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6/26 20:06:08瀏覽3225|回應0|推薦0 | |
《政大~山水環抱的大學城》校園系列之二
政大位於二格山系的指南山麓,站在渡賢橋頭,可以看見後山森林的層次,壯碩的大喬木、中喬木、灌木叢、地被植物和藤本植物攀爬其間,保有台灣低海拔森林的樣貌,十分難得。從傳播學院旁的步道上山,邊坡有非常古老的蕨類─木賊,可惜常常被剪得只剩幾株,負責管理的單位似乎可以加強員工的職前訓練,以保住這珍貴物種的身影。在這裡同時可以看見森林低層有茂密的姑婆芋,斜坡的山邊溝有「跌水」設施,減緩水流的衝擊力量。山坡地保育是很重要的課題,特別在貓空纜車發生支柱的地基土壤流失事件之後。 有一條醉夢溪穿過校園,當地居民說,政大社會科學資料中心座落處,以前是一座小山丘;由大坑溪和小坑溪匯聚而成的醉夢溪,從前是繞過這座山丘到如今指南路派出所那邊,再繞回政大附設幼稚園旁,接著緩緩流到北邊的集英樓附近,往西南邊流向景美溪。換句話說,政大校園裏從前有一條彎彎小河流過,只因二格山區的雨量很大,下大雨時學校容易淹水,所以在七○年代,台北市政府就幫忙把醉夢溪截彎取直,建成了垂直的護水堤岸,連河床都舖上水泥,失去河流的婉約,真是非常可惜! 到了九○年代,各項措施比較具有保育思維了,我們從校園東南邊側門往木柵二期重劃區走不遠,可以看見採用近生態工法整治的小坑溪,如今已經變成許多民眾喜歡來散步的地方。 2007年九月,政大舉辦新進教師研習活動時,我很榮幸有機會跟這些老師們,介紹我們文山區的自然與人文,並且一起到林間小徑散步;2008年政大校慶時,由我們自然步道協會執筆的《愛上政大的6條路》出版,當年暑假期間的某個早上七點鐘,現任政大吳思華校長和四個學院院長一起到後山校園散步,由我為他們導覽解說;暑假之後的新學期,校長和幾位院長要跟大一新生開一門通識課程,或許想跟學生們到各條校園步道散步吧,所以先來走走。途中遇見不少社區居民也來走步道,當他們發現正在散步的是校長先生、教授們時,都很高興地表示謝謝政大把步道維護得這麼好,他們認為這裏是增進健康的好地方。 政大的前身,是創立於1927年的「中央黨務學校」,1946年才成為「國立政治大學」,1954年在台北木柵復校。政大舊校區座落在景美溪和醉夢溪的沖積扇上,河流是一道屏障,卻因搭起了橋,所以連向了社區。四十多年前的校友來政大上學時,搭車到木柵路三段公路局站那裡(現在的「麥當勞」對面),然後步行經過保儀路、穿過集英街市場到指南路、過道南橋,然後才到學校。1957到1958年間,來自美國的新聞系客座教授朗豪華(Howard Rusk Long)先生,就是因為這個交通動線興起的靈感,幫木柵人留下許多珍貴的影像,讓我們得以回顧當年。不管從校園或從道南橋上望向山區,每個季節都有美麗的色彩,「遠看山有色」 是政大人詩意的饗宴;「水流聲淙淙」,是政大人最珍貴的資產。 人間四月天,民族學系王雅萍老師邀請文山社大的張秋蜜老師和我,帶領她通識課程的學生走訪小坑溪和指南宮步道,我們特別安排在兩排壯碩竹柏夾道歡迎大群師生的路段駐足,竹柏是羅漢松科的植物,非常古老的物種,要長到這麼高大,需要很長的時光。伴著它們在這裡度過悠遠歲月的,有古樸的石獅、石造燈亭、、,蘊藏著指南宮是重要信仰中心的珍貴元素和歷史記憶,有一群人遂築起一則夢想,希望可以透過《文化資產保存法》,將這裡指定為自然景觀資產,永遠保留給後代子孫。王老師認為,努力圓夢的過程就是很好的學習課程,所以把通識課程的學生,讓我們帶到這裡來。 「我們學校擁有一座山、兩條河、五座橋、九個學院、十個景點、、」,這如數家珍般的介紹辭,是政大特有的。定居木柵超過半世紀的學術機構,由於山水輕擁,串連出屬於本地的社區紋理,洋溢著質樸、敦厚的氛圍。 不管哪個季節哪個日子,「斜光照墟落,閒逸政大行」十個字,是政大校園步道最貼切的註腳。 完成於 2010.05.25 P.S.書寫本集文字時,從網路上看見一篇政大學生寫的文章,對校園的觀察,值得一讀。網址如下列:http://www.wretch.cc/blog/penny2984/14195469 政大校門口有兩棵台東蘇鐵,站在大門口迎來送往,讓人有幸福滿盈的感覺。因為,蘇鐵科植物出現在距今約2億8000萬年前的古生代二疊纪,躲過小行星或彗星的撞擊,存活至今,生物學上稱之為「孒遺植物」,是生物界的活化石;特別這屬於台灣特有種的台東蘇鐵,在1988年,政府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已將之公告為需要保護的珍貴稀有植物。 |
|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