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關於電影《烽火驚爆線》
2005/09/13 13:32:23瀏覽1123|回應0|推薦0
如果在塞拉耶佛,一個記者...--《烽火驚爆線》


戰爭電影與電影戰爭

這部電影改編自一名英國戰地記者在塞拉耶佛報導的真實經歷,不同於傳統好萊塢式的戰爭電影,把戰爭變成英雄展現身段的舞臺;也不同於用來拯救美國神話的《搶救雷恩大兵》,把戰爭的苦難以國族的糖衣來救贖;更不同於以正義之名討伐邪惡王國的電影,以罪該萬死來清洗戰爭的血跡。在《烽火驚爆線》中,沒有英雄,只有力圖生存的凡夫俗子;沒有榮光,只有生與死;沒有正義,只有看人吃麵在一旁喊燙的強權藉機角力;沒有道德,只有為了生存不擇手段;沒有史詩,只有戰爭。

「你的報導能夠救我們出去嗎?」

經過兩次世界大戰的浩劫與六零年代的反戰運動之後,戰爭的荒謬與殘酷大概已經變成常識了,然而戰爭還是以各種名目陸續上演。面對如此不仁卻無法遏止的戰事,除了交戰雙方(軍隊或人民)之外,最為尷尬的要算是新聞記者了。不同於生活在戰火之外的人們,戰爭的衝擊是透過新聞直播或是電影記錄傳遞,影響所及不過是發發牢騷感嘆天地不仁,如果不喜歡,按一下遙控器就解決了,戰地記者就算萬般不願也無路可走,不時還必須在面對慘烈的戰役哀鴻遍野之時,不斷自問:應該繼續現場轉播,還是救人第一?答案經常是先保護自己。在目睹了戰爭的荒謬與殘酷之後,不斷思索:該作什麼?能作什麼?答案經常是無能為力。
於是我們可以看到電影裡的記者們跑完新聞之後,只好喝酒、抽煙,不斷說服自己只要盡快讓戰爭的慘烈公諸於世,就能夠造成強大的輿論壓力,開啟談判的契機。然而現實一次次地羞辱了他們,坐在太平世界的冷氣房裡的主管先是指責畫面太血腥(可是不血腥人們怎麼知道狀況多慘烈?),再來是因為顧及收視率而縮減報導與調整時段(聽說觀眾比較愛看柯林頓的雪茄)。好不容易引起聯合國注意願意率團調解了,聯合國代表還指責這些記者小題大作:「戰火中的塞拉耶佛不過是全世界排名第14的危險城市。」
電影最後以一場在當地的小公園舉行的大提琴演奏會作結,演奏的是一個隨時都可能戰死的賽爾維亞人,悠揚的樂聲是哀悼也是鼓舞,這也許是看清自己虛弱的英國記者,在黑暗中所看到的微光。

「到底那個才是世界最危險的城市呢?」

「當然是洛杉磯。」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apientia&aid=6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