吃,所以大家可以想像蕭老師受歡迎的程度.國中畢業後舉辦過一次同學會,後來大家都忙著課業升學,同學們之間漸漸少有聯絡,他們若得知蕭老師仙逝,難過的心情絕不亞於筆者.

蕭老師是筆者國二國三的歷史老師,中間,她一度向學校請假到英國念書,筆者讀大學後,才知原來蕭老師在英國,攻讀倫敦大學教育學院歷史教育學系碩士.博士.筆者此時,恍然大悟回想起國中歷史課蕭老師的上課方式(蕭老師的教學方式比較特殊,有別於其他歷史老師),爾後,筆者知道蕭老師在國家教育研究院擔任研究員,2014年,蕭老師又重執教鞭,只是不是回到國中教書,而是回到她的大學母校擔任助理教授,可以感受到蕭老師對於歷史教育這領域的執著與熱忱,內心是充滿理想與遠大抱負!

只是人生無常,筆者萬萬也沒想到那麼年輕有為的女老師卻因癌症而英年早逝,讓筆者覺得沒能在蕭老師生前收到自己所寫的教師節感謝卡,而感到懊悔不已,內心除了有道不盡的感謝,更多的是對蕭老師的不捨.筆者依然記得國三快畢業了,同學們都忙著準備基測,蕭老師勉勵全班同學,她說要各位趁國中就要好好努力念書,不要像她一樣國中玩三年考上復興高中(全台北市墊底的公立高中),高中努力念書才辛苦考上台師大(蕭老師也是北投國中的學姊).

若可以的話,筆者想對蕭老師說:" 老師~我愛您! 真的很感謝您的受教之恩! 能當蕭憶梅老師的學生是一種榮幸也是一種幸運! "

但願蕭老師在另外一個世界一切過的好,來世一定要再做個對國家社會有貢獻的人!

台師大歷史系電子報第27期2014.09 ------  系友訪談系列,以玆紀念蕭憶梅老師

蕭憶梅老師是本系的新成員,也是我們的學姊.她曾赴英國倫敦攻讀碩.博士學位,歷史教育不僅是她的研究領域,教歷史更是她的志趣.讓我們一起更認識蕭老師吧!

  訪談者/紀錄者:歐詠芝助教

1 歷史學與教育學很接近嗎?您如何看待"歷史教育"這門學科?

歷史學與教育學的研究方法與典範並不一樣,兩者並不接近.而"歷史教育"是個跨領域的學    門, 將歷史學與教育學結合起來,用教育學的研究方法探究如何教歷史與如何學習歷史的相    關議題,所以基本的歷史學與教育學知識都須具備.

2 為何選擇赴英國倫敦攻讀學位?請您分享那段求學時光.

當時在中學教書幾年後,覺得教學遇到瓶頸,尤其歷史教師要教十幾個班,覺得自己像錄音機一樣重複播誦同樣歷史故事的生活很讓人厭倦,所以想出國看看.在英國念書的那段求學時光很令人懷念,我的碩博都是在倫敦念的,當時運氣很好碰到我的指導老師Peter Lee,他非常嚴格但學風卻很自由,他的專長是歷史哲學,所以非常要求學生在歷史思維相關理論下功夫, 很重視批判思考.我記得第一堂課光是為了討論"Historica Truth"和"Historical Facts"的差異就討論了兩個小時,所以當時上課時是很吃力的,不但要努力聽懂他的牛津腔英文(他是牛津畢業的),還要拼命啃西方哲學的東西,但現在回首過去,都覺得都很值得,很充實.在英國念書的那幾年其實很苦,因為英國生活費很貴,再加上學業壓力很大,所以下廚切菜反倒變成放鬆的方法,也意外地讓我從不進廚房到喜歡做菜,這也是意外的收穫吧!

3 您曾任職國家教育研究院之研究員,相較於回學校任教,您如何看待這項轉變?

能夠回學校任教讓我最開心的就是可以教學.我喜歡教書,喜歡與學生互動,喜歡了解學生在想什麼.我的研究興趣本身就是在研究學生的歷史思維,所以我的研究其實離不開學生.以前 擔任研究員時,主要是在處理教育部交辦的業務,並不需要教學,有些人覺得這樣很輕鬆,但我倒是很想念學生,因為以前我在中學任教六.七年時的教學經驗是很好的.不過不知道大學生是不是比中學生難教,哈哈!

4 在本系師資培育的道途上,您對於自己與學生有何期許呢?

目前國內在分科教育上已經越來越深化,數學教育.科學教育.英語教育.美術教育等甚至都已有獨立的研究所,相對之下歷史教育研究的人較少,所以只停留在師資培育基本教材教法的階段.但我希望能夠深化這些課程,並鼓勵更多師資生與在職教師投入歷史教育的研究工作, 讓歷史教學不僅僅只在傳授歷史事實這個層面,而能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歷史思考,才能讓學生面對如今多元資訊的世界,跳脫二元對立的意識形態.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huchi101025&aid=162986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