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6/03 10:12:29瀏覽732|回應7|推薦0 | |
你說:」 「真丈夫不在立名功業 而在立古往聖賢事 岳飛忠義可照肝膽 照說芸芸眾生裡算可嘉 志氣不能屈 志業無展 到底心氣過盛 我崇尚的是道家的心量智慧 能屈能伸待時而為 待命運轉折 你說的對, 「真丈夫不在立名功業,而在立古往聖賢事。」,我大致給予贊同。 但是,你的「古往聖賢」又是怎樣的聖賢呢? 儘管岳飛個性強,犯了宋高宗的忌諱; 不過,得替岳飛說句話。 一個國家絕不可以缺少像岳飛這種武將,是氣盛,但若非心氣盛,則無雪靖康恥之心力氣慨。 若說岳飛錯,則錯在他忠於國家,他堅持於要報仇雪國恥,而忘了當時的高宗才是他的主子。 宋高宗〈軟弱無能,只想求和偏安,又怕皇位被武將奪去。〉不要他的父祖回朝,一旦回朝,他這個皇帝就沒得作了! 所以,他12道金牌,非要岳飛回來,因為一旦直搗黃龍,則岳飛一定可以收復河山。 一般人總以為是秦檜要岳飛回來,是秦檜害死岳飛,其實不然! 能使用「金牌」命令的只有皇帝,宰相使用的是「銀牌」。 而岳飛知道自己班師回朝,自己會死; 一方面已經勝利在握,要放棄,真是可惜! 所以,才一再猶豫,直到金牌一再一再地催,到第12道金牌再催------ 明知回來是死,最後還是遵從作臣子的義務,班師回朝受死。 岳飛是以「謀判罪」入獄; 當時朝中文官,沒有一個人替他說情,只有一個布衣替他申冤,結果也被處死; 除此外武將韓世忠,跑去問秦檜,岳飛罪在何處? 秦檜回答說:「莫須有」〈當時宋代的「方言」〉,意思是說:「可能是有吧?」、「大概是有吧?」; 連秦檜也說不出岳飛一個具體的罪狀。 要向你說明的是,岳飛的心氣過盛,是事實,但也是岳飛之所以成為岳飛之特殊所在; 否則,不會千古無人不知岳飛。 要思考的是,這樣的千古冤獄之歷史問題所在。 以儒治國,其實是宋朝亡國最主要原因之一。 儒者文人,絕大多數其實是相當懦弱與鄉愿的。 朱熹說:『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無所逃於天地之間』,他承認岳飛是「忠臣」,但「高宗忌之」; 朱子所認為的「忠」,是忠於侍奉當時國君,講求的是「對個人」之忠,而非對國家民族大團體的忠,這就是儒家文人的思想! 總之,岳飛的死,是歷史的悲劇; 而當時文官的落井下石,甚至岳飛死後,當地文官還上奏說---不給糧食予岳飛子孫,把他們活活餓死! 讀宋史,讀到當時岳飛之處境與當時文官之無情,真是扼腕啊! 而你所說的道家的「能屈能伸待時而為」,則要看是處在怎樣的狀況下而為。 若是身為臣子,以盡忠於自己之責任義務而言,則無可逃避; 若是不做官,沒有大任在身,倒可以做到「待時而為」。 以岳飛的狀況,不論他怎麼作,都是得死,已經與氣盛無關了啊! 我想,范仲淹說的「寧鳴而死,不默而終」,是岳飛的最好詮釋了啊! 君權專制統治時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時代悲劇; 在千百年後之現在來思考,只有搖頭與慨嘆! 人世間,有太多太多不公不平之事啊! 所以,杜甫寫的「壯志未酬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真是至理啊!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