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7/16 07:21:15瀏覽1230|回應2|推薦5 | |
收回香港(1) 老同学夫妇自新加坡来洛城探望闺女。借着欢迎老同学的机会,我们在南加州的几个同学聚了一下。 海阔天空,无所不聊。 当聊及新加坡的概况时,老同学说,新加坡整个国家的淡水供应是由马来西亚提供的--新加坡无法做到淡水自供。 我问,那如果有一天马来西亚不愿再提供淡水了,新加坡如何是好? 老同学说,新加坡与马来西亚之间,订了一个协定,马来西亚保证以某个极低的价格供应新加坡淡水一百年。 那。。。这个协定有效期还剩多少年? 大概已过了一大半。 协定到期之后如何是好?这几十年时间也就是一眨眼的功夫。。。 不知道。不过,一般说来,车到山前必有路。。。 我正色道:这个问题,要是能妥善解决,倒也没什么大事。但若不能善了,只恐怕会要了新加坡的命!尤其是我听说新加坡与马来西亚之间目前的关系很僵的。。。 老同学不以为然:应该不会有什么大事吧?。。。 我说:要知道,香港之所以能被中国讨回来,一个很关键的因素是由于香港无法做到淡水自供--淡水全靠从新界供应。 老同学说:不对吧?香港是因为租期99年到期而收回来的,跟淡水供应没多大关系吧? 我说:据我所知,香港当年不是租给英国的,而是永久割让给英国的。 我话音未落,在座的几位老同学都对我表示了不同程度的异议和质疑,都说香港是中国租给英国99年的。。。 唉,有道是:身微言轻。果不其然。。。 当天参加聚会者,若说都是“博学之士”,恐不易界定,但若号称“博硕之士”,应该是客观事实--“士”满为患。 聚会回来之后,我就在想,这事我得要做个homework。 好在许多信息现在都可从网络上查到,并加以编辑。 下面言归正传。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28日~1842年8月,清朝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 日期: 1840年6月28日 ~ 1842年8月 1842年8月4日,英国军舰驶抵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被迫在静海寺与英国政府议约,双方共在寺内议约四次。静海寺因此成为中国近代史起点的象征。 8月29日,清廷代表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英国代表璞鼎查在英军旗舰「康华丽号」上正式签订了中英《南京條約》,亦称《江宁条约》。 中英《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與外國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除賠款外,將香港岛永久割讓與英国。 主要内容: 中英两国停战并締結永久和平及對等关系 香港島的面積约为78.4平方公里 影响: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割地,被迫正式開啟對外貿易。同時,中国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英雙方簽定《南京條約》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 日期: 1856年 ~ 1860年
清政府再派怡亲王载垣、兵部尚书穆荫到通州南张家湾议和。由于双方争执不下,谈判再次破裂。随后英法联军攻陷通州,进而在北京东郊八里桥与清军决战,僧格林沁部全軍覆沒。 9月22日咸豐帝等則以北狩為名逃奔熱河避暑山莊。 10月13日聯軍从安定门攻入北京。 聯軍洗劫和燒毀了皇室園林“圓明園”和“静宜園”。圆明园大火持续了两天,300多名太监和宫女葬身火海。 10月聯軍更以焚毀紫禁城作為威脅,迫使恭親王奕訢出面代表議和,除了完成《天津條約》的換約外,加訂了中英、中法《北京條約》,以作為《天津條約》的補充。續增的條款包括: 開天津為商埠 其中的“割九龍”就是把九龍半島南部連同鄰近的昂船洲一同割讓給英國。當時在九龍半島上的新邊界只用矮矮的鐵絲網分割,位置就在今天的界限街。 九龍半島的面積约为46.9平方公里,與南面的香港島隔海相望,最短的距離大約三公里。香港島的北岸與九龍半島之間的廣大水域就是著名的維多利亞港。
