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消文46 附錄 普賢行願品
2019/03/30 14:33:39瀏覽220|回應0|推薦0
消文46 附錄 普賢行願品
附錄
華嚴經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我當悉以甚深勝解現前知見,各以出過辯才天女微妙舌根,一一舌根,出無盡音聲海;一一音聲海出一切言辭海,稱揚讚歎一切如來諸功德海,窮未來際,相續不斷,盡於法界,無不周遍。

宣化上人講述
若欲成就此功德門,應修十種廣大行願。
何等為十?
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迴向。
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
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眾亦無邊;
四十八願度眾生,九品咸令登彼岸。

隨喜功德 宣化上人 講述
隨喜功德,是自己所做的好事,應該令其他人也隨著來做,叫其他人隨喜自己的功德;
其他人做好事,你知道了,也應該盡你自己的力量去幫助他,這叫隨喜他人的功德。
隨喜功德,不單隨喜自己,也隨喜他人,乃至於隨喜法界所有眾生所歡喜做的善功德,你也都要幫忙做去。
隨喜功德,又有隨喜佛的功德、菩薩的功德、聲聞緣覺的功德,隨喜一切眾生的功德。
怎麼叫隨喜佛的功德?譬如你講經說法,教化眾生,這就是隨喜佛的功德。你提倡教人行六度萬行、行菩薩道,這就是隨喜菩薩的功德。你提倡教人修十二因緣,這就是隨喜緣覺的功德。你令一切的人知道修四諦法,這是隨喜聲聞的功德。你隨喜天、人修五戒十善,這叫隨喜天、人的功德。所以隨喜功德講起來是無窮無盡的。

「九者恆順眾生」:這「恆」當一個「常」字講,就是恆常不變;「順」就是依順,依著眾生的境界。眾生都是顛倒的,那麼你是不是恆順眾生的顛倒呢?眾生根本就沒有知識,你順著這些沒有知識的眾生,不也就走到愚癡的路上去了嗎?
恆順眾生,是順著眾生的習慣,又要把他從逆流中救出來,這叫恆順。怎麼說從逆流裏頭把他救出來呢?因為眾生都是顛倒的,顛倒就是逆流。好像水往東流,你從東往西那麼擺這個船,這就叫逆流。你若是順著眾生就不能成佛,你若是想成佛就不能順眾生。
普賢菩薩為什麼又要恆順眾生呢?就是要從逆流中,把眾生順過來,把他們從逆流裏邊救出來,所謂「逆凡夫六塵流,入聖人法性流」,這是恆順眾生。
恆順眾生,是常常不厭煩地去教化眾生,令眾生反迷歸覺,離開迷途得到覺悟。所以恆順眾生也就是精進波羅蜜,精進波羅蜜就是不厭煩造罪的眾生。眾生造很多罪業,佛也不厭棄他,不會說:「喔,你這個眾生造這麼多罪業,我不度你囉,由著你墮地獄去!」佛沒有這個心。就是眾生造罪業,佛也對眾生有一種慈悲心、喜捨心,來度這個眾生,這是真正精進波羅蜜。

「十者普皆迴向」:普是普遍,皆是完全。普皆迴向,就是所有的一切事都迴向。迴向什麼呢?迴向給諸佛。把每一天所做的功德都迴向給諸佛,所以才說: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E2.菩薩別釋(分十)
F1.禮敬諸佛 F2.稱讚如來 F3.廣修供養 F4.懺悔業障 F5.隨喜功德
F6.請轉法輪 F7.請佛住世 F8.常隨佛學 F9.恆順眾生 F10.普皆迴向 F1.(分三)
G1.標名 G2.釋相 G3.總結無盡
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
我此道場如帝珠,釋迦如來影現中;
我身影現釋迦前,頭面接足皈命禮。
善財童子最先拜文殊師利菩薩做師父,文殊師利菩薩就叫他向南邊去拜五十三位善知識,其中有一位就是彌勒菩薩。他到彌勒菩薩處,看見彌勒菩薩所住的地方,七寶莊嚴的樓閣,重重無盡──樓閣裏頭有樓閣,樓閣裏頭又有樓閣,這些樓閣不知有多少。每一個樓閣裏邊,又都有一位彌勒菩薩在那裏說法。他也看見有多少彌勒菩薩,自己就現出多少善財童子在那兒拜佛,有無盡無盡數不過來那麼多。我們現在講《華嚴經》,就要修這種的「法界觀」,法界的觀想。譬如你拜《妙法蓮華經》,你的身體雖然在佛堂這兒拜《法華經》,但你要觀想十方微塵數佛的前邊,都有你在那兒拜《法華經》,要發這種無盡無盡的心。因為一切唯心造,你的心量,周遍法界,現這麼多身去拜這麼多佛,也就有這麼多佛接受你的禮拜。
「一一身,遍禮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佛」:你這每一個身,都普遍地去禮敬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那麼多的佛。雖然你還沒有成佛,但你可以作這種的觀想。在每一位佛的前邊,也就都會現出你的身,來遍禮一切諸佛。
.總結無盡
虛空界盡,我禮乃盡,以虛空界不可盡故,我此禮敬無有窮盡。如是乃至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禮乃盡;而眾生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我此禮敬,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剎土,所有極微一一塵中,皆有一切世界極微塵數佛;一一佛所,皆有菩薩海會圍繞。
我當悉以甚深勝解現前知見,各以出過辯才天女微妙舌根,一一舌根,出無盡音聲海;一一音聲海出一切言辭海,稱揚讚歎一切如來諸功德海,窮未來際,相續不斷,盡於法界,無不周遍。
「我當悉以甚深勝解現前知見」:普賢菩薩說,我應該以我所修得的最深、最勝的解,所現前的這種的見解,這種的知見。「知」就是智慧,「見」也就是見性。「各以出過辯才天女微妙舌根」:各以超出一切人所有的辯才和天女微妙的舌根。這個天女的舌根最善於辯論,普賢菩薩無礙的這種辯才,比天女更超過了。
「辯」有四無礙辯,就是:
(一)辭無礙辯——言辭沒有障礙,善於辯論。
(二)法無礙辯——於一法而生無量法,於無量法又歸納為一法。
(三)義無礙辯——由一個義理講出無量義,無量義又還為一義。
(四)樂說無礙辯——對於說法,時時刻刻都不疲倦而樂說。
微妙的舌根是最會說、最會講話的,講出來的話旁人都相信、都歡喜聽。你的舌根若不好的呢,講出話來就沒有人相信,也沒有人歡喜聽。
「一一舌根,出無盡音聲海」:每一個微妙的舌根,都發出無量無邊沒有窮盡那麼多的音聲海。「一一音聲海,出一切言辭海,稱揚讚歎一切如來諸功德海」:每一種音聲海裏邊,又說出很多很好聽的言辭海,來稱揚讚歎所有十方三世一切如來的種種功德海。「窮未來際,相續不斷」:窮盡未來際都是這樣接接連連地來讚歎如來,總也不間斷。「盡於法界,無不周遍」:窮盡所有的法界,沒有不周遍這種聲音的。所有的法界都有這種讚歎如來的聲音。
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讚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我此讚歎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aso168&aid=125297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