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8/31 20:00:21瀏覽2780|回應0|推薦10 | |
〈生活中的情詩〉 ──讀賴文誠三首詩
〈白開水 ─ 致我親愛的老婆〉
不需添加眼淚
以及,這幾日的雨
妳就是
我最適合的味道
將時間
緩緩煮開
沸騰了
一些多餘的言語
便能
陸續蒸發
等日子放涼了之後
再用我們
平淡的一生
好好保溫
經常有詩友問我,評判一首好詩的標準有哪些?這問題,在我不同的階段曾有過大同小異的要件,這些要件歸結起來就是「具有值得評賞的藝術性」,白話一些說就是「可讀性」。
何謂「藝術性」呢?在小說、散文、新詩這三種文類裡,篇幅有限的新詩尤其強調「語言精練的藝術性」。筆者對藝術性的理解,包含「美感」和「表現技巧」這兩個次元,美感又再細分為「知性和感性」、「意象美和音樂美」;「表現技巧」則包含「結構」(布局)和「修辭技巧」。
這首〈白開水 ─ 致我親愛的老婆〉,三段式的結構,中間段為情節的轉折段,簡單明瞭。散白的生活語言和簡明的意象,如同標題所示:「白開水」,卻能涵蘊對婚姻生活的體悟,以及對妻子的那份「平淡中見真情」。這類言淺意深的作品,在後現代烏雲壟罩下的台灣詩壇,沒有故弄玄虛,當然不是目前的主流,但清新的面貌,反而容易受到普羅讀者的青睞,具有更好的可讀性。整首詩的修辭技巧其實相當平常,就是摹寫、擬人、借代、超現實的虛實互換,詩的意涵也沒有刻意的隱晦,就是讀起來會令人在回味之際為之莞爾。
詩的起手式,每一句都是散文語法,所使用的修辭技巧就是摹寫和借代。前兩句是視覺的摹寫,末句以「味道」借代「妳」。當然,結合第三句的語式,上下文就會出現「隱喻」。
中間這段是情節的轉折段,夫妻間相處難免會有爭執,但時間久了就能摸索出互相適應的相處模式,前三句是擬人裡的「無生物(時間)擬人」,第四句則結構上是「以虛代實」,用非實體的語言來取代「雜質」這個實體,結合後兩句,形成一個「虛實互補互映」。而就修辭格來看,「一些多餘的言語∕陸續蒸發」,可以視為超現實演出手法裡的「虛實互換」。
結尾段所使用的修辭技巧也還是擬人;「等日子放涼了之後」和「摹寫」:「平淡的一生∕好好保溫」,很尋常的表現手法,但語意蘊藉值得玩味含詠。這首詩就是藝術性來說,表現技巧的使用方面並非高階也無特殊之處;美感方面意象清淺鮮明,沒有特別值得深究的意象美,散文語法和刻意的分行,如第一段的「你就是」,第二段的「將時間」、「緩緩煮開」、「沸騰了」和第三段的「再用我們」,語意上並不適宜獨立成行,詩句難免有「過度拆分、刻意灌水」的嫌疑。由於詩句分切過於瑣碎,導致節奏感變得細碎短促,音樂美這部分反而扣分了。
這首詩的藝術性的確沒能滿足我對讀詩的期待,但詩裡兼具「知性和感性」的情思,卻很適合多數想要讀懂新詩的普羅讀者,因為它「言淺意深」,足以觸發讀者省思。這首對妻子柔情蜜意的浪漫告白,仍具有相當的「可讀性」。如果新詩想要在普羅讀者心中起死回生,這類「言淺意深」的作品,應該要逐漸取代那些胡亂起乩、跳針的後現代夢話喊眠詩,成為詩界裡的「主流」。
〈月光〉
1
浸泡了一整晚的月光
我許多生硬的措辭
都變得柔軟了
2
我依稀在
濃密的月光裡
發現幾根
雙親稀疏的白髮
3
用力拉扯我這一端
其中一條月光
真希望遙遠的另一端
有一個人
會跟著抽痛一下
這首〈月光〉即使不以組詩形態來呈現,每一節的主意象所形成的畫面,仍可組織成具有敘事脈絡的一首分行詩。第一節月光浸泡後變得柔軟,是視覺意象往觸覺意象的感官挪移,也就是「視覺→觸覺」的通感﹔中間插入「我許多生硬的措辭」此句,則是「硬和軟」的對比詞格。短短三句,竟然蘊含通感和對比兩個詞格,這不只得力於詩人不尋常的想像力,更是表現技巧的靈活應用。這三句詩質感甚佳。
第二段偏重畫面敘事,以類似聯想把月光和父母親稀疏的白髮連結起來,把想對父母親表達感謝的話語,藏在詩行裡。第三段使用異地懸想,是「示現」的手法之一,意境上呈現一前一後兩個想像畫面,相當生活有趣。這兩個畫面構成假設性質的「因果關係」,因為詩人使用了「真希望」這個祈使語氣的提示詞。
〈春吶〉
(一)潮濕
一些水珠