1898年6月9日,英國政府與清政府在北京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1898年7月1日生效),租借由九龍界限線以北,至深圳河以南的土地,連同附近233個島嶼,為期99年,到1997年6月30日屆滿。 專條內容: 【溯查多年以來,素悉香港一處非展拓界址不足以資保衛,今中、英兩國政府議定大略,按照粘附地圖,展擴英界,作爲新租之地。其所定詳細界線,應俟兩國派員勘明後,再行畫定。以九十九年爲限期。又議定,所有現在九龍城內駐紮之中國官員,仍可在城內各司其事,惟不得與保衛香港之武備有所妨礙。其餘新租之地,專歸英國管轄。至九龍向通新安陸路,中國官民照常行走。又議定,仍留附近九龍城原舊碼頭一區,以便中國兵、商各船、渡艇任便往來停泊,且便城內官民任便行走。將來中國建造鐵路至九龍英國管轄之界,臨時商辦。又議定,在所展界內,不可將居民迫令遷移,産業入官,若因修建衙署、築造炮臺等,官工需用地段,皆應從公給價。自開辦後,遇有兩國交犯之事,仍照中、英原約、香港章程辦理。查按照粘附地圖所租與英國之地內有大鵬灣、深圳灣水面,惟議定,該兩灣中國兵船,無論在局內、局外,仍可享用。此約應於畫押後,自中國五月十三日,即西曆七月初一號開辦施行。其批准文據應在英國京城速行互換。爲此,兩國大臣將此專條畫押蓋印,以昭信守。 此專條在中國京城繕立漢文四份、英文四份,共八份。 大清國太子太傅文華殿大學士一等肅毅伯李,經筵講官禮部尚書許大英國欽差駐紮中華便宜行事大臣竇
根據香港地政總署測繪處於2003年12月公佈的数据,新界的大陸面積為747.18平方公里,連同233個離島計算,總面積則為975.23平方公里,佔香港總陸地面積接近九成。 這个條約的期限后来就成为香港主權移交過程的起點。 据此来看,中国在1997年6月30日屆滿之时,能有充分法理依据向英国要回的,只是新界部分。 中英雙方簽定《南京條約》 要瞭解香港問題必須先對香港的地理環境有基本認識,我們先看一幅地圖: 上面這幅地圖清楚標明了大陸、新界、九龍、香港之間的關係。
地圖中有兩塊淺灰色區域,北邊那一塊淺灰色連接新界的區域就是九龍半島,南邊那塊淺灰色的小島就是香港; 地圖中最北邊與新界相連接的深灰色的區域是中國大陸; 地圖中的白色部分是海。
香港所需的淡水資源、電力資源、油氣資源、食物蔬菜等都得借由新界輸送进来。如果沒有新界,香港與九龍是不可能存活的。 這就是地緣政治。 收回香港(2)--【废除不平等条约】
在事关国家领土主权的外交事务上,谈判的结果基本上是以谈判国的国家实力为后盾的,法理倒还是第二位的。 在网络上看到一段用粤语写的史料。 【大清因為唔夠英國打,1860年就割咗九龍半島畀英國。因為咁,原本以山為界嘅九龍,就畀九龍半島呢條直綫分開做兩部份,北面係大清嘅九龍,以九龍砦城為中心;南面成個九龍半島係英治九龍,英國就立法叫半島呢部份做九龍(Kowloon)。後尾1898年英國又趁法國租廣州灣,以安全為理由問大清租埋新界,咁九龍又可以合返埋一齊。新得嘅九龍部份,法律上就叫新九龍(New Kowloon)。不過無論九龍同新九龍,行政上都當係九龍市區,好少會分開來講。】 粤语有些用词是极为简练精辟的,读后会感到:真是一针见血! 像这句“大清因為唔夠英國打”,若按国语,白话文,会怎么写? “由于英帝国主义的贪婪成性,无耻野蛮。。。” 在向英国索回香港一事上,中国政府在五、六十年前也尝试过。不过,最终由于国力不济,功亏一箦。 这得扯回到抗战时期了。 1941年,日本与美国矛盾日益尖锐。5月上旬,国民政府外长郭泰祺与美国国务卿赫尔会晤,郭正式提出希望与美国商谈中美平等条约问题,也就是废除不平等旧约的问题。 赫尔明确表示,美国希望中国恢复完全主权,建议协议可以采用换文方式确定。 接着郭泰祺致函赫尔,表示中国政府希望“在和平恢复时”通过谈判,调整以往中美间不平等条约,重签平等新约。 5月31日,赫尔复函,声明同意于和平重现时,以谈判方式,将美国及其他各国在中国仍享有的若干特权全部放弃。 同年8月12日,罗斯福与邱吉尔发表《大西洋宪章》,这个划时代的历史文件规划了战后世界的外交准则,事实上已经明确了所有不平等条约废除的前景。 1941年12月,日本發動了太平洋戰爭。在日軍淩厲的攻勢下,英軍節節失利。很快,香港與新加坡、馬來亞、緬甸等英屬殖民地,相繼落入了日軍手中。
