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抄錄時論廣場》美國文化中的「菊與刀」(林谷芳)
2023/05/05 19:21:15瀏覽628|回應0|推薦5
時論廣場》美國文化中的「菊與刀」(林谷芳)
2023/05/03 言論
林谷芳
https://www.chinatimes.com/opinion/20230503005216-262104

中美對抗,大陸一片反美情緒,似乎美國就只帝國主義,謀我之心未嘗一日稍減。但在此浪潮下,也有一些有識之士,提醒大家,美國做為世界超強並非偶然,在社會制度、政治運作、人文價值、科學發展上絕對不可輕忽,每年有那麼多的精英申請赴美,就非「美帝謀我」可以解釋。

中美對抗,台灣一片欣喜之聲,以為美國做為美式民主的守護神,必然會義無反顧地保護台灣。但在這樣的浪潮下,也有一些有識之士,提醒大家,美國在外交、軍事這些國際事務上,其背信忘義、出賣盟友劣跡斑斑,萬不可輕信美國。

在兩岸,都存在著對美國完全不同向度的解讀,不同人各取所需,但美國究竟如何?該如何看待才更實然?也就輕輕掠過。

而就此,美國當年如何看待日本,正可以做為參照。二戰前,日本人平均身高不超過150公分,戰爭初期卻把高大的美國人打得節節敗退,這個民族為何有這樣的戰鬥力,引起美國官方與學界的討論,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只有真實了解日本人,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最終,心理人類學者潘乃德以國民性研究的《菊與刀》一書(台灣一般翻成《菊花與劍》),深度剖析日本人格的兩面性,讓美國人更深地了解他們所面對的是怎樣的敵人。

所謂「菊與刀」,菊指的是日本人喝著清酒、賞著菊花時的清雅風流,此時的日本人是個詩人;刀,則是日本人在對敵時,毫無反顧,就如殺人魔一般。

「菊與刀」,一定程度地解讀了日本的兩極性,當然,真深入日本,所謂刀或劍,背後也還可以指涉劍道或武士道,它的文化內涵就遠遠超越了潘乃德的「定性」。但即便如此,「菊與刀」還是讓人多少了解到日本人兩個向度的行為特徵,對美國人而言,也就不再只是個怪誕而無以理解的異類。

要如何看待美國,這「菊與刀」的切入正可借用。就「菊」而言,在人權維護上,如《人權法案》與「四大自由」所示,美國在此揭櫫了高道德的追求,雖然仍有諸多歷史問題待解決,但整體發展的確朝著這樣的方向前進;美國的政治,憲法之外,包含歷史先賢立下的慣例,在在顯示了對權力可能異化的觀照。再加以學術的發達、文化的蓬勃,都讓人不能不從正面來看待它的存在,而這些對人類的發展也都有其根柢的意義。許多有美國經驗的人,正是親炙了美國文化中「菊」的芬芳,而認為「以美國為尚」正理所當然。

然而,以群體做為單位,就如西部開拓史所示,我族他族之間是嚴格二分的,維護自己屯墾的利益在道德上是至高無上、無以妥協的。這情形擴大到國家層次,就使得「美國第一」成為無可挑戰的行為準則,對族外人的權利保護既輕忽,更多的就是國家利益。這時的美國,從他者看來,其自私背信、短視忘義還真罄竹難書。一些人在此看到美國做為強權,其「刀」下的自我,自然認為美國,其為賊也,正大矣哉!

從個人到國家,從應然的生命價值到實然的國家利益,從族內到族外,美國就有著這樣的兩面性。看美國,這兩面缺一不可。學美國,要學的是「菊」;防美國,要防的是「刀」。而如今兩岸的主流,卻就各往著菊與刀做強度的偏斜。在台灣,既率意美化美國,自己的基點自然無存;在大陸,既恣意貶低美國,就讓自己陷於論述的尷尬。而其結果卻共同加深了兩岸的矛盾。

坦白說,人性常就具有這樣的兩面性,國家、文化亦然,而海峽兩岸自己的兩面性何在?則又是另一個大哉問了。

(作者為文化學者)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cotttso2003&aid=179154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