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禁忌晚餐之後斷氣?
2010/11/11 17:22:01瀏覽49335|回應1|推薦4

朋友的母親昨晚不幸過世了。

她的家人在確定母親不久人世後,在臨終前開始聯繫死亡前的各項準備,包括請來幫忙做法事的喇嘛師父,也聯繫禮儀公司安排後續的後事事宜。

朋友家人知道媽媽大約在晚間十點或十一點左右就可能斷氣辭世,家屬沒有花很多時間討論應該如何進行臨終陪伴和關懷,卻把焦點放在如果在晚上十二點以前嚥氣,該如何處理?

為什麼她們如此重視媽媽斷氣的時間呢?這是有原因的。

 

台灣民間對於死者斷氣的時間一直存在一種民俗說法和禁忌。即死者若是在一大清早過世,那麼死者當天什麼都沒有吃,全部都留給子孫,這樣對子孫是最好的,得到了最多,而如果死者是在晚餐以後才嚥氣,那麼,死者這一天三餐全吃了,一點都不吃虧,吃得很飽才過世,留給子孫的就比較少。因此,民間傳統希望死者最好在清晨以前死亡,對自己和家屬都是比較好的。

所以,這位朋友的家人對於媽媽斷氣的時間點非常重視,媽媽大約在十點多辭世,她們過了半夜十二點才將母親的呼吸器拔掉,代表媽媽在清晨零時斷氣,留下滿滿的東西給後代子孫。

在朋友打電話詢問相關後事事宜時,我及另一位朋友都告訴她,臨終陪伴和關懷很重要,這個時候,媽媽雖然進入彌留狀態,她的神識是能感受到家人的關心的,如果有宗教信仰,就依宗教信仰為她祈禱或誦經,而家人也可以陪她說話,要她放下一切,放心家中老小,如果尚有她掛心的事,則應告知請她放心,家人會妥善照顧及安排,請她不要有罣礙和掛慮,放下一切塵事,安心的走。

朋友知道也認同我們的關心和建議,只是家中尚有長輩,長輩對於民間的風俗和禁忌十分在意,因此特別關注斷氣的時間,也為了如何處理特別用心討論。

 

民間的喪葬禮俗,存在著各式各樣琳瑯滿目的禁忌,這些禁忌有的是表達出活著的人對死亡的恐懼,有的是對屍體的厭惡,也有的是防範死者鬼魂侵擾,也有不少是為了利益活著的後代,有的禁忌還頗有意思,但有的禁忌則實在很不合理。

比較常見的傳統禁忌,有忌諱死者在原病床上斷氣,禁忌女子在未嫁前死亡,禁忌在晚餐之後死亡,入殮時忌逢打雷,忌雨打棺,禁忌黑貓越過屍體,還有忌諱淚水滴到死者身上,忌諱在抬屍體或出葬抬棺時喊重,禁忌帶孝者入廟宇,禁忌出嫁女拜墳墓,以及禁忌蔭屍……等等。

以朋友的母親在晚餐後斷氣這個事來說,家人死亡的時間是無法選擇的,站在一個愛家人的立場,媽媽能夠三餐吃得飽飽的才過世,那不是才比較欣慰嗎?反過來想,如果媽媽在早餐以前斷氣,肚子很餓,家屬能夠安心嗎?

再說,如果那麼計較家人有沒有吃飯才斷氣,那又為何要在人過世後早晚拜飯?中國人是很有人情味的,平日見到人都要問:「吃飽了沒?」親人來訪,家中有什麼東西,也會讓親人帶一些回去,這是中國特有的人情味。媽媽要過世了,難道不希望她吃得很飽,帶得很滿的離去嗎?以後就沒有媽媽了呢!

合理的民俗禁忌和文化,我覺得是可以保留和體味其中意涵,但是不合理的禁忌和文化,則應該咀嚼消化後將之修正,否則以訛傳訛,弄到最後混淆視聽,只會造成後代更多的不解和負面教育,並無實質意義和文化價值性。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choollearning&aid=4589841

 回應文章

浮雲任游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面對喪事
2010/11/13 08:28

我才知道所受"知"教育很少,但是民間禁忌卻很多..而多辦喪的家人

只能被協助者牽著走...


浮雲任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