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殯儀館內的無煙空間
2010/11/25 14:39:22瀏覽1583|回應0|推薦2

最近國內有一些殯儀館開始試推「無煙」空間。

所謂無煙空間,就是在殯儀館內規劃出無煙禮堂、無煙靈堂等,民眾在這些指定的無煙靈堂或禮堂內,不能燒香,也不能使用香爐插香,僅能以雙手合十或默拜的方式悼念亡者。

民眾接受度呈現兩極化

對於這樣的環保空間,民眾的反應是兩極化的。

有的民眾認為,家人過世不燒香,違反傳統做法,他們覺得太不符合民間需求,因此不會使用無煙空間。

但是,也有民眾認為,無煙空間很環保,香本來就對人的身體不好,而且無煙禮堂或靈堂有冷氣可以使用,對殯儀館有這樣的設置感到很貼心、很滿意。

民眾有民眾的想法和需求,想要推動的殯葬設施主管機構只能採取漸進式的宣導,提供優質的祭拜空間,慢慢的讓民眾接受和習慣無煙祭拜方式。

傳統殮、殯、奠、祭的環保問題

其實,臺灣傳統的殯葬活動中,在處理死亡及喪葬事宜的過程,不管是火化屍體或是屍體的殮、殯、奠、祭,許多殯葬習俗和活動因過度考量亡者利益或被業者誘導,往往大量焚燒葬祭物品,因而產生戴奧辛及黑煙,不但造成水質、噪音、土壤污染等問題,更嚴重影響我們的生活環境和身體健康。

舉例來說,傳統習俗在辦喪事的過程中,會不斷地焚燒紙錢給亡者,焚燒紙厝、金童玉女等物給亡者,甚至還將亡者的衣物及必要生活物品一併燒給他,期望讓亡者在另一世界衣食無缺。這是民俗上的需求和做法。

不只是燒這些殯葬用品給亡者,火化屍體時也會產生一些環境污染的問題,像是傳統的棺材使用金屬鎖扣及鉸鍊,內部裝設用精緻的紡織品,棺材內外的化學漆一層又一層,燃燒後極易產生戴奧辛和煙害污染。

而遺體本身若有補牙,火化時亦會釋出有害水銀毒,亡者所穿壽衣、壽被等,若非天然棉麻質,燃燒後也會產生黑煙,造成空氣的污染。

至於陪葬物品,像眼鏡、眼鏡盒、化妝品,或錄影帶、錄音帶、CD、收音機,或是釣竿、球杆、枴杖,以及橡膠或塑膠類製品,如玩具、塑膠碗等,這些物品火化時同樣會產生有害物質,造成環境嚴重污染。

紙錢和香對人體的危害不小

許多市售紙錢含有大量重金屬鉛,長期吸入將導致鉛中毒,造成記憶力減退及影響腦部發展。

紙錢經過燃燒後毒性更強,拜香與紙錢燃燒會產生大量一氧化碳及苯等多種致癌化學物質,吸入少量會出現頭昏眼花、頭痛、興奮等症狀,嚴重時可能出現麻痺或死亡,對眼睛、皮膚、呼吸系統、中樞神經系統可能造成傷害,甚至導致人體肺部有致癌的威脅性的影響。

為了宣導民眾儘量減少焚燒紙錢,以維健康與公共安全,現在各地方政府已儘量宣導減少焚燒紙錢。

經實驗證實,拜香燃煙中確實含有致癌性和致突變性之成分,國人鼻咽癌之罹患率較高,燒香亦被認為可能致病因素之一。

殯葬用的拜香,一般包括環香、大柱香、線香、末香等,許多殯葬設施場所,空氣流通不佳,家屬及殯葬從業人員若長期吸入香煙,會對身體產生莫大傷害,大家也不能不多注意。

殯葬噪音也越來越不為大家所接受

除了殯葬用品外,殯葬噪音也很容易讓人感到不舒服。

殯葬噪音包括鑼鼓陣、佛鼓車、電子花車、做功德誦經法會,以及殯葬車隊播放哀樂等。

對於殯葬噪音,民眾多會排拒,並向環保單位投訴或檢舉,而相關主管機關亦會加強宣導,並限制其活動路線及時間,以避免造成擾民。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choollearning&aid=4634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