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觀楞嚴 卷一 (中)
2010/03/05 02:35:08瀏覽518|回應0|推薦4

    三界法中(色界、黯形界、欲界),一切如夢幻泡影;然而,阿難尊者最早所發初心,源自如來三十二相,是以眼所見,心起愛樂。如來三十二相由佛法層面來說雖可推為應驗身的實相,但本質上仍屬於三界之中報應的幻化身相。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是三界世間凡俗眾生的無明通病,誰見了都會心生愛樂並衍生出貪、嗔、癡、妄等「想行識」見;這是陷於心目蘊生障蔽的緣故。於是佛祖換成一句話的告訴阿難尊者:如果愛樂真是因為心、目所造成,若不能真實辨識出心、目在何處,就不能降伏障礙,擺脫那塵世輪迴之勞苦。譬如一國王,在受到賊亂所侵之時,要發兵討除賊亂;必定要讓兵知賊在何處,才能討除而平定亂象。既然心目是使你矇蔽障礙之賊,我現在問你,究竟你的心、目在何處?

    從佛祖上方說話開始,阿難尊者就一直慣用著理推與分別之想行識心在吸收咀嚼話題,直到佛祖直切破問「究竟你的心、目在何處?」。阿難尊者愣了一下,逃避直心而外指他求的回答:世尊哪!三界世間一切十二類生,除非無色、無想以外的十種異生眾生,同樣都是識心寄居在身體當中。縱觀如來青蓮華眼,也在佛面上。浮世之我,能用來觀看、分別四塵合物的眼根,現在只在我臉上。眼根與識心相連,識心實在是居於身內呀。既然阿難尊者還無法脫離分別與推理邏輯的執著,佛祖就問:你應該知道自己現在身在講堂裡面吧?說說看祇陀林樹在哪裡?阿難尊者雖然感覺問題很怪,還是回答著:我知道自己身在「祇樹給孤獨園」之中最大間的講堂裡面,祇樹當然是在講堂外面。佛祖接著說:好!既然你知道自己在講堂裡面,你會先看什麼?阿難尊者也繼續他的分別與推理邏輯說:我在堂中先見如來,次觀大眾,如是繼續向外望去,才能看到堂外的林園樹木。佛祖問:為什麼你看得見外面樹林呢?阿難尊者說,透過講堂已經打開的門窗,所以可以看得到外面遠處。

    此時恐怕阿難尊已經浮動燥慢,佛祖伸出智慧金光手摩阿難頭頂以持護使心靈明,並示義於阿難尊與在場大眾尊:十方如來以大三昧正等菩堤心直定,一門超出生死,妙善莊嚴,是名大佛頂具足萬行之()楞嚴王。這句話不是只用來介紹佛法的產品,大部分僧家為了說法通順,會誤解為經文順序調動了。其實只要般若即照知,佛祖是用以說明「密因的求證了義」是最首要的。如上所釋,當佛祖向阿難尊與現場大眾警示了三摩堤持定之前,要先看透密因(心密實理)的重要性,於是繼續「心、目在何處?」的話題。

    話說回來,眾生到底要用什麼方式來看透心密實理呢?有三個方法。第一個方法是僧家淨宗的依持他力而成就覺悟了義;如同阿難尊現在正用力的依持佛祖的引渡,但是卻跳不出執著,將依持力用在推理邏輯的想行識之見。第二個方法是法家般若波羅密多的利自他方便,由方便利他覺而迴光返照成自覺,於是覺悟了義。第三個方法是佛家頭陀禪菩堤道的息止隨根本覺悟。沒錯!市面上外道也在搞打禪修持班,開班授課也同樣在修息止隨定,順利的將眾生推入邪定,造成貪嗔癡慢疑五毒齊發。這種外道強調的力定感覺受,確實非常吸引人,但也實在太接近密宗的大部分支派。息止隨,按照佛家和外道共通術語來說,還算是一次第定至三次第定的過程,佛家最殊勝的地方乃觀覺悟道,就如天台宗揚言的「任何一定都能令眾生出離生死」;意思是說看清了生死迷界的實相,剩下的要靠自心根本覺悟,畢竟還有因果法則的存在,就不能偏離八正道了。(...我又開始八卦了...)

