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6/05 23:03:26瀏覽286|回應0|推薦4 | |
拜讀聯合報上文章「學長搞錢,學弟每怎干只求好人品」(95.6.4星期日),恰巧又是台灣大學應屆畢業生,不禁對於社會上所謂第一流學府的第一學生有所感觸。 從小到大,我的成績雖然不是每次第一,但多少具有名列前茅的課業競爭力。由於身處在這樣功利現實的教育環境下,難免對於課業上「不服輸,始終想保持第一」的性格有所質疑和保留。基本上,我以為人生確實應該在某方面有種不認輸的精神,可以將小我的努力發揮至淋漓盡致。除了課業競爭外,自己的人格修養,和他人的心靈溝通,甚至是異性間的情感互動等,在在可以摻雜一些不願輕易放棄,不屈不撓的進取精神。然而,這些相較於單純課業上的名次較勁以及成績比較可能來得需要耐心和毅力得多多,反而是許多學經歷上頗有成就的學長們所無從掌握,怠忽蹉跎的。 人非萬能,一方面的突出卓越,自然有其他人在其他方面的強過和勝出。如今用我自小到大的成長歷練來預估或評鑑像是阿扁、馬永成和趙建銘等台大課業傑出的學長們,我只有一個由衷的感受,那就是他們的「不服輸性格」令我感到惶恐、不安,缺乏信賴感和容易在情緒失控下出一些大批漏。反觀社會其他成員對他們的評鑑,反而是由當初的令人覺得放心、安全和值得信賴,到後來眼睜睜的見著他們貪污、舞弊,利益糾紛等情事後,才落得與我最先的預感一樣。 可以見得,一個社會的風氣、習俗、文化和價值觀可能影響整個國家和人民未來的發展的良莠。昔者台灣小孩的父母以為只要從小到大,運用親權的強制手段「押著小孩讀書,認錯改過」,就可以「壓苗助長」的達到壓低小孩姿態,虛心求學的效果。然而,當這些號稱是「適者生存」的課業有成的小孩子們投入社會以後,是否真能從中體會謙卑待人的真諦,放下身段以求成全大我的無上情操?現在正在上演的政治醜聞或許已經給我們明確的答案! |
|
( 知識學習|考試升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