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三無自性
2024/07/20 09:43:56瀏覽38|回應0|推薦0

三無自性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三無性
「三性」之對稱。具稱三種無自性性,又稱三無自性、三種無性。1.指遍計所執、2.依他起、3.圓成實等三性皆無自性,是空。《解深密經》卷二〈無自性相品〉云(大正16‧694a)︰「我依三種無自性性,密意說言一切諸法皆無自性。所謂—

1.相無自性性、2.生無自性性、3.勝義無自性性。」《成唯識論》卷九釋云(大正31‧48a)︰
「依此前所說三性,立彼後說三種無性,謂即相、生、勝義無性。故佛密意說一切法皆無自性,非性全無。說密意言,顯非了義。謂後二性雖體非無,而有愚夫於彼增益,妄執實有我法自性,此即名為遍計所執。為除此執故,佛世尊於有及無總說無性。云何依此而立彼三﹖謂依此初遍計所執,立相無性。由此體相畢竟非有如空華故。依次依他,立生無性。此如幻事,托眾緣生,無如妄執自然性,故假說無性,非性全無。依後圓成實,立勝義無性。謂即勝義由遠離前遍計所執我法性故,假說無性,非性全無。如太虛空雖遍眾色,而是眾色無性所顯。」

茲略釋如次︰

(1)相無性(梵lakaa-nisvabhāvata,藏mtshan-ñid o-bo-ñid med-pa)︰具云相無性性,又名無相性、諸法無自體相。係依遍計所執性而安立。遍計所執法,情有理無,猶如空華,體相非有,故名相無自性。

(2)生無性(梵utpatti-nisvabhāvatā,藏skyeha o-bo-ñid med-pa)︰具云生無自性性,又名無生性、諸法無生體性。係依依他起性而安立。關於「生」之一語,日本南寺、北寺所傳不同。

1.南寺認為「生」是「自然生」,以外道凡夫妄執依他諸法自然而生,今闡明諸法乃托眾緣而生,故云生無性。且引《成唯識論》卷九(大正31‧48a)︰「此如幻事,托眾緣生。無如妄執自然性故。」以證之。

2.北寺所傳則以「生」為「緣生生」,亦即依他諸法,依眾緣而生,無定實之性,如喻幻事,故云生無性。

(3)勝義無性(梵paramārtha-nisvabhāvatā,藏don-dam-pa o-bo-ñid med-pa)︰具云勝義無自性性,又名無真性、第一義諦無自體相。係依圓成實性而安立。勝義,指殊勝之境,或殊勝之道理。四種四諦中,第四勝義勝義諦即是。此勝義(圓成實性),由遠離遍計所執之我法而顯,猶如虛空眾色由無性而顯,故云勝義無性。

三無性中,相無性為情有理無,體相非有,故云無自性;然生無性、勝義無性,其體非空無,云何謂為無自性﹖對此,亦有二說,即︰

(1)執空之義︰此係日本南寺所傳。彼等認為為除凡夫於依他起、圓成實之「有」執為實有,故佛說無性空。因此,生無性、勝義無性亦如同相無性,係就遍計所執而立,三者皆是空彼遍計所執。然若言依、圓之法體亦空,則墮偏空,非中道了義之說。彼等且引《成唯識論》卷九(大正31‧48a)︰「無如妄執自然性故。」《唯識論述記》卷九(末)(大正43‧554c)︰「三種無性,非無後二性,但無計所執。」以證成之。

(2)體空之義︰此係北寺所傳。彼等認為依他起、圓成實之「有」,係中道之有,非偏有,必有空義,故生無性、勝義無性係就依他起、圓成實之法體而云。亦即依他起之法體,如幻虛假,有空之義,此為生無性;於圓成實性上有無相空寂之義,此為勝義無性。

〔參考資料〕 《瑜伽師地論》卷七十三、卷七十四;《顯揚聖教論》卷十六;《辯中邊論》卷上;《三無性論》;《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十二;《顯識論》;《轉識論》;《成唯識論樞要》卷下(末);《成唯識論了義燈》卷七(末);《瑜伽論記》卷二十(下);霍韜晦〈唯識五義〉;宇井伯壽《瑜伽論研究》、《安慧、護法唯識三十頌釋論》;山口益《佛教における無と有との對論》。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aso168&aid=18083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