    雖然上方的開頭言論是前所未有,這個佛痞無從斥駁。可是談到禪定是佛家的專業,認為「息止隨」是法家對禪定的錯解跟敗筆,正確的應是「數息隨止」。大家都知道我不修禪定的,所以從我口中講禪定法門,絕對會被批到臭頭,被稱為邪說。索性我拿了一張紙,就直接寫上「息止隨」,然後加入一個逗點,就變成了「息止,隨」;佛痞一瞬間才領悟到了法家的神髓,卻也害我掉下一滴淚。

    在寫完  觀楞嚴 卷一 (上) 那一篇,幾乎就可以寫下貫通全經的結論;但佛痞急忙阻止。問我到底是要寫給眾生看,還是要寫給一至三地菩薩看的,令我慚愧不已。一直禪宗以來,有些派別將楞嚴作為印心,有些派別將楞嚴作為宗主;勢必要逐以經句頓漸了義為宜,才不至於墮識成妄。所以,希望有情覺眾生能依照本文的進度,多看幾遍經文然後對照本文。以下是本文依據楞嚴經第一卷的進度所作方便的整理:

    眾生可藉著回顧自己向佛的初心來堅定佛道持行力。持行力應有三印內蘊,持無常印,持無我印,以及生寂淨印而持涅槃寂靜印。世間諸行無常,無常中求常是顛倒癡愚,而佛道修學持行也必定會無常;但還顧初心依信定願定為行,這也是三萬八千正法智解當中的一個智解。初心也有真妄,虛妄的初心不能生智解、不生淨土之德,導致行持無力;那就是「我執」過於堅固,所以會有「有我之識心妄見」,無法破除。既然世間諸法無我,何為真實的我?!因此,要破除有我之識心妄見,應當徵心覺悟;心性是有情眾生本然俱足的、不假外求的。為了回復明見心性的實相,於是佛祖提出大三昧正等菩堤心直定。我們可以從六根中的眼根四塵合和觸法界上的實相覺悟來破除「有我之識心妄見」,以回復明見心性的實相,讓我們安穩心直定在光潔明靈的真性。希望大家看完這段後,自己再從頭多看幾遍經文與本文,快點回到我們進度;因為接下來我們會很快的結束愣嚴經卷一中段的文義。

    值得再提一遍的是,佛法不單指禪定,其最殊勝的地方乃觀覺悟道。阿難尊似乎一時無法回神的觀望自己「心在身中」的論點與佛祖問意之下有著微妙的衝突,而繼續那言不由衷卻與自己論點矛盾的答話。因此,佛祖提醒著他的矛盾說著:阿難,如同剛才你所說,你在講堂之中因為門窗打開,所以能循漸的由內看到外,是否也會有人可以看不見講堂裡面如來與大眾,只見到窗門外面的林泉呢?阿難尊說:有人能在講堂中看不見如來與大眾,只看得到窗門外面的林泉,太不合理了。佛祖解釋的說著:很好,一如你的心所明知什麼是合理、什麼又是不合理的事。就像你最早說,如果心是在身體裡面,那也應能循漸的由內看到外;哪有人無法先看見體內的五臟六腑、血管、眼球,只能看到外面的世界;心都不明身體內部的模樣,又該用什麼來明白身外的事物;所以你說心在身中,同樣也是沒有道理的。

    隨後阿難尊又狡辯著心在身外,佛祖則以心在身外,身心不能相知而相離的理由點出阿難尊錯了。阿難尊又辯說心在眼根上,透過就像透明玻璃般的眼球看到外面;佛祖則說如果有人拿一片透明玻璃蓋住眼睛還是會清晰的明白眼跟玻璃組合的介面,再透過玻璃這種介質向外讀取外面的影像;既然心在眼根上,還是會看得見眼根與眼球連結的地方以及眼球理面的介質環境,這種理論根本違反事實了。後來阿難尊又提出心在身體幽暗洞穴裡、心是隨緣生成的、心在身體與外界的中間、心是虛空、心是一切無著,名之為心等等已經到了語詞混亂又段章取意的地步;全被佛祖一一點破,還淪為龜毛兔角、無中生有之強辯。

    心,實質上是屬於「界」的一種,又名「心界」;就是眾生無始終來本身具足之光明潔體,與各種界塵結合互動的界。這只是我用世間的語言所要指出的意思,而且比較方便去銜接一些菩薩學方面佛經內專用的詞;西藏密宗解釋為「小宇宙」;到底真實如何?!自己去觀照、覺悟、回歸,及印證它,才是放諸四海最為真實準確的。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amdhi&aid=373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