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鉄達尼號的最後一站 (悲情的港都 之二)
2016/09/19 17:30:41瀏覽1875|回應0|推薦72

世界上有很多風景美麗的地方,但由於某些過往歷史事件的牽引,常會使她們淡淡的抹上一層淒美的“悲情”,「愛爾蘭」的「科芙港(Cobh)」正就是這麼一個地方。

「科芙港」是位於「愛爾蘭」南部的天然良港,西距「大西洋」彼岸的「紐約港」約有5014公里之遙,是一個人口不到一萬人的“港都”。她遠在「台灣」的西北方10167公里之外, 對我們而言是既遙遠又陌生。不過,這一個世紀以來,她卻成為世人追憶留戀的一個地方。因為,她是「鉄達尼號郵輪(RMS Titanic)」駛向「大西洋」前停靠的最後一站。 

1912年的411日「鉄達尼號郵輪」錨泊在「科芙港」港外,由接駁小艇接上了最後一批123位乘客和郵包上船,然後起錨出航駛向大西洋,開始了她的“處女之航”,直向西南方向的「紐約港」開去,三天半後,在快接近「紐約港」時,她撞上冰山,269公尺長的船體斷成兩截,沉入海底。

今日的科學界從“材料力學”的角度來檢視這件事,結論是,當時的鍊鋼工藝所鍊出的鋼材雜質含量偏高,無論是鋼板或鉚釘,都承受不了五萬多船體衝撞冰山時,所產生巨大的擊力。“二十世紀”,可說是人類歷史上最為動盪奔騰的一個偉大時代,有很多讓人感念的故事。不過,號稱“不沉”巨輪的「鉄達尼號」的沉沒,卻成為其中讓人不勝唏噓的一個典故,而「科芙港」因此也就成為人們永遠追憶「鉄達尼號」,所特定的一個地點了。

*********************************

「科芙港」“港區”的左邊斜坡防護牆的牆根處,設置了一幅大型的海報,這是在2012年為了紀念「鉄達尼號事件」100週年而特別打造的,至今仍然保留著。海報中間非常傳神的描繪了當時在這侯船的最後一批乘客,海報右邊幾個簡單的英文字-「COBH (QUEENSTOWN) - THE PORT OF LAST CALL  (“最後”停靠之港)」卻無聲無息的訴說著那無比的悲情,讓人不禁黯然神傷。

(註: 在1912年那個時期,「科芙」是被稱之為「皇后鎭(Queenstown)」的):

「科芙港」“港區”的中央,有一座“花園涼亭”,從這裡,沿著碼頭向東走不到100公尺,看到的那棟白牆黑瓦的房子,就是100年前「白星航運 “(White Star Line )」公司的辦公樓和售票處。當初那123個乘客就是從這裡購票,然後在建築後面的碼頭登上接駁小艇,趕去搭乘「鉄達尼號 」。如今這棟建築已變成「鉄達尼號」紀念館,稱之為「 Titanic Experience Cobh 」:

這是「鉄達尼號」紀念館的正面,買了票進去後,你就會在導遊的帶領下,被安排參加一次精彩萬分的“虛拟旅程”,讓你模擬當初那123位乘客是如何在此購票登船,上了船,讓你了解頭等艙和三等艙的狀況,並有機會去認識「鉄達尼號」的結構和下沉的原因,最後透過影片,還會讓你體會巨輪撞擊冰山下沉時,那澈骨冷,在感受震撼之後,讓你留下難以忘懷的「鉄達尼號」經驗:

這就是當初「白星航運 售票處後面登船碼頭的原貌,那最後的123個乘客就是從這裡登上“接駁小艇”趕去搭乘「鉄達尼號」的, 以今日的眼光來看這個百年前的接駁碼頭,當然顯得是又小又簡陋:

下面的照片,左邊的牆上,掛了一塊紅色的招牌的地方,就是港區裡「鉄達尼步道 Titanic Trail)」的集合地點。 專業的導遊會帶領遊客,遊覽所有和「鉄達尼號」相關的景點,並且詳細解說有關的歷史和典故, 讓你不知不覺的就墜入了1912年那時的氛圍裡:

在碼頭的西邊是火車站,同時也是「科芙纪念中心(Cobh Heritage Centre」,這「愛爾蘭旅遊局」非常重視的一項設施,在這裡可以回顧這百年來「愛爾蘭」和「科芙」的歷史,同時也可以了解早期大量向外移民的背景資料:

這是在碼頭上看到的一座讓人為之動容的雕像,是描述1892年,17歲的「安妮·摩爾 Annie Moore 」帶著兩個弟弟千里迢迢遠赴美國和雙親會合的故事,因為她是「美國“埃利斯島Ellis Island)」「移民中心 Immigration Station)」所受理的第一位移民,因此她成為了那個苦難時代“移民者”的表徵。19世紀至20世紀的100年滄桑歲月裡,「愛爾蘭」約有400萬人為了逃避飢荒,被迫不得不離鄉背井,移民「美國」尋求能安身立命的新天新地,期間不乏堅苦卓絕令人心酸又動人的故事:

