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8/05/31 23:06:34瀏覽3093|回應4|推薦10 | |
馬英九今天又被嗆了,只不過今天嗆他的不是綠色選民,不是逢馬必反的偏激派。今天嗆馬的是所謂的「環保團體&環保人士」。即使馬英九上台後即要求官員節能減碳,不穿西裝不打領帶,甚至自己還不搭電梯,顯然這些做法環保人士仍然不appreciate,似乎一定得要做到他們的每一項要求,達到他們認為的「標準」,這個國家才環保,這個政府才真正重視環保。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今天應該是中華民國首次有總統願意誠心的坐下來和環保團體溝通並且聽取建言甚至做了筆記。
姑且不論這些環保人士是不是真的如他們的稱號如此環保,是不是出門都帶環保筷,從不用免洗餐具,從不買不用塑膠帶,從不亂扔垃圾,從不開車不騎摩托車,一生都環保一生都不做對不起環境的事。我先姑且認為既然被叫做環保人士那麼就應該真的確實天天做環保,所以他們才有資格代表人民去質問去請願。我說你們也太苛了吧?就算你們希望的是政策面的落實,最起碼人家國家最高領導都帶頭做了,給人家一點鼓勵會怎樣嗎?人家才剛接手,你們就不能給人家一點信心嗎?做什麼你們都不滿意,講什麼你們都不想聽,那你們到底要人家怎麼樣呢?
哇,糟糕!這麼一寫好我變成了挺馬大將了。恩,我想我只是想要把我自己的感覺寫出來,至於我挺不挺他?看政策吧,看實務吧,看兌現支票的比率吧。
當一個國家或社會在進步的時候難免的會面臨到許多兩難的局面,比如說當經濟起飛時,貧富差距的問題就會呈現,這個時候政府是該帶著大多數人民繼續往前飛?還是稍微停一下,慢下腳步照顧落在後頭的少數貧困人民?又當社會經濟結構改變的時候,到底我們要落實基礎建設鼓勵產業升級還是休息一下把心力放在環境保護?很難吧!因為以上的情況都是屬於散落在道路兩端的極至,要怎麼找到中間的平衡點實為難事一件。有的時候顧得了一部份,另一部份就被迫放棄或不那麼重視;有的時候如果太重視一方,那麼另一方不重視所產出的結果又會為人所垢病。我光是用想的頭就痛了,更何況是每天得要跟這些問題週旋的官員們呢?
就拿環保人最痛恨的核四來說,全台灣的環保人都恨核能發電,希望核能發電可以從台灣這塊土地上消失,所以拼了老命都要促成核四公投。問題是抗議之餘你們可有想替我們國家想過任何替代方案?「替代方案?拜託,那是政府的事啊!政府自己要去解決啦,要不然我們選他出來幹嘛?反正我們就是不要核能啦!」如果你們是這麼想的,感覺起來就像是為了反對而反對;有破壞就要有建設,如果你們希望別人接納你們,就應該相對地要提出實質建言。所以我真的希望以上那段話只是我個人的想像,並不是從事環保反四核的朋友心中的想法。
沒錯,核能確實是有潛在的危險的一種能源,如果因為人為疏失操作不良或保良不當,核能外漏的結果會造成很可怕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會一直存在幾十年。再者,核能的運轉需要大量的水,因此多數的核能電廠都蓋在海邊,然而核能運轉完的廢水直接排入海裡,因為溫度過高經常破壞了海洋生態,尤其是近岸的淺海生態。最後核能運轉完剩下的廢料還得要找個地方掩埋,廢料會影響到土壤生態系甚至地下水等。所以現在很多先進國家都已經開始試著要尋找替代能源,或者有的更進步的早已開始使用替代能源,然後漸漸地讓核電廠退役。
很不幸地台灣沒有天然資源,台灣的河川落差不大水量不豐沛,水力發電有限;台灣的潮汐能量不大所以無法以此發電;台灣的風力不穩定,目前只有少數地方可進行風力發電而且電量有限。台灣目前僅有的發電方式除了核能,再來就是火力發電。火力發電產生大量的兩氧化碳,這會比核能環保嗎?我先保留。而且台灣目前的耗電量遠超過現有幾座發電設備的發電量所能承載,再沒有更好更有效的替代方案之前,核四確實有其現階段服務且存在的必要性。
不要忘了每年七八九月台灣就要分區輪流限電,也不要忘了科學園區的廠商也常因為台電供電不夠跳電造成數十億的損失,這些都是擺在眼前的事實。更何況核四的工程都已經簽約發包,工程也都進行了好幾年了,前一段時間我們還因為冒然的停了核四賠了奇異公司大筆的違約金,這都是納稅人的錢。如果為了硬要反對而把一個大的工程停掉,付出的違約金,其間花出去這麼多的錢,那麼多的人力物力全都浪費了,這樣又環保了嗎?
我認為核能日後一定會除役但絕對不是現在,因為台灣目前沒有辦法找出有效的替代能源,台灣的產業也需要大量的供電,為了讓大家沒有限電的痛苦,目前核能發電真的有存在的必要性。環保人士要求的應該是請政府做出時間表以及計劃表,要求政府在幾年內發展出其他更環保的替代能源方案,等替代能源上路而且台灣不用限電後就要立刻停用核能。我想這樣才是比較實際而且比較有建設性的抗議,如果只是為了不想要核能就去反對核能,明明知道是政府現階段做不到的事,又硬要強逼政府去接受的話,我覺得有點太無理取鬧。我相信世界各國先進國家的政府都在積極地找尋替代能源,只是這真的需要時間。
經濟與環保熟重熟輕有時不是單憑我們一廂情願就可以說是或非,有時為了經濟我們必須小部份的去犧牲環保,而有時我們為了留給後代子孫更美好的環境或是保護天然資產的時候,我們就必須義無反顧地放棄這種會帶來浩刧的經濟建設。
就拿蘇花高來說它的迫切性和它的必要性對現階段的東部民眾來相對於其他的政策和建設來說並沒有那麼地強烈。可是政客以及大財團不斷地在背後運作操弄,講得花蓮人好像沒有這條高速公路就完了一樣,想要悲情的訴求來全理化興建這條路的理由。但事實上因為建設這條路而可能產生的破壞原比提供的經濟效益大得多,不僅是地形地貌整個的改變,就連沿路一帶的自然生態全都會遭到破壞,更何況這條路會直接通過國家公園台灣最有代表性的世界級美景,如果花蓮沒有了天然美景沒有觀光客,沒有外地人想在花蓮逗留,那麼有這一條水泥道路對花蓮人來說又何意義?
總而言之環保確實是最重要的課題尤其是台灣一年製造出而的二氧化碳的比例是全球最高,所以這個對台灣更是重要。我認為既然新政府在各方面最起碼很有誠意的帶頭示範,大家這個時候應該是鼓勵多過於指責,畢竟有做總比什麼都不做來得好。況且如果我沒記錯我記得馬英九曾經說過上台後將會研議稅制,對高污染的產業課徵高比例的能源稅以及排碳管控等等措施,不如讓我們期待政府真的落實。如果沒有落實,如果跳票,到時不要說環保團體了,相信支持馬英九的選民都會跳出來抗議。
我想我們都有贊成支持或反對不同意的一些事,如果只是單純討厭或純粹想反對,這樣對事情是一點幫助都沒有的。不如在反對或抗議的同時順便提出一些確實有用的建言供政府參考研議,相信對整個國家來說也是好事一件。保護我們居住的環境人人都有責任,但是很多事都是急不得需要有很完整的計劃一步步來執行它才會有實現的可能。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加油。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