1942年8月,美國向英國提出倡议,共同發表一項闡明兩國對其太平洋領地之間相互關係的聯合聲明。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政府於是正式邀請美國立即與中國舉行廢除不平等條約的談判,希望美國在這個問題上起個帶頭作用。 英國外交部一聽到此事,立即于9月15日指示英國駐華大使薛穆:在“廢除治外法權”問題上,要爭取主動,以免被美國拋在後面。 美国國務院于10月9日正式通知中國外交部部長宋子文和驻美大使魏道明:“美国政府准备立时与中国政府谈判,缔结规定美国政府立时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及解决有关国际问题之条约。美国政府并望在最近期内完成上述目的之草约,提交中国政府考虑。” 美国同时通过驻英国大使把这个意见通知英国外交部。 英国亦于9日发表声明:“帝国政府愿于最近之将来与中国政府进行谈判,并将以规定立时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及解决问题之草约,提交中国政府考虑。” 三天后,中美签订新条约的谈判便在华盛顿开始。24日,美国方面把“中美关系条约草案”由国务卿亲自交给中国驻美大使。几乎同时,英国与中国的谈判也在重庆开始。 10月13日,中國政府就英方的草案,提出了一份修訂草案,其中加上了廢除1898年6月9日在北京簽訂的中英《拓展香港界址專條》的內容。 中國的修訂草案中,还根本都没涉及到割让给英国的香港与九龙半岛,而只是想把当初清政府租借给英国99年的新界提前50年收回而已。 英國外交部收到中國的修訂草案後,遠東司司長克拉克首先提出三個可供選擇的方案:1)接受要求;2)斷然拒絕;3)儘量拖延。 “第二方案!”外相艾登看也不看克拉克,兩手插在口袋裏,臉色十分難看:“對‘新界’,我們應當斷然拒絕歸還!” 艾登认为,虽说九龙(新界)是租借地,与租界性质相同,按说应该在新约谈判范围之内,但港九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把九龙(新界)归还中国,下一步势必要归还香港。因此坚决不同意将九龙(新界)问题列入谈判范围。 11月11日,丘吉尔在伦敦市政厅演说时宣称,他不是为了解散大英帝国而出任首相的,他绝不放弃大英帝国的任何领地。凡属英国者,他必保护之云云,态度十分强硬。 12月14日,英国外相艾登在给美驻英大使怀南特的信中也说:“英国政府不准备在目前的条约中考虑这一(新界)问题,因为不仅条约规定的租借地与治外法权毫无关系,而且如同协定中所指出的,作为英国领土的一种扩展,(新界)与在中国(内地)的租借地和租界是完全不同的--那些租借地和租界的特权,英国正在将其废除”。 英方甚至扬言即使谈判破裂也在所不惜。 宋子文与吳國楨在談判过程中堅決要求收回“新界”。 蔣介石此時也堅決表示:“中英新約如果不包括收回‘新界’,我就不同意簽字!” 雙方各執己見,互不相讓,使談判陷入了僵局。 12月21日,丘吉爾主持了戰時內閣會議。會議聲稱:交還“新界”的問題不屬於本條約的範圍。為了不至於拖延條約的簽字,我們應該聲明,我們準備在取得戰爭勝利之後重新考慮這塊租借地的“租期”問題。至于到底如何重新考慮租期,又並無下文。 狡猾的英國佬,幾乎等於沒有對中國作出任何承諾!
