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細胞「死亡戰爭」揭密
2005/09/14 10:51:05瀏覽368|回應0|推薦2

細胞「死亡戰爭」揭密


吳益群副教授(國立台灣大學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人體細胞哪些該存在?哪些該BYE BYE?在我們的身體裡早就建立了一套機制。萬一,該走的賴著不走,那問題就大了!
  長久以來,人們認為細胞死亡是一種不正常的現象,只有生病了的細胞才會進行自我毀滅的過程;其實,細胞死亡此時此刻正在你我的身體中進行,而且還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萬一該死亡的細胞還活著,反而不正常,還可能導致疾病!
  戰爭目的:你死我活
  維持細胞數恆定
  一個成年人每天有數億個細胞進行細胞死亡,你可能會好奇,為什麼有這麼多的細胞必須死掉?這是因為細胞需要汰舊換新,像我們的紅血球每三天就要更新一次。一個成年人的身體裡面,每天會產生好幾億個新的細胞,因此同樣的,也需要相同數目的細胞進行死亡,這樣我們體內的細胞數才能維持恆定。
  其實,當我們還沒出生、還在母親肚子裡的時候,細胞死亡早就默默地幫我們完成許多胚胎發育的大事,例如我們的小腸道原本是條實心的管子,是靠著管內的細胞死亡,才能形成中空的腸道,以容納並傳送消化物;此外,我們的手指在形成的過程中,指間原本具有一層薄膜般的構造,就如同鴨掌的蹼一樣,是因為後來這些薄膜細胞進行死亡,我們的手指間才能沒有蹼的牽扯而可以自由靈活地動作。
  因此,細胞死亡就如同是生物體的雕刻家,精準地除去沒有用或是多餘的細胞,使我們的器官與構造發揮最完善的功能。
  戰術運用:死亡時間、地點 皆在計畫中
  有趣的是,在不同的個體中進行死亡的細胞以及死亡發生的時間幾乎都是一樣的,例如在手的成形過程中,大量死亡的細胞不是肌肉細胞,而總是指間的薄膜細胞,而且這些細胞死亡的時間也都是在個體出生之前。因此,哪些細胞該進行死亡?應該死在什麼時候?這些問題的答案在我們每個人的身上居然都是相似的!彷彿我們的身體被安裝了一套軟體程式,有計畫性且精確地控制細胞死亡的時間和地點,所以這種細胞死亡就被稱為「計畫性細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 eath)」。
  戰況失控:引爆致病危機
  如果計畫性細胞死亡的程式運作出了差錯,即便只是一個細胞生死的小事,也會造成個體的危機。例如該死的細胞沒有死,會造成細胞過多,最為人所知的例子就是癌症的發生。相反的,不該死的細胞進行了細胞死亡,如果又很不巧的是腦部的神經細胞,這便可能導致阿茲海默症,也就是讓美國前總統雷根認不出他的愛妻南西的罪魁禍首 -老年癡呆症;而愛滋病也是因為免疫T細胞進行了不該進行的細胞死亡,而使人體失去了保護自己的屏障。
  以上種種駭人聽聞的疾病,都是因為細胞死亡這條路徑發生了問題。然而知識就是力量,如果我們可以解開「計畫性細胞死亡」這套程式,不但可以讓我們對細胞死亡的機制有所瞭解,也能大幅提昇治療的勝算。

 【 2005-08-22/中國時報】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eptem0938&aid=62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