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鬆身、懺悔與解離
2010/11/23 20:59:04瀏覽398|回應0|推薦7
引用文章微細度與因緣

師兄與師父的問答中,

度化即是解離塵垢

有兩種狀況,

一是淨信,直接攝受功德證量。

一是因緣,須先開示,再受功德加持解離業障。

兩者皆可無礙度化。

而行者須得於行度化之時,離一切相而以無為法而為之。


再思及先「覺受」再「覺知」(最近這次去澎湖聽到的),以及
學佛者從""先修起,再通"",而後"理事圓融"。http://blog.udn.com/omhon/4611274

鬆身法,是"事";漸漸有了覺受,才去印證"理"
而師父已經為我們準備好了...... http://blog.udn.com/omhon/845612
此圖是四寶歷經五六年的不舒服(被k),以身相契諸相而歸類整理

以及,經典實相和諸佛法義,
如此,在學會離相清淨,就理事圓融了。


今天有感... 鬆身法也是身、心的懺悔法門,
回應上回去澎湖聽到的... http://blog.udn.com/omhon/4534679
(一心稱名)   淨信,誠心供養,若無法接佛(他)力,則求其次...
(常念恭敬)   念佛不斷,若不行,再求其次...
(禮拜供養)   禮佛,身體力行,不行,再次...
(發心懺悔)   懺悔業障,不行,再次...
(隨順眾生)   廣行佈施,不行,再次...
等同印證了...
師言:業障如負債 http://blog.udn.com/omhon/4561949

以及今天看到的一段經文... 出自 老古出版的禪密要法經 http://mis.im.tku.edu.tw/~low13a/far.htm  第一段...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復有五百大德聲聞。舍利弗大目揵連摩訶迦葉摩訶迦旃延等。爾時王舍城中。有一比丘。名摩訶迦絺羅難陀。聰慧多智。來至佛所。為佛作禮。繞佛七匝。爾時世尊。入深禪定。默然無言。時迦絺羅難陀。見佛入定。即往舍利弗所。頭面禮足白言。大德舍利弗。唯願為我廣說法要。爾時舍利弗。即便為說四諦。分別義趣。一遍乃至六遍。時迦絺羅難陀。心疑未寤。如是乃至遍禮五百聲聞足。請說法要。諸聲聞等。亦各七遍。為轉四真諦法。時迦絺羅難陀。心亦不寤復還佛所。為佛作禮。爾時世尊。從禪定起。見迦絺羅難陀頂禮佛足。淚如盛雨。勸請世尊。唯願為我轉正法輪爾時世尊。復為廣說四真諦法。一遍乃至七遍。時迦絺羅難陀。猶故未解五百天子。聞佛所說。得法眼淨。即持天華。以供養佛。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因迦絺羅難陀比丘。快得法利見法。如法成須陀洹。時迦絺羅難陀聞諸天語。心懷慚愧。悲咽無言。舉身投地。如太山崩。即于佛前。四體布地。向佛忏悔。爾時阿難。即從坐
起。整衣服。偏袒右肩。為佛作禮繞佛三匝。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此迦絺羅難陀比丘。有何因緣。生而多智。四毗陀論。違世羈經。日月星辰。一切技藝無不通達。復有何罪。出家以來。經歷多年。于佛法味。獨不得嘗。如來世尊。親為說法。如生聾人。無聞無得。佛法大將隨順轉法輪者數有五百。為其說法。亦無有益。唯願天尊。為我分別說此比丘往昔因緣。阿難問時。佛即微笑。有五色光。從口中出。繞佛七匝。還從頂入。告阿難言。諦聽諦聽。善思念之。我當為汝分別解說。阿難白佛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佛告阿難。此迦絺羅難陀比丘。過去久遠無數劫時。有佛世尊。名曰然燈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彼佛法中。有一比丘。名阿純難陀。聰明多智。以多智故憍慢放逸。亦不修習四念處。法身壞命。終墮黑闇地獄。從地獄出。生龍象中。五百身中。恒作龍王。五百身中。恒作象王。舍畜生身。因前出家持戒力故。得生天上。天上命終。來生人間。前身讀誦三藏經故。今得值佛。由前放逸不修四念處。是故今身不能覺寤。爾時迦絺羅難陀。聞佛此語。即從坐起。合掌長跪。白佛言。世尊唯願天尊教我系念。爾時佛告迦絺羅難陀。諦聽諦聽。善思念之。汝于今日。快問如來滅亂心賊。甘露正法。三世諸佛。治煩惱藥。關閉一切諸放逸門。普為人天。開八正道汝好諦觀。莫令心亂。佛說此語時。眾中有五十摩訶羅比丘。亦白阿難。世尊今者欲說除放逸法。我等隨順欲學此事。唯願尊者。為我白佛說此語時。佛告諸比丘。非但為汝。亦為未來諸放逸者。我今于此迦蘭竹園。為迦絺羅難陀比丘。說系念法。佛告迦絺羅難陀。汝受我語。慎莫忘失。汝從今日。修沙門法。沙門法者。應當靜處敷尼師壇。結跏趺坐。齊整衣服。正身端坐。偏袒右肩。左手著右手上。閉目以舌拄齶。定心令住。不使分散先當系念著左腳大指上。諦觀指半節。作泡起想。諦觀極使明了。然後作泡潰想。見指半節極令白淨。如有白光。見此事已。次觀一節。令肉劈去。見指一節。極令明了。如有白光。佛告迦絺羅難陀。如是名系念法。迦絺羅難陀。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色身開通後,許多事情即便不用問,自己多少也能了然於心,修行路上就得力許多
問太多,往往是多餘的,好好打鬆身(念佛、禮佛、站樁...),解離繁雜的思緒,比較實際。

還要繼續向師兄、師姊們看齊!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hiauchian0223&aid=4628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