日本的這個舉動,意在趁中美、中英談判訂立新約之時搶先一步,以挑撥盟國間的關係,攪亂人心。一個正在肆意蹂躪中國領土、血腥屠殺中國人民的侵略者,突然,搖身一變大談特談什麼“中日親善”,這個“親善”的價值幾何,不言自明。 然而,日本企圖搶先與汪偽政權訂約卻使英國處於十分被動的境地。 12月25日,薛穆將英方的立場通知了中國政府。宋子文對此十分不滿,他和顧維鈞先後兩次要求英方發表一項表示今後歸還“新界”意向的聲明。倘能如此,则中方在抗戰結束以前,絕不催促英國歸還“新界”。 同時,鄭重宣佈英方如果連這樣的意向也不願意表示,那麼,中國將不在條約上簽字。 到这里,中英谈判陷入僵局。 12月27日,心急如焚的宋子文请刚返回中国的驻英大使顾维钧前去劝说蒋中正。顾维钧也在为此事焦急,他对蒋说:“我明白委员长的意思,该送来的礼物应当一次送来。可是英国愿意分两次送,依我看还是先收下这第一份为宜,可以在收礼时暗示一下我们在等待第二份的到来,这样可以不致引起什么误解。再说,我国与英国已经结成盟国,现在正值我国抗战的艰难时期,盟国团结极为重要”。
12月30日,艾登在英國戰時內閣會議上,正式提議“拒絕討論中國的要求”!會議在丘吉爾的主持下,進行了三個多小時,最後作出的結論只是一句話:“戰時內閣贊同艾登所建議的方針。” 英國對“新界”的政策,最後敲定了。 英國為什麼如此堅決地拒絕討論“新界”問題呢?後來在一份絕密文件中,英國外交部透露了兩條理由:第一個原因是,英國租借“新界”是為了防衛和保護香港;第二個原因是,“新界”是香港供水的主要來源。 12月30日,薛穆照會宋子文:英國堅持既定方針,但可以將25日答覆中的“租期”二字刪掉,英國作出這個“讓步”之後,絕不再讓了,否則就“拒絕簽訂新約”。
無可奈何了。中國政府当天表示:不將“新界”問題與取消治外法權合併提出。
国民政府对中美、中英两个草案分别提出了修正案。1943年1月11日,中美平等新条约在华盛顿签字、中英平等新约在重庆签字。美国和英国同时放弃在华一切特权。 中英平等新约里更多了一条放弃任用英籍臣民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一切权利,从而彻底否定了外籍税务司的制度,完善了已经签订的中国关税独立的相关条约。 然而,中国并未放弃为收回新界所作的努力。 為了迫使英國在香港問題上讓步,中國政府的策略是先與美國達成共識,再联合美國向英國施加壓力。 1943年11月下旬,開羅會議召開了。蔣介石考慮再三,向美國總統羅斯福提出了中國收回香港、“新界”的問題。 羅斯福私下向蔣介石建議:“我同意戰後由中國收回香港,但是收回之後,你們能不能宣佈它為國際自由港?” “可以,完全可以!”蔣介石回答得十分爽快。緊接著,他請求說:“總統閣下,此事能不能先與英國當局討論一下?” “可以,我看是可以討論的。”羅斯福總統的回答也十分爽快。 11月23日,蔣介石與羅斯福就戰後問題作了一次更詳盡的討論,其中在關於領土問題上,中美雙方同意,東北四省及台灣、澎湖列島歸還中國。 對於香港的歸屬問題,羅斯福提議由中國先行收回,然後即宣佈與新界合併,成為全世界的自由港。 蔣介石更希望美國從中疏通,使中國至少能收回“新界”。 在当时来看,美国是愿意助中国这一臂之力的。 羅斯福總統是聰明的,這不光表現在戰場上。 美国愿意帮助的原因从表面上来看,是由于道义--首先,当年英国是用不光彩的手段从中国割去香港的;其次,考虑到中国在抗战前期、中期为同盟国承当了抗击日军的大部主力之重担,理应得到某些补偿。 除此以外,羅斯福难道就没有一点出于私心的考虑? 英国作为亚洲的老牌帝国主义殖民者,在亚洲占据了太多的“市场大饼”。美国作为后起之秀,希望在战后重新瓜分亚洲大饼。因此,美国在亚洲希望不是按原有份额,而是重新洗牌! 這時,美國為了把英國擠出亞洲,趁機向英國增加壓力。美國的態度,無疑對英國是一個強大的壓力,對中國國民政府是個巨大的鼓舞。 但是,隨著歐洲戰局有利於同盟國的變化,形勢朝著日益嚴峻的方向逆轉。英國政府對香港問題的态度日趋强硬。 1943年12月13日,英國戰時內閣正式通過決議,宣佈英國戰後不打算放棄任何領土。 1944年5月1日,前英國駐華領事默思提出了五種解決香港的方案:1、戰勝日本後恢復香港的英國“直轄殖民地”地位;2、大大改善英國在華商業及其他條件的情況下歸還香港;3、拒絕外國干預把問題拖到戰後;4、承認中國為頭等大國歸還香港;5、戰後由盟國共管香港。 這五種方案中,默思傾向於第一種。他寫道:“哪怕是有一點點放棄香港的想法,也是最愚蠢的。因為那樣英國將退回到与鴉片戰爭以前同樣的地位。” 1945年2月,美、英、蘇雅爾塔三國首腦會議召開了。丘吉爾衝著美國人大聲嚷道:“請你們記住,英國殖民地不受《大西洋憲章》的約束,我決不會放棄大英帝國旗幟下的每一寸領土!”
