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5/15 08:43:21瀏覽1840|回應7|推薦85 | |
從小我就愛吃零食,枝阿冰、金甘糖,還有統一麵,這些是我小時候有幸時才吃得到的,可想而知,整天處於"哈"零食的狀態。 國中時,如果我沒記錯,媽媽偶而會十塊錢給我,然後我會去買乖乖或其他卡茲卡茲的零食,不過其實我媽不喜歡我們小孩子吃零食,所以有時我會用"偷渡"的,把零食裝在書包帶回家,進去房間"獨享"還不敢吃出聲音,總是含到嘴巴裡的餅乾融化了,才吞下去。 高職時比較沒人管,所以能吃就吃,尤其在工廠實習時,曾經一度胖到57公斤,那應該是我除了懷孕外最高的體重時期。 然後出社會一樣沒人管,反正住外面,有錢就買,沒錢又想吃零食,那就把正餐的錢拿去買零食當正餐吃。 結婚後住婆家,婆婆家裡根本不買零食,也沒任何有糖飲料,那時期的我出門也不敢多買零食回家,總之住在婆家的幾個月,零食吃最少,然後有機會搬出來外面,哈哈!終於恢復我的本色,開始購買大量零食。 寫到這,你一定誤會了,八成以為現在的我肯定是超級大胖子,因為無法無天沒人管,一定吃得更多--錯!現在的我莫名地轉性了,經常買,卻少吃了。 或許你以為那一定是我變聰明了,因為怕胖嘛!也不是,不知道怎樣,總之就是變得少吃了,但我家的零食櫃,永遠還是被我塞得滿滿的。 我經常說自己得了"補償症",小時候沒肉鬆吃,看鄰居小孩那一碗尖尖的肉鬆白飯羨慕得不得了,所以長大有能力買了,就拼命吃肉鬆。 既然不用"哈"零食了,那多吃多買很正常,這就是我"補償症"的由來。 只是現在或許沒有"補償症"了,反而變成"購物症",喜歡買,卻少吃了,這對健康說來或許也有點少少幫助。 我曾經注意到一個有趣的現象,看過幾部影片,其中都有女性吃零食的情節,芭芭拉史翠珊有一部「越愛越美麗」,影片中有兩幕我看到芭芭拉演的女主角在抽屜放了她喜歡的小蛋糕,只要心情沮喪,她就拿出來吃。 想像一下那個畫面吧!缺乏自信而又需要安慰時,吃自己愛的零食是最大的滿足了。然後還有一片忘記片名,是史提夫馬丁演的家庭片,他有一個妹妹在生老公的氣,忘了自己經常做瑜珈注重身材,卻去翻衣櫃裡她一整個紙盒的零食來吃。再想像一下這個畫面,既然無處發洩,吃零食是最簡便處理情緒的方式。 再來,有一片茱莉安摩爾和皮爾斯布洛斯南演的「愛你無法度」,其中有一幕茱莉安摩爾演的女主角正在吃洋芋片時被她媽媽走進門時嚇到,趕緊把洋芋片藏起來,因為她媽媽是絕對維持身材的美女,可想而知茱莉安摩爾為何要將零食藏起來,不敢光明正大的吃。 這些片讓我覺得零食對女性來說,就如同酒對男性,大多數男性情緒化時的親近者就是酒精,而女性,都以吃來發洩,當然這樣說也許以偏概全,但也滿值得研究。 或許,或許心情不好的當下補充點糖分,的確會讓心情平靜,像我,現在雖然少吃零食,依然習慣在自己的書桌抽屜擺放一些糖果、巧克力或口香糖等東西,偶而也會拿出來吃。 心情不好時的大吃大喝也許一時能改變當下的情緒,卻不是明智之舉,如果要吃,就少量一點,這樣既能使心情愉快,又不至於傷身。 如此說來,零食的確是女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好朋友-這大概是我所編派過最自以為是的藉口,好讓自己理直氣壯地特買瞎買。 不過說真格的,買歸買,我還是會少吃,這些零食反正最後都進到老公女兒的肚子裡,誰叫他們兩個比我瘦,當然是叫他們負責來吸收啦!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