小鎮的中心,是緊靠碼頭區的「凱斯門特廣場 Casement Square )」,廣場的中央有一座「“路西塔尼亞號”和平紀念碑(The Lusitania Peace Memorial)」,這是為了紀念另一個悲情的歷史故事, 1915年“一戰”期間,「路西塔尼亞號郵輪」在「科芙港」的外海32公里的地方 -  The Old Head of Kinsale”遭遇了「德國」U”型潛艇的襲擊,1198位乘客因而喪生,「科芙港」民眾勇於參加救難,共有700人獲救,由於傷亡者中有很多美國公民,這一事件促使了美國的參戰。紀念碑下面站立的是兩位勇敢的救難漁民,而碑頂則是足踏寶劍的和平守護天使

「科芙博物館(Cobh Museum)」位於緊鄰港區的山坡上,可以俯瞰整個港區美景,她的所在地竟然是一座“蘇格蘭教堂”,館內蘊藏了有關「科芙」當地的文化,社會和航海史以及飢荒時期向外移民的資料:

看過這些讓人感傷的遺跡,遊客不忘找個陰涼的地方,坐下來,喝杯飲料,和朋友聊聊天,舒緩一下心情,也有遊客索性跑到水邊或水上去放鬆自己:

小鎮上居然還有一家賭場呢,只不知賺不賺錢:

以前就聽說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中餐館,這麼小的地方,居然還真能在港邊最好的地段上,看到一家中餐館,有客人坐在前面,但沒聞到炒菜的香味:

這是港邊很獨特的一棟建築,左邊有一塊巨大的山岩,這棟棟建築以前好像是用來開酒館的:

「西视街(West View)」位於港區中央地段邊的山坡上,由北向著南邊的港口方向傾斜而下,一連串的公寓房屋被調配了不同的色彩,形成了一道非常獨特的風景:    

「西视街」上,兩位老人在屋外搬了躺椅,躺在上面,眺望南邊的海港,好不愜意:

聖柯爾曼St Colman's Cathedral」位於港區後面的山坡上,是一座“新哥風格的天主教堂,教堂始建於1867年,花了48年才建成,花費相當驚人,教堂的鐘塔有90公尺高,號稱是愛爾蘭最高的建築物之一。的建築不管從那個方向看都好看,從最前面的第一張照片,你會以發現「科芙港」若少了她,整個「科芙」的 景觀都會為之減色:

看完了港區市中心的景觀,現在是走訪當地居民的時侯了,沿著港區後面山坡上的林蔭大道向西行,要去看看他們的住家,實地了解一下他們的生活環境,去體會「地球村」裡不同的人地事物,這本是外出旅行的主要目的: 

來「歐洲」玩,除了風景好看之外,他們的建築也引人入勝。有時,房舍建築之美甚至更甚於自然風光之美。走進社區,四周靜悄悄的,不知人都跑到那兒去了。看他們的住屋,便知道他們生活的水平不低,和百年前他們的先祖因飢荒而大舉向外移民的慘淡歷史相對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語。這裡住家的房舍外觀,每家都不盡相同,各具特色,但都和四周環境協調搭配,他們很重視住宅環境的美,這可是「歐洲」生活文化裡的一大特色:

這是一家人種的一棵高大的樹,形狀有點怪,但很好看,將來有空可以把她繪成油畫:

「科芙港」是深藏在「科克」灣裡,向外看到的只是浩大的港灣,根本看不到大西洋。 她的在對面還有一個小島叫「 Haulbowline Island」,島上有很多海軍的設施:

這是正開往港區中心的列車,如果是朝著背向而行駛,50分鐘的車程,就可以到達南邊47公里外的另一個小港都 - 「 金塞爾镇(Kinsale)」,她附近有一個叫「Charles Fort」的堡壘,非常具有愛爾蘭古早的風情:

我沿著貫穿港都南北中央大道向北行,一直走到了小鎮北邊的盡頭,從這向西北方向開車半個小時,約31公里的路程,就可以到達「愛爾蘭」最大的港都「 科克Cork)」和附近聞名遐邇的「 布拉尼城堡 (Blarney Castle)」, 這兩處都算是「愛爾蘭」最經典的旅遊勝地。 每年有大量的遊客擁而來,為的就是要親吻那設在城堡崖壁邊的「巧言石(Stone of Eloquence)」,除了驗證自己不懼高的勇氣外還夢想著因此而可能獲得“雄辯”的恩賜。來「愛爾蘭」玩,除了「科芙港」外,這可是不容錯過的兩個地方喲:

「愛爾蘭」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 不知是不是因為她遙遠又陌生的關係,來來這玩總是有一種孤寂的感覺,聽她的音樂也總帶著淡淡的悲情,不知是不是和百年前大舉移民的心酸往事相關聯。 遊走“地球村”,好像品嚐酸甜苦辣的各式佳餚。有時,到孤寂的地方走走看看,也別有滋味。

也許你也有興趣瀏覽:

美麗與哀愁 - 英國多佛港的白色懸崖 (悲情的港都 之一)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hangguanwuwei&aid=74076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