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4/29 11:55:24瀏覽316|回應0|推薦0 | |
以下為 生活在這個大空間裡,生活的生命,是不是只有人有生活?其實天地萬物,萬事萬理,同樣都是有活著的時刻,只是境界不同。 一草一木,一花一葉,不就是有它生命存在的時候呢?一朵花,由種子開始,它就發揮了它生活的功能了。這段時間花開花謝,不就是它生命活下去存在的時刻嗎?到底它有沒有滅掉?沒有! 其實雖然是花謝了,不過它的果已成,每一朵花都有它的花籽在。所以同樣那個果若成,因同樣照常輪迴,生命還是活著。哪怕是一顆種子,它也是同樣有活的功能。 舉這個例子,我們就能知道--「一切萬法,理、事無礙。」我們若知道一項、一理通,很多的道理都能夠透徹了。 就像我們人,雖然現在是活著,但是在經歷過了生、老、病的過程,最後也是有死。死是不是一切全都沒有了呢?有,還有我們的靈魂。就像那朵花的種子裡面,它還有生命力的功能,這本來就是生生不息。這就是道理;再加上有什麼樣的環境,有什麼地方成就,那就會成就「事」了。 所以說來,冥冥中,事理就是這麼在牽制--「看你什麼因、什麼緣,以及有著什麼樣的環境…等等」,所以事情才會有了怎樣的發展。 就像「種子」,它的本分事,它就是要開花,就是成長花苗的功能。人就是看你造什麼業,同樣你的靈魂就到哪裡去;捨此投彼。這就是法、理、事,互相交雜無礙。 所以說來,我們已經學佛了,從很微細的道理,我們來看到現在所看到,粗相的人事物,應該我們要好好來體會。 學佛,我們要以平等覺、觀眾生界,就能夠體會到,再怎樣微末的東西,都有很大的道理;我們所看到很粗相的東西,其實與那個微末的法與理是同等。 既然事物道理是這樣,何況說我們在人與人之間呢?既然看得到,既然感覺得到,既然分別得到,既然是這樣,我們就全都知道。尤其是透過這樣的觀察,更加透徹了解到了「因緣果報」;所以我們是不是應該更要提高警覺呢? 我們要有這個平等覺!我們若有平等覺,觀眾生界,自然我們時時刻刻對人人感恩、尊重、愛。這句話不是每天常常都在說嗎?是啊!人人感恩,人人尊重,事事我們都要用愛心,這種對眾生界都平等,我的煩惱是從他那裡來的嗎?他的煩惱從哪裡來呢?我們要以同理心互相對待。 現在的人叫做同理心,我對他我都有煩惱了,他對我他難道沒有煩惱嗎?有啊!有煩惱,煩惱就是彼此交結,互相障礙,所以才會有煩惱。為什麼會互相障礙呢?就是因為我們缺了平等觀,因為我們對因緣果報,自然的法則,我們都還不懂,所以就有分別心。 我們既然學佛,我們應該要以平等覺,來觀眾生界,自然我們的心就開闊了,自然我們就可以從我們的感覺,去了解別人的感覺--「這是我不要的煩惱,我也不能給他有這種的煩惱。」彼此之間要有這種的互愛,這樣這個世間就是清淨的淨土。 淨土要去哪裡找呢?在人世間裡!佛菩薩的境界在哪裡呢?就是在這個人世間的範圍!這就是讓我們知道,要把握時間好好靜思。若是能夠從微末的道理,一直到很大的事情,我們都能通達,自然無論是什麼法門都會為我們開。 所以我們應該要常常用靜思,來觀想天下世界萬事物理,這樣就沒有什麼世間的紛紛擾擾了!自然這個法就能夠「橫遍豎窮,圓融法界」。 「橫」就是「遍空間」;「直」的就是「時間」。無論萬古千世,直的我們這麼一直下來,過去生與人結好緣,這輩子人人對我們起歡喜心,這輩子歡喜心又是好緣,來生來世才會得人緣。(註:這句話是在解釋「直心是道場」。) 來生、來世這種直的時間,不只是人,對事、物、理也都是同樣的。所以我們必定每一件事情,都要在時間當中累積智慧;在時間當中,我們可以清理了我們內心的習氣無明。這些無不都是需要透過時間,在時間當中才能累積功德。 所以我們必定要「橫遍豎窮」。「普遍所有塵沙界」,這就是「橫遍」;「盡過去、盡未來」,這叫做「豎窮」,就是「直的」。橫的就是普遍一切境界,直的就是貫通過去、現在、未來;我們若能這樣就圓融法界了。 一切萬法理事無礙 以平等覺觀眾生界 橫遍豎窮圓融法界 印尼慈濟人回來開董事會,在休息時間,郭居士他說-- 現在我們的電視台開始更普遍,大家知道我們在印尼慈善的工作在這裡。很遠的人,有貧困的要來求救濟,我們就跟他說:「我們現在的編制人力,及資源有限,所以我們現在先在雅加達的一個範圍裡…」這麼向他解釋。 那位要來申請,求我們去幫助他,那個人他就說,他說:「你們師父證嚴法師不是說:『普天下沒有我不愛的人』嗎?這全天下的人,你們都要愛了,我只是離你們較遠,離雅加達較遠而已,你們怎麼不愛我?」 