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2/27 14:34:09瀏覽1805|回應2|推薦3 | |
二二八事件尚未實現的正義 一百多位二二八事件受難者及家屬,昨天在台北向法院提出恢復名譽訴訟,要求中國國民黨公開道歉,並從其黨產撥款新台幣二十億元,做為二二八國家紀念館興建營運經費。這是明天二二八事件六十三週年前夕,各界所進行的各種紀念活動中,直指這一歷史悲劇核心而最應獲得社會重視並響應的要求。 發生於一九四七年的二二八事件,是台灣史上「死傷最慘、最多,影響最深廣的歷史事件」。事件從台北街頭的單一事件,演變成擴及全台灣的衝突;尤其事件之後,蔣介石從中國派軍前來鎮壓,長達九個月的屠殺、清鄉、掃蕩,平民死傷無數,二二八事件成為台灣人民共同的夢魘。更令人無法接受的,事件發生已經六十三年,真相仍未大白,公義無從彰顯:死難人數至今仍不清楚,事件只有受害人而沒有加害者,政府僅見補償沒有賠償,而且沒有一個主要加害者出面認罪及道歉。 二二八事件因而是台灣儘管已經民主轉型,卻仍欠缺正義的具體事證。按國際間新興民主國家追求轉型正義的工作,探究真相、追究元凶、賠償受害者、進行制度改革、強化法治、促進和解,是最標準化的做法;特別是成立真相調查委員會,明白指出責任歸屬,並對當事人進行人權審判,對於實質提升民主法治,增進社會和解包容,效益最為彰著。二二八事件儘管曾由李登輝等近幾任總統,代表政府致歉,由於轉型正義工作並未落實,事件傷痛至今尚未撫平,遺害仍在,悲情難以消除,整體社會亦未能擺脫此一共同夢魘,也難保歷史不會重演。 因二二八事件未能落實轉型正義而受害的,不只當事人及其家人,也包括台灣社會整體。以最基本的對歷史理解而言,不但二二八事件真相成為禁忌,台灣社會在事件之後全盤「去台灣化」的專制統治之下,不少人至今對這塊土地的歷史,理解既不足夠,也欠缺主體性,還常自我閹割。即以銀行界龍頭台灣銀行為例,其官方網站所介紹的「成立沿革」,宣稱成立於一九四六年,而且僅敘述一九四六年以後的發展,把台銀從一八九九年成立以後的近五十年歷史,一筆勾銷。民主台灣猶可見這種歷史自我閹割、不敢正確面對自己過去的「台銀模式」,正是馬政府最近有意把高中歷史的中國史比重倍增,新黨國當局大肆發揚其大中國史觀的溫床。 馬總統月前褒揚中研院院士黃彰健,肯定他發掘二二八真相的努力,也是最新惡例。這位治明史的學者,指事件僅六百七十三人死亡,高雄要塞司令彭孟緝處置得當,且事件由外交官葛超智(George H. Kerr)等美國人所煽動。這一迥異其他歷史學者的驚人論斷,獨獲馬的青睞,即足以凸顯如今他兼任主席的中國國民黨,對於二二八事件不僅拒不道歉,不公開其持有的事件檔案,還要台灣人民買單,為其當年在訓政時期黨國體制所幹的禍害,支付經費等種種行徑。 更惡劣的,「黨國之子」馬英九不但未能誠實面對二二八真相,每逢事件週年或選舉,猶極盡政治作秀之能事,使出包括對受難家屬道歉等種種虛情假意的政治言語與動作。說一套、做一套,原是馬式行事特質,這種建立在台灣人民良善可欺之上的假設,由於前年總統大選得逞,使其故技一再重施;包括最近加緊推銷與中國經濟合作協議架構(ECAF),都採取同一「能騙則騙」、「先騙為要」的手法。即使昨天面對二二八事件受害人及家屬,其文傳會剛上任的主委蘇俊賓既言「支持還原真相,謙卑面對歷史」,旋即把他們的要求打成「激化選情」的動作,其所表現的,果然頗有馬式真傳。 應該強調,台灣人民善良是好事,也難免被欺之以方,但有如林肯名言:你可能一時欺騙所有的人,也可能永久欺騙一部分人,但不可能永遠欺盡所有的人。就此而言,及早讓黔驢技窮、老狗變不出新把戲的黨國當局被唾棄,騙術即使再高明也無以得逞,應是台灣人民虎年的最重要工作。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