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8/20 11:03:56瀏覽1002|回應0|推薦10 | |
不是。 我深深認同、卻也打從心底質疑,愛情無法救贖人們,它可以辦到的,是遮掩了我們的視覺,讓人誤以為這個世界美好,誇張一點,它甚至抹去我們的嗅覺與呼吸,讓你我都曾以為自己將要毀滅;它不能做到的,是告訴我,這個世界沒有它不行。 偏偏,這是我早確認的事。 沒有愛,都將不行。 第二次參加「臺灣極短篇作家協會」主辦的座談會,照樣還是負責拍照的工作,我喜歡這種站在一旁看似沒事、卻又重要,或,看來重要、其實沒事的角色,可有可無。早有答應藤兒這天午後會在魚木見到我的身影,於是排除萬難也要來支持一番,可其實,我真正的目的是偷偷讓自己浸淫在對話與思考的領域當中。 紛雜的世界與事件已經太多,難得有個午後能夠摒除雜念,只專注在一件事情上頭,我沒想到的是,這場午後之約居然引起那麼多火花。 愛情本身就是有缺陷的,戀愛原本就是病態,如同不會重複的獨立人格,我承認也知悉自己的性格是有缺陷的,也了解自己的感情帶有病態性質,皖君老師所言,幾乎全部打中我的觀念,卻也因為理解與了解自己的需求和取向,沒有任何不能適應、更無不能接受的狀況。 太清楚自己的人,才會變態地愛下去。 可不是嗎? 若無之於感情的執著,那要命的執念,我們都將只窩在角落靜靜舔舐傷口,療傷全靠自己,不用與他人分享、不需向他人交代,好了就好了,如果好不了,頂多傷痛一陣子,時間會給瘡疤鋪上一層敷料,等到某年某月某一天,妳以為妳已經好了,陽光才會再度灑落面容。 這就像輪迴,我們都在一次又一次的感情迴圈裡漫步,你以為已經成長了,其實不然,只因我們都還在塵世混著去愛。那款,自以為是的愛。 林茵老師點出一句令我相當玩味的話語,無論古今中外,各式文學作品之所以有意思,在於每個人都用自己的意識或潛意識來填補作品的空洞,即使作品本身情緒是滿的,我們肇因於不同的背景及環境,看一個故事就像在看一段人生,故事主人翁的那輩子,我們只用幾個小時走完,然後又陷入下一段輪迴。 愛情,是附屬於前世今生的天上人間。 只是這樣的人間,到底得回歸到眼前現實,不管怎樣的抉擇,選定了的路程總是辛苦,依凡斯老師認為不管怎樣的人、怎樣的選擇,到底是渴望愛的,可這愛,不見得等同愛情。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愛只能是愛情,卻忘了有更多時候,愛情僅存在於本質的周圍,或許我們生來的原始生理及初萌意念會被侷限,不會真被控制的,終是發自內心的衝動,或可說,人的本性,亦因這份本性,其後造就了魑魅魍魎。 我不由得微笑起來,環繞於愛的鬼,是緊揪住執著不放的自己。 允許那般張狂的愛,是否沒有界限? 我想問的是,俗世中的我們,有幾人允許毫無界限的愛?那種,可能剝奪所有屬於「自己」的大愛,到底不是汲汲營營於現實的你我可以承受的,即便放得掉扣住我們的框架,握住搖搖欲墜的框架的手,會否真的甘願放開?那還要勇氣。 表現自己內心的愛,需要勇氣;表現對於他人的關愛,真的需要勇氣。遑論無限。 無限上綱的愛確實讓人成長,而那是常人無法企及的領域。 細細分享自己經歷的陳英傑老師說得靦腆,卻認真非常,我想,想像與執行那份滿滿呵護與照顧的愛意,實非常人所能及,至少我不在那個範圍裡,又,我其實很想踏在裡頭。 藤兒壓軸的主題,先引來陣陣笑聲,王子與公主為什麼可以那麼樣的幸福快樂一輩子,女性主義和傳統觀念的激盪捲起現場一波波高潮,我是笑了,卻也跟著思索,愛情裡的孤獨。 當一份愛足以成為救贖力量,付出的人,得先忍受孤獨。 但那是非常危險的事,就自身淺薄的經歷及教訓,不以為誰可以是誰的救世主,用感情或愛情給人救贖,到頭來甚有可能還沒救到人、自己便先沉淪,人生終究不是童話故事,不管是不是睡夢中被搞醒,愛,隨時伴隨著無常,改變,是那麼容易的事。 就是在現實裡、理想中,我們都救贖不了自己,何況他人? 更況,許景淳老師的分享,抑或宣言。 可,即便我如此反彈愛能救贖,卻媚世地期盼在路上多看幾眼年輕辣妹,夏天是冰淇淋的季節,有美腿、不看嗎?有露背、不愛嗎?唯有這種時候,揣上慾念的愛,會成為我的救贖啊。 愛情,真不會是我們的救贖嗎? |
|
( 休閒生活|藝文活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