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5/11/09 08:25:57瀏覽866|回應0|推薦4 | |
日前老爸接到一份市長候選人的選舉文宣,老爸看完之後沒任何反應,我拿來看了看,一面覺得好笑,一面又感到嘆息。
那是一份執政黨提名的市長候選人的廣告。 這位候選人在文宣中劈頭就表示希望能再一次稱呼接到這份文宣的人--可想見都是在野黨的黨員為「同志」,接下來就開始一連串的解釋與政見;這位候選人曾是在野黨員,甚至是一位擁有數十年黨員身分的老黨員,如今則披著執政黨旗幟出馬競選。 候選人於文宣中表示,在野黨的黨內初選機制相當不公平,也有許多弊端,那樣的黨內初選無法確實反應出基層黨員們的心聲,也不能代表最後的結果,他因為在黨內初選中徹底感受到不公平與不健全的機制,最後沒能獲得黨提名出來競選市長,為此他感到相當失望,並強調自己從政以來,都是照著黨的規劃參與各項選舉,他說是黨內的乖乖牌,因為不主動發聲爭取什麼,以致於難以得到上級重視,為了要讓在野黨落實基層改革、也為了不負支持他的選民朋友們,他終於做出令他心痛不已的決定:退黨。 看到這邊,我還能認同。 一個曾經執政那麼久的政黨要說沒有弊病,那是不可能的,若要說有過如此輝煌歷史的政黨沒有陋習,我也不相信,或許在野黨內的初選機制確實有相當漏洞,可能也不甚公允,我沒接觸過自然不會了解,所以都只是「可能」,只是,在對這樣的制度失望之餘,一個忠貞黨員應該做的是什麼呢?一個對自己有期待的政治人物,理當不能全部依賴政黨奧援,若政黨與自己的理念不合了,是可以適度表達意見的,退黨是其中之一。 我相信每一位從政者都有對自我的期許,也曉得每個人都想往上爬,若有機會,沒有哪個政治人物會願意放手的,之前我也見過類似的情況,就是黨內民調擺不平,最後鬧得好幾個人脫黨參選,最後的獲利者絕對不會是分裂的政黨,而是在另一邊默默不語、靜候好戲的對立政黨。 記得幾個月前各個政黨紛紛做黨內民調時,在街頭上看到在野黨有好幾個人想出來選市長,乃至於黨內初選結束之後,曾參加黨內初選的有意者都反彈最後民調結果,更有人揚言絕對參選到底,基於偏向支持在野黨的心態,當時我的感受是,最好通通出來選啦!只要每個想選的人都出來選,選舉結果才會讓這些自以為是的政治人物知道誰輸得最多? 誰輸了?不能、不夠、不行團結的政黨。 好了,這位候選人說了那麼多,最後加入了執政黨,而且接受提名要出來選市長。 看到這裡,我心裡既是莫名其妙又是奇怪不已,他文宣上說,其實選市長是不分黨派的,因為當市長就是要當全體市民的服務者,不能看黨派來區別選民,這些話是對的,可是,從一個得不到原來政黨提名參選資格後就跳到對立政黨去接受提名的人嘴裡說出來,我覺得可信度實在不高。 確實,在野黨體制內的弊病仍有待消除與改進,如果真的覺得受了委屈、自認掌握了絕大多數的勝算,最後卻沒獲得政黨提名出來參選,大不了就脫黨參選,你可以掛著原有的黨籍出來選、甚至退黨以無黨籍身分參選都好,卻偏偏加入了對立政黨還接受提名出來選,到底是什麼居心呢?也確實,有志參選市長的他是該要有自己的理想,更能有自己的選擇,只是這樣的選擇究竟是把著什麼想法呢? 如果真的「選市長是不分黨派」的話,為何還從原來政黨跳出來,加入敵對政黨陣營,然後大發選舉文宣跟曾經的黨員同志說自己有多麼不捨呢? 如果真的「選市長是不分黨派」的話,怎麼還接受執政黨的招手,加入他們然後在選舉文宣看板上標示出大大的「真誠」二字呢? 真有委屈、真有擔當、真有決心的話,怎麼不以無黨籍參選呢? 政治人物翻臉比翻書還快,不只是這位候選人的例子,即使是長期投效於執政黨,卻突然改投於在野黨的政治人物,我都會覺得這些人的想法無法理解--但也得看狀況,若是發現政黨的前進方向與自己的理念不合而退黨者,不論哪一個政黨我都會給予支持,可若是因為選舉恩怨而琵琶別抱者,我會覺得這種人需要再經過民意的淬鍊,雖然群眾往往都是盲目的,但至少,要對得起選舉看板上的「真誠」二字。 或許他的誠之於選民是真的,可在我的眼中,他所謂的誠似乎不那麼單純。 我對老爸笑說,這下他是甭支持這位候選人了,他無奈地笑笑,不知能說什麼。他之前於黨內初選時支持這位候選人,沒想到再看到候選人的消息時,卻出現在執政黨的選舉文宣上,老爸無奈地聳聳肩,放下選舉文宣,輕描淡寫地跟我說: 「這就是政治啊。」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