在空氣之間
模仿著
春季的泳姿
輕撫了許久
我始終
無法安慰
悲傷流淚的
牆壁與地板
憂鬱
氾濫之後
沒有雨聲的
雨林
時間卻滂沱的
墜落
(二) 雷雨
此時的空氣
比純粹的雨聲
更有雜質
我張開嘴
試著學習
魚類的呼吸
一片海洋
在街道
在巷弄深處
自悶濕的室內
隆隆降落至
室外的
是我內心裡的
另一場大雨
〈春吶〉這組兩題式組詩,藉景抒情,表現詩人在雷雨滂沱,潮濕的春季裡細微的內在感受。詩人的心思柔軟細密,觀察力敏銳,所以能「感物思吟,聯類無窮」(《文心雕龍‧物色》),經由各類聯想活動,來表現內在的感受,這是詩人該具有的藝術氣質。「水珠在空氣之間∕模仿著春季的泳姿」,意象所呈現的,是雨天時下雨的慢鏡頭畫面:許多水珠在空氣中游泳。
第二段使用擬人法,把一個尋常的除溼動作:拖地擦牆壁,寫得帶有憂傷的感情色彩。第三段是最精彩的段落,抽象的情緒「憂鬱」經由形象化的處理,轉換為實體的「沒有雨聲的雨林」,這句是矛盾語,以此表現這份「憂鬱」是帶有矛盾色彩的情緒。「憂鬱氾濫之後∕沒有雨聲的雨林」,中間少了比喻聯繫詞「是、像」,表面上使得這兩句之間呈現「略喻」關係,其實應該視為「象徵」關係,因為「憂鬱」和「雨林」性質上並無「可以類比的相似性」,許多經驗不足的詩評者,往往分不清略喻和象徵之間的差異。結尾句「時間卻滂沱的∕墜落」,若單獨成句,語意方面難免會有語法上的錯誤,也就是「語病」,換言之,「時間」是個抽象的概念,不可能直接連接「墜落」,這個具有實體性質的動狀動詞,這樣的聯接語意上是說不通的﹔「滂沱」更是個形容詞被刻意轉品(詞性轉換)為動詞。但是連結到前一句的語境(語意所呈現的情境):「沒有雨聲的雨林」,從上下文來進行考察,「時間卻滂沱的∕墜落」,語境上的邏輯是說得通的,也就是:雨林裡盡管沒有滂沱的雨聲,但時間仍然持續在流逝,如雨聲那般。
〈雷雨〉這組短詩也有很高的可讀性,首節就拋出一個引出注目的遞進式的比較句:「甲比乙更如何如何」,不懂語法學的詩評者面對「此時的空氣∕比純粹的雨聲更有雜質」這個複句,只會在語意上着墨,如此牽強的解說:「打雷時的空氣,因為有閃電現象,閃電落到樹梢地面,引起燒焦味道。」,其實這個遞進式複句,語意上所著重的在於前一分句「此(春雷)時的空氣」比後一分句「純粹的雨聲」意思上更進一層,原因在於「更有雜質」,讀者必須先從這個原因去思考,方能循序找出可能的物理根據。
第二段以略喻把「我張開嘴」和「魚類用嘴巴連著鰓來呼吸」連結在一起,還原作者原來的語句:「我張開嘴試著學習∕像魚類用嘴巴連著鰓呼吸」,應該有個「像」、「如」這樣的比喻繫辭,但是被作者刻意省略了比喻繫辭,並且刪減掉幾個次要的語詞,這就是精煉字句的真實詩例,從這地方可以看到作者創作經驗相當老練。
第三段:「一片海洋∕在街道∕在巷弄深處」,意象(畫面)所呈現的是伸縮鏡頭的推移作用,由中景往遠景推,由線擴及到面,要有使用鏡頭進行審美思考的變通方式,否則單是從語意上去推理,這三句很難把作者的原意說得到位。
結尾段「自悶濕的室內∕隆隆降落至室外的∕是我內心裡的∕另一場大雨」,如果把倒裝的作者原句加以還原:「我內心裡的∕另一場大雨∕自悶濕的室內∕隆隆降落至室外」,如此就不能凸顯作者想要強調的內心狀態:「我心裡的另一場大雨」,因此作者刻意使用倒裝語法,來深化語意表現心境。除此之外,這段落當然還有「象徵」詞格蘊藏在裡面,「我心裡的另一場大雨」是象徵客體,至於它的「象徵主體」所指為何?是雷雨?是雨季帶來的潮濕和不舒服的感受?這部分就留給讀者去揣摩了。
結語:賴文誠的詩,能靈活使用各類表意修辭,從細微處找出意趣,這顯示他的觀察敏銳,感受力細膩,創作技巧漸趨成熟,但他的分行和斷句太細碎,不免產生兩個弊端:一方面一些不能單獨成句的短語(如:試著學習)和詞彙(如:室外的),刻意切斷成行,這不僅不符合語法上語句完整性的要求,導致語意瑣碎化,難免有「拆句灌水」的弊病,另一方面的確會造成音樂性裡的語音旋律,被刻意分切成小塊狀,節奏變得短急,不利於朗誦。
詩評家陳去非2018年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