1945年7月,英國工黨在大選中獲勝,工黨领袖克莱门特·艾德礼当选首相。工黨上臺後,全盤繼承了丘吉爾內閣對香港的方針,在重新佔領香港問題上,英國政府不光有言更有行。為了達到他們的既定目標,他們早就進行了全面、週密的準備,並在日本投降後立即付諸行動。
英國人原来的如意算盘是:让中国人去流血牺牲,从日军手上夺回香港后交给英国人管理。
與此同時,英國也在軍事上為重佔香港積極行動起來。 當時,距香港最近的英軍,是停泊在菲律賓蘇比克灣的英國太平洋艦隊。英國政府為了搶先到達香港,奪取勝利果實,一聽到日本投降,就命令該艦隊的海軍少將夏愨:立即率領皇家海軍特遣艦隊,開赴香港! 在實施軍事行動的同時,英國在外交上也採取了相應對策。日本投降後第二天,英國駐重慶使館將一份備忘錄交給中國政府,單方面宣佈:英國正派遣軍隊去重新佔領香港,並恢復香港政府。 當天,中國政府對英國重申:中國對香港享有主權,有權收復該地,並称将由蔣介石派代表赴香港受降。 8月18日,丘吉爾密電杜魯門,宣稱香港是英國領土,英國不能同意中國對8月15日“第一號命令”所作的“香港属中國境內”的解釋,請求他指示麥克阿瑟,命令日本大本營在香港的日軍,在英國海軍到達時,必須向英軍司令官投降。 8月15日“第一號命令”中的有关词语是这样的: 【甲、在中國(除滿洲以外),台灣及北緯十六度以北之法屬越南境內之日本高級將領及所有陸海空軍及附屬部隊應向蔣委員長投降。 Supreme Commander for the Allied Powers a. The senior Japanese commanders and all ground, sea, air and auxiliary forces within China (excluding Manchuria), Formosa and French Indo-China north of 16 north latitude shall surrender to Generalissimo Chiang Kai-shek.】
并表示:英國歡迎蔣介石“以中國戰區總司令”的身份,派代表參加英方在香港接受日軍投降的儀式。
為了表達自己的誠意,蔣介石還提出了另一個方案,即:駐港日軍向他的代表投降,而他以中國戰區總司令的身份邀请美、英代表出席受降儀式。儀式之後,他再授權英國派兵進駐香港。 然而,這回連一向在中英谈判中支持中国的主张的美國也“变臉”了。杜魯門收到急件後,立即回電蔣介石,說他已于三天前通知英方,同意英國在香港受降,並宣稱,英國在香港的主權“不容置疑”。 8月23日,蔣介石第三次致電杜魯門,同意讓步,而不再堅持由他派代表去香港受降。但他提出願以中國戰區最高統帥的名義,“授權一名英國軍官”作為他的“代表”去香港受降,同時指定一名中國軍官和一名美國軍官作為他的代表前往香港參加受降式。 但是,即使這样,英國卻仍然不領情。 8月27日,蔣介石第四次致電杜魯門,请求美國出面調解。蔣介石說,這是他所作出的“最後讓步”,無論如何希望杜魯門總統“給予支援”。 英國外交部見蔣介石堅持不讓,而英國的實際目的也已經達到,於是決定稍作形式上的妥協,提出由英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夏愨少將代表英國政府,而由另一名英國軍官代表中國戰區最高統帥受降。 蔣介石不同意,予以拒絕。 8月30日,夏愨少將率領特遣艦隊,乘坐巡洋艦“史維蘇爾”號,在海軍航空兵的掩護下,由兩艘驅逐艦和兩艘潛水艇護航,浩浩蕩蕩開進了維多利亞港。 8月31日,英國政府單方面宣佈,將由夏愨少將主持駐港日軍投降,他將同時代表英國政府和中國戰區總司令蔣介石,在日軍投降書上簽字。 面對英國的“霸王硬上弓”作法,蔣介石只好退而求其次,派代表與夏愨達成協定:中國政府同意英國方面接收駐港日軍的正式投降;英國政府則同意:1、自成立協議之日起,到1947年8月15日止,國軍可以從廣州進入香港,由香港登船北上到中国其它地区;2、九龍塘的部分民房可以租給國民政府,作為過港北上的國軍部隊的臨時兵營;3、與此同時,駐港日軍的武器裝備,也將全部移交給國軍。 在受降權上的中英爭端總算了結。不用說,這種了結方式對中國是有名無實,英國人開始准备正式受降。 9月1日,海軍少將夏愨又以香港總司令的身份,宣佈成立軍政府。 9月16日,駐港日軍司令正式在港督府向夏愨投降。簽字之後,岡田梅吉少將取下了佩刀,以示日軍被英、中、美、加四國解除了武裝。全部儀式共15分鐘。 儀式完畢後,夏愨發表宣言,表示將致力於香港的復興工作。然後舉行升旗儀式。令人感慨不已的是,在受降儀式上,對擊敗日本出力很少的英國,居然成了解放者,表現得神氣活現;而浴血奮戰達8年之久的中國代表.則形同虛設,冷落在一邊。 至此,英國重占香港的行动宣告完成。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