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RSS Feed Link 部落格聯播

文章數:619
廣論消文156-2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2025/04/28 13:12:01

消文156-2  156頁12行-157頁7行

日常法師淺釋

【如是八苦之中,初思惟生苦分五。眾苦所隨故生為苦者,謂諸有情那洛迦中,及諸一向唯苦餓鬼,並諸胎生卵生,如是四類,於初生時,便有無量猛利苦受,隨逐而生。粗重所隨故生為苦者,謂三界一切諸行,為煩惱品粗重所隨,無堪能性,不自在轉。】

現在我們一一來看這八苦,先說生苦。第一個「眾苦所隨故生為苦者」,這個生為什麼是苦呢?因為初生之時,便被各式各樣的苦所逼迫。分別來說,地獄有情初生時就被寒或熱的大苦所逼,餓鬼也是如此,從飢渴中生,其他不管胎、卵、濕、化,出生的時候都被無量的、非常猛利的苦所逼迫。

第二個「粗重所隨故生為苦者」,三界之內,不管欲界、色界、無色界中一切的諸行,只要我們還沒證得涅槃寂靜之前,都在有為法當中,由於粗重煩惱所隨,所以真正想如法做一點事情都做不來--不自在轉,這個我們平常都能夠感覺得到。

廣論第157頁1行

【三界有情諸行生起,皆為煩惱品類粗重隨逐。總之由有生住增長,煩惱種子隨逐流轉,故無堪能安住善事,亦不如欲自在而轉。】

這個特點是說,無始以來不論生、住、增長,煩惱的業習氣一直跟隨著,我們被煩惱所使,沒有能力真正把握住自己,讓自己安住在善事當中,如我們所希望地自在而轉。最可憐、更麻煩的是連這點都不知道。說實在的,以我自己的經驗,出家修行了很久,對於煩惱的根本還把握不住,這是修行人最大的障礙。

至於不懂佛法的人,就更不用說了。所以很多人修行,覺得自己定力不夠,然後又要講無我,可是什麼是無我也不知道。通常我們希望追求的,都是隨順自己的習氣,這是為什麼本論一開頭就非常強調依止善知識,在「總示親近意樂」當中,第一個就是孝子心,不要隨自己自在,要隨善知識自在因為我們自己自在的是煩惱,如果隨著自己,等於是一直被煩惱所使;自己沒能力,所以要找善知識,可是這個善知識並不是隨便找一個人跟著他,而是要具足條件的,你才能依止他。真正的善知識他會認識煩惱,而且會盡心盡力去除煩惱,這是我們真正該追隨的。所以在依止善知識之前,一定要清楚地去觀察決擇,要了解為什麼要依師,還要自己具慧,這些都是實際上非常重要的。

【眾苦所依故生為苦者,謂於三界既受生已,由此因緣,便能增長老病死等,無邊眾苦。煩惱所依故生為苦者,謂於生死既受生已,便於貪境瞋境癡境發生三毒,由此能令身心苦惱不靜,不安樂住,謂諸煩惱,由種種門逼惱身心。】

由於在三界受生的緣故,老病死等各式各樣的苦就跟著來了。下面第四個是為煩惱所依故生為苦一出生以後,內心自然而然對各式各樣的境界會生起煩惱,可愛的就貪,非可愛的就瞋,對另外一種無所謂可不可愛的捨受就是,使我們身心不能安靜,心裡面一天到晚煩煩惱惱的。

【不隨所欲離別法性故生苦者,謂一切生最後邊際咸不出死,此非所愛,此復能令唯受眾苦。故應思惟如是生時,眾苦俱生,粗重俱生,生復能引衰老病等煩惱死亡,此亦能令受苦道理。】

這個法性法爾如是,本來就是如此,你簡直拿它一點辦法都沒有,不能像我們所希望的那樣。只要有生最後一定會死,這個絕對不是可愛的,由於這樣也要受很多苦。所以應該思惟出生以後,生、老、病、死等眾苦以及煩惱都跟著來,這就是生苦之相

最新創作
廣論消文156-2
2025/04/28 13:12:01 |瀏覽 2 回應 0 推薦 0 引用 0
廣論消文156
2025/04/27 11:29:02 |瀏覽 8 回應 0 推薦 0 引用 0
廣論消文155-2
2025/04/27 08:40:09 |瀏覽 5 回應 0 推薦 0 引用 0
廣論消文155
2025/04/27 07:04:50 |瀏覽 9 回應 0 推薦 0 引用 0
廣論消文154-2
2025/04/26 19:33:25 |瀏覽 7 回應 0 推薦 0 引用 0

精選創作
法華經重點 236 卷七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2019/05/20 13:07:51 |瀏覽 277 回應 0 推薦 0 引用 0
大般若經507卷 第三分魔事品第十四
2019/03/29 20:41:30 |瀏覽 570 回應 0 推薦 2 引用 0
知識調伏、靜、近靜,德增、具勤、教富饒,善達實性、具巧說,悲體、離厭應依止
2019/01/25 09:36:07 |瀏覽 4833 回應 0 推薦 0 引用 0
卷六 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
2019/01/15 07:28:08 |瀏覽 195 回應 0 推薦 0 引用 0
廣論消文 5 一、斷器三過;二、依六種想
2019/01/14 19:49:51 |瀏覽 9411 回應 0 推薦 0 引用 0

最新影像 21
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