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每天都在度假
2009/10/07 11:55:10瀏覽1378|回應0|推薦15
年輕的時候,多次出差新加坡,總是盼望能住在「萊佛士酒店」(Raffles Hotel),但是都失望,因為聽說要訂到這個飯店的房間,必須在一年半載之前預定,同時,也需要具備夠格的「身份」。

這座建於1887年的飯店,除了典雅的古老英式建築體外,最吸引人之處在於曾經有大作家、影藝巨星、英國女皇等下榻在此,這些赫赫有名的人,當年遠從歐美繞行大半個地球,來到這裡作「東方文化」的體驗之旅,其中,大作家毛姆、康拉德兩人,更是長居在此寫作,他們所居住的房間直到目前,都還保留有「書寫」的桌椅與檯燈。這些名人住過的房間,並被標以「特殊」的等級提供旅客選擇。歷來,曾經造訪萊佛士酒店的名人有:

約瑟夫‧康拉德Rudyard Kipling威廉‧索默賽特‧毛姆卓別林Jean Harlow諾埃爾‧科沃德愛娃迦納(Ava Gardner)、伊麗莎白泰勒麥克傑克森伊麗莎白二世女皇

我第一次走進「萊佛士酒店」,是為了採訪當地一位「擁有槍隊自衛」的華裔財主;在一片歌舞昇平的新加坡都市區,談的是這樣的主題,很不搭調,然而,當我在服務人員帶領下,步入其中一個具有「維多利亞風格」的餐廳時,彷彿時光倒轉,回到了殖民時期的年代。這個餐廳的前端,附設有一座小小的「劇院舞台」,在晚間會有劇場演出。所有賓客都穿著禮服出席,一切都像電影中的情境,令人有無限想像的空間。相較於華裔祖先篳路藍縷的拓荒求生,以致於雖然歷經幾代,終於富甲一方、佔地為王,可以出入在這上流社會享受著「奢華」,但事實上,卻仍在另一種「危機」中求生的辛苦,想來不禁令人欷噓與諷刺。

新加坡建國100週年時,我應新加坡政府的邀請,終於親自來到「萊佛士酒店」採訪,雖然我仍無法入住這裡的房間,但每天都有派車接我到萊佛士酒店,與受訪者訪談與餐敘,還有特派專人陪我在酒店中到處查訪、觀覽、遊玩。

酒店中除了有作家、明星、女皇的房間之外,還有「博物館」「酒吧長廊」「劇院」、、最令我陶醉的是其中的熱帶花園,我在這座花園中認識了很多熱帶植物,它打開了我從此進入「植物世界」堂奧的門,日後,我在台灣各地尋找著相同的植物,辨識它們的形貌、理解它們的特徵,甚至寫出了幾本相關的書。

我發現人往往有「捨近求遠」的愚蠢,但如果沒有萊佛士酒店的因緣,我會錯過跨入植物領域的機會,我對於自身生長在南國的風情體會,也會因遲鈍而有所折損。但幾次「萊佛士酒店」的走訪,都提供了我視野的開展與生命的成長。

旅遊的價值大概就是如此吧,當時年輕的我,坐在「萊佛士的熱帶花園」中,身上有旁邊幾株高大「旅人蕉」的樹蔭,習習涼風吹拂,我給自己許了願:「有一天,我要這樣悠閒、浪漫的過日,每天都像在度假。」

我的夢想成真,我的願望實現,在我啟動退休念頭時,我把自己這大半生的行旅再次的回味,我沒有忘記我的追尋。那麼,在退休之後,就來實現吧。我對自己這樣承諾。

退休人有的是時間,如果經濟能力允許,「出國旅遊」應該是最大眾的願望,去看看世界、增廣見聞。對於我,年輕時代因工作之需,曾經上山下海走透透的我,所渴望的,卻是更安靜的生活。旅遊是一種「進修、學習」「愉悅、享受」,但旅遊也是一種「奔波、勞動」,端看年紀與時空、需求的相對意義而定。

我暫時把它排除在退休生活之外。我必須先建立自己第一階段的「退休生活」節奏,這也許是兩年或五年吧。

何以有這樣的時間點?我想在於我為了「退休生活」所準備的「搬遷」所致。為了圓夢,我選擇了偏離都會、風景優美的鄉下地方,我找了當地新建的「飯店式管理住宅」,當環境與居所都成立後,我就等於跟自己簽下了契約。

也就是說,我人生的最後階段,我要過的是「天天都在度假」的浪漫日子,度假之同義詞,必需要有「外在環境與內部設施」的完美搭配,外在環境牽涉到自然景致、交通網絡,如山、水、森林、花、鳥、天空、、、道路、公車、捷運等等,內部設施包括:社區建築空間的美感、舒適的家居、安全的公共活動設施、停車場、餐館美食、購物超市、便利商店等等。

朝著這樣的目標,我在退休前一年就準備俱全。但其實我並不是一個很懂得「規劃」的人,我也沒有「按部就班」的個性,我只是「 說做就做」的急性子。這種人好處往往是很容易「心想事成」,即使沒有成功,也因為即時的執行,而能速戰速決,看到結果,免於」長期陷入「牽腸掛肚」「夜長夢多」的「苦惱」。

在我的專訪中,「萊佛士酒店」的經營並非一路順暢到如今,1929年經濟大蕭條的衝擊,酒店曾經宣布破產而後被公營單位接手。

二次大戰期間,雖然在大轟炸中安然度過,但也面對很多的苦難,包括在戰爭結束前曾被當作集中營使用。新國政府在1987年宣告萊佛士酒店為國家級古蹟。之後,酒店曾經關閉做更新和擴建,在1991年的9月,它重新開幕,又回到了1915年那段全盛期。

這些年來,我沒有再度去造訪新開幕的萊佛士酒店,但是曾經因為它具備的人文、歷史所洋溢在建築硬體與環境氛圍的強烈「感受」,長久點滴在心頭,我相信我在這裡所浸潤的「度假」概念,成就了我退休生活的靈感,讓我真的把浪漫與悠閒的意涵結合到日常的節奏中。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cat26&aid=3384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