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2010/10/14 17:14:53瀏覽3555|回應0|推薦4

    在臺灣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喪葬觀念並存。

    一種是高官富賈,他們的先人的墳墓競相以高墳大塚為傲,一個人的墳墓動輒以百畝千坪計,咸認這是顯耀身分地位,庇蔭子孫的光榮事。

    另一種是不建墳塚、不立碑石、不封不樹、不留記號的身後處理方式。這種在人死亡後,不在我們有限的地球上佔有空間,讓人的軀體在失去生命後,如凋花落葉般回歸自然,化為塵土。

    他們對於自己為先人選擇的喪葬方式都各執其理,也都各有依據。

    選擇高墳大塚的高官富賈們認為,先人的墳墓如果選得好將有利後代子孫代代興旺,政治權力得以延續流長,如果覓得龍脈寶地,將來後代子孫更有機會成龍成鳳。所以他們不惜一切,傾盡家產,也一定要請風水師覓得風水寶地,想辦法爭得最好的庇蔭之道。

    而選擇不建墳、不立碑、不留骨灰的民眾及其家屬則認為,人死後本來就是只剩下軀殼和骨骸,這些東西最後都會化為泥土的,即使再怎麼保存也是有限,只是時間長短而己,既然這樣還不如直接讓它與大自然融合,這樣的處理方式,乾淨又環保,完全不佔有空間,還能綠化環境呢!

    有一位樹葬家屬說:「新聞報導很多時候都只報導哪一個富人花了多少錢買墓園建墓地,又談什麼風水寶地,好像一定要注重死後墓地風水才能永保子孫永富長樂,否則後代子孫會不好。其實,以前很多皇帝也是大興墓園,那又怎麼樣?最後還不是會死,還是被別人改朝換代啊!重點是在人自己怎麼做吧。子孫自己爭氣才是最重要的!」

    再看看另一位海葬家屬的想法:「人其實很渺小的,生死就是那麼一回事,大自然的正常現象,好像花會枯、樹葬會凋落,死了一把骨灰撒到大海,回歸大自然啊!」他還說:「人哪!生死就是那麼回事,不要在意那麼多,重點不在怎麼造墓造墳的!」

 

    哎!你知道嗎?臺灣目前公墓土地共有9600公頃,靈骨塔406座。在土地相當有限的臺灣,其實這是一種嚴重的土地資源浪費。若長此以往,臺灣終有一天會被墓園、寶塔填滿。

    冷看古人費心盡力,遺體骨骸仍是不免要化為塵土,回歸自然,不如現今就放開胸懷,讓自己的形體,隨著生命的消逝而安返大塊存有,又何須汲汲於遺體殘骸的恆久保存?

況且,人的價值豈是從屍骨是否長存來衡量?正如聖嚴法師有形的軀體雖然化為塵土,但是他的生命貢獻與精神價值,卻是長久恆留人間。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choollearning&aid=4499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