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思考電影
2005/09/16 11:49:45瀏覽717|回應3|推薦2
歐陸的電影一直有一個潛藏的主題:對無法以感官直接碰觸的內心世界(就是「人性」humanity)的探索。西方自文藝復興以降的文藝傳統,人文主義(humanism)就一直是發展的基調,假如不碰觸這樣的問題,就根本不足以稱「藝術」,所以號稱第八藝術的電影,當然不能例外。

電影的特性在於它幾乎複製了人們感官可以看到的世界,真實的演員、與經驗一樣的節奏等等,當然戲中的角色不會真的死亡、人生的境遇不會有這麼多巧合,觀眾也知道這不過是虛構,是表徵而不是真實,可是就人類的感官來說,幾乎無法分辨,所以也最容易讓人有感同身受的效果。如同攝影的發明迫使繪畫轉型,電影的發明也讓小說、戲劇必須另謀出路。

然而電影的缺點正好和它的優點相同,太寫實了。正因為太寫實了,以至於很難將探索的內心世界拍攝出來,很難直指那個感官所無法直接碰觸的「人性」。畫家以特別的筆觸、色彩、質感所構成的形象,本身就有一定的變形,和人們真實經驗的世界有一定的距離,再不然還可以畫抽象畫;作家使用的文字抽象性更高,更容易編織出一個想像的世界。可是電影就很難了,在幾乎是複製真實的基調上,要賦予影像豐富的隱喻、象徵、詩意本來就是很大的挑戰(我認為導演的功力在此展現,電影史應該由這個角度來書寫),再加上觀眾很容易耽溺於寫實的情境中,造成隱喻、象徵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因為太寫實,人們便不自覺以感官經驗的邏輯來解讀電影,使得某些影像的詩意變成觀賞的障礙。

電影如何完成對人性的探索?如何賦予影像豐富的意涵?我認為電影的詩意含藏在「文化形式」(cultural forms)(i.e.積澱文化意義的集體的物質形式,接近圖爾幹所說的「集體表徵」)的母體之中,這是基本的參考體,不同的導演會以不同的方式加以變形,製造距離,詩意就在變形的距離裡面。當然,有些導演會蓄意破壞文化形式的連續性(最著名的要算是高達了),但是不管是延續、變形或斷裂,這個文化形式的母體仍然是基本的參考點。許多台灣的觀眾不容易欣賞歐陸人文主義傳統的電影,一部份原因就是來自於對歐陸導演所援引的文化形式母體不甚瞭解;另一部份則是前面提到的耽溺在寫實的陷阱中,以及被好萊塢規訓了我們的感官與想像,對於電影的詩意,要不視而不見,要不無從解讀。

我們可以說,電影太容易了,因為它很寫實,根本就是複製現實,看到什麼就是什麼;同時,電影又太難了,因為電影的精彩之處正在於潛藏其中的詩意,看到什麼剛好就不是什麼。這樣的吊詭狀態正是電影迷人與不同於其他藝術的特別之處,並且使電影有更大的揮灑空間。
( 興趣嗜好攝影寫真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apientia&aid=63788

 回應文章

oziso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電影作為第八藝術的特質
2005/09/17 12:47
現代的電腦科技電影,我也不喜歡,很像真人演的卡通。
也許就是因為科技太強大了,以致於逐漸讓電影工作者迷失在科技之中
反而喪失了 創造力

另外在上面這篇文章中,我講的不清楚的地方,是我想強調電影這個夢的製造機,其實非常不寫實,但由於它所使用媒介的關係,使得他必須透過寫實來表現想像。這個特徵讓電影既受束縛卻也力量強大希望無窮。

兩位可是本店開張以來,第一個跟第二個回應人,本店只能以VIP來表示感謝了。

蒙娜丽莎的微笑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欧美
2005/09/17 12:23
现代电影的写实,
电脑的3D超写实,
都不如半个世界之前对于人性完美的写实.
鄙人不太喜欢电脑特技电影(动画片除外)
比较喜欢非常平实,但是寓意深刻的电影.
想知道我是谁?直接点击我的个人主页.

elvismeng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也談電影
2005/09/17 01:45

電影要背負的責任太多了. 寫實雖好, 但是能帶給人們愉悅的想像也是好的電影啊.

有時間再好好仔細拜讀你的文章. 謝謝你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