看!說起來也是有道理,所以我就跟他說:「我們真的是要普天下都是我們要愛的人,所以無論在哪個地方,我們要去幫助他,只是要顧好救人的人的平安。」 道理是「普天下沒有我不愛的人」;不過要救人的人要平安,這叫做事。所以事與理一定要圓融!你要救人沒有錯,哪一個地方你都要去救,但是平安為主。 所以說來--「橫遍豎窮,圓融法界」,我們一定要考慮很多事情,要很圓融。要做的事是很簡單,但是事、物、理等等…我們都要很了解,這就是佛法。 佛陀來世間就是要教我們,人世間的法與道理,讓我們能通達。所以在《靜思晨語。慈濟宗門。八相成道》當中我們也曾經說過:「佛陀是回入娑婆,要來教育眾生,所以他就要示八相成道。」 佛陀出家修行,經過了很多的坎坷,一直到了最後,在那個菩提樹下靜思下來時;雖然煩惱不斷現前,但是有煩惱就有覺悟。 所以我們有一句話:「煩惱即菩提。」若沒有人世間這麼多的煩惱,若沒有我們心理很多的矛盾,怎麼會有「覺悟」的名稱呢? 所以這就是佛法在人間,佛陀來人間就是要趕緊向眾生傳覺悟的道理,讓我們凡夫知道;所以他降伏了煩惱,成等正覺之後,趕緊要惠施眾生,把這麼好的法,趕緊想要向眾生說。 為了要讓眾生知道我們心靈的法界是那麼的開闊、那麼的美、那麼的清淨,所以他在三七日中思惟--「我要以什麼方法來說話,能夠讓人人透徹了解呢?」在這期間,坐下來時,很美的境界現前,他的心靈境界開始說法了。 這三七日說法是什麼法呢?《華嚴》!華嚴完全是佛的心靈境界,這種法海無邊,那種寧靜的境界,那個時候諸佛菩薩也是現前,前來恭喜世間已經佛成了。這就是十方法界所有的諸佛;過去、未來、現在的諸佛都現前。 當然,佛陀說法,是要說給這些凡夫了解。天呢?天也是凡夫界,所以天人也是一樣,看到佛陀已經出世了,就趕快到處通知:「佛出世了,成等正覺了!」所以諸天龍神八部同樣都來了,來到這個菩提場,這個時候叫做華嚴會的時刻。 佛陀開始說華嚴,把他的心境,這個境界說給天人、眾生聽。但是,諸天龍神八部很多都聽不懂。 那時候的釋迦牟尼佛,看到梵界的人,從天一直到所有的鬼神界,都沒有辦法啟悟,沒有辦法契機,所以他們聽不懂要怎麼辦呢?這三七日中,佛陀就在起一個念:「我來人間莫非就是要對凡夫境界的人來說法,既然連天人都無法體會,其他的眾生能體會嗎?」好像非常的無奈,起一個念頭:「不如入滅吧!」 就是在這個時候,諸佛菩薩趕緊來安慰釋迦牟尼佛:「很不容易,多久的時間,在這娑婆世界才能夠有一尊佛成,很不容易!你已經透徹了人間宇宙萬法真理,應該要趕緊用方法,用方法讓這些娑婆世界所有的眾生,能夠體會,可以了解。這就是你釋迦牟尼佛,出現在人間,回入娑婆的使命。」 所以在華嚴的時候,是佛的心靈世界,是現前諸佛來證明,他已經成佛了。只是眾生、天、鬼神等…都還是在梵與欲界裡,這種超越心欲清淨的道理,當然是聽不懂!這就是華嚴時是最清淨的時刻。 佛說華嚴經時期 即佛初成道三七日間 在菩提樹下說法時期 是心證入一真法界 即得佛智 佛陀那時候他就知道--「這個時刻只是一種,心證入一真法界得佛智的時刻。」 這在五時判教當中,把這個時期歸為是在「華嚴時」。因為煩惱掃除之後,萬事萬物通達無礙了! 所以證入了一真法界,得佛智慧的時候,這就是他成佛的心靈境界;我們就能知道,這種一切萬法理事無礙。 雖然佛陀在那裡成佛之後,通達這麼多的道理,知道眾生之所以不明白那個道理,就是因為沉迷在欲當中,只要能夠把這個欲界的煩惱無明掃除,眾生同樣能夠回歸「一真法界」的道理!所以他抱持這個佛智,一真法界的道理走入群眾中。 「眾生是平等」,一直就是向大家開示;同時,以平等覺來觀眾生界。以平等心來對待眾生,視眾生與己全都是平等,這才是大道理! 眾生雖然參參差差不整齊,不過還是慈悲的佛陀,他就以平等覺來觀眾生界,這樣的道理才能夠「橫遍豎窮,圓融法界」。所以這種「橫遍豎窮,圓融法界」要從佛的真智,一真的境界來投入。 所以各位,學佛雖然這聽起來,這個心靈的境界實在是很奧妙;真的要進入那個境界裡,沒那麼簡單。 所以我們才常常說:「我們不要只是在內心,很牽強地去製造那個境界。其實那個境界是在平等法界中!」我們要如實、我們要好好回復我們自己的內心,用心在如何去清理內心的無明世界;這樣自然那個一真法界,圓融的道理自然就產生出來。 所以大家聽到這些法好像很深,不過這是真理,這是天下獨尊的真理。真理就是法,法身真理就是天下獨尊,所以大家要時時多用心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