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書寫故事】童年記事
2011/06/25 23:13:11瀏覽159|回應0|推薦3

【書寫故事】童年記事

(1)雨好大

外面雨好大,我一個人自己在眷村的矮房子內,小院子的水溝已經滿出來了,我赤著腳把姊姊昨天摺好的紙船,輕輕地放入水溝內。

嘻!嘻!我畫了一個大太陽塞入船內,希望爸爸媽媽住的城市有太陽公公,不要像這裡一樣。奶奶說雨下得人都厭煩、房屋都發霉了。每天我睡覺時,我會看著發霉的天花板,想像著爸媽住的城市,是不是空氣中也散發一種味道,是爆米花的味道嗎?

姊姊昨晚被爺爺罵,她哭得很傷心,外面的雨好大,我也想和姊姊一起哭,因為雨一直下我的眼淚也想一直流,還是沒接到媽媽打回來的電話,我哭得更傷心。


(2)媽媽跟人走了


如果說寂寞和孤單是我童年的寫照,那麼那一年雨季一定是改變我生命的轉淚點。

『那女人就是那麼不守婦道﹒﹒﹒』奶奶一邊罵,一邊哭著。
『是呀!當初就說不讓她上台北嘛!﹒﹒﹒』大伯說著仍然不忘吸著煙。

小小屋子裡香煙繚繞,外面雨好大,裡面的吵鬧聲七嘴八舌伴著下在屋簷的雨聲。這場雨已下得快兩個月了,學校也停了好幾次的課。姊姊一人躲在牆角哭泣,爸爸也從台北回來了,他一副愁容、臉上的鬍子又長了許多。

晚上睡覺時,爸爸身上有酒味,說著媽媽不會再回來的話。一個晚上,雨仍大,空氣中除了霉味之外還有酒味,我想我大概也被醺醉了。



(3)想媽媽


雨季過後,天漸漸放晴。陽光許久未見,貓有一股懶懶的氣息,趴在屋頂上曬太陽,牠的眼睛瞇成一條直線。孩子們都紛紛出來找伴、玩耍,大人們忙著曬棉被、曬家俱。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夜裡起身上廁所才發現姊姊在講電話,不記得從什麼時候她已脫離我的童年生活,她已經很久很久沒同我說說話,看她講電話的樣子,我好像不認識她了,她也好像離我好遠好遠。

爸爸上台北後,一直沒回來,我和姊姊彷彿是被遺棄的孩子,媽媽也沒消息,夜裡想媽媽時,我偷偷哭了,好像眷村外的星空,寂靜和荒涼,只有星星了解我的心。早上,上作文課時老師出了作文題目是『我的媽媽』,在寫實不知不覺我的眼角有淚,我趕緊擦去怕同學笑我。

雨停了,媽媽仍沒回來,我不敢說想媽媽,因為爺爺、奶奶、大伯都討厭媽媽,只有我的小兔布娃娃,她懂我想媽媽的心。



(4)寂寞、孤單的夏天

眷村的記憶是如此鮮明,像過年大夥玩的仙女棒,在黑暗中發出火花,那樣繽紛、短暫。

這一陣子,姊姊變得奇怪和無趣。奇怪的是天已熱了,她仍外套穿在身上﹔無趣的是愛在溪邊玩水、游泳的她,一整個夏天她都把自己關在房間,極少出門。

媽媽已大半年沒回來,我沒敢問任何人,彷彿媽媽早已不存在這個家似的。家中伯媽常邀一堆阿嬸、大媽在家打牌﹔爺爺仍在院子泡他的茶和梁爺爺說當年勇﹔奶奶一定是在巷口幫忙做做手工。大伯偶爾回來,不是和伯媽吵架,就是喝的醉醺醺的。家中應該感覺很熱鬧才對但我卻愈來愈覺得寂寞和孤單了。

這一個暑假我開始躲在隔壁林媽媽家,把林大哥兒時的童書幾乎全看遍了。林大哥讀大學和林伯伯倆人住在台北,林媽媽一個人在家幫人修改衣服,她是唯一一位和善又肯和我說話的大人。

這一個暑假,我依然和鄰居的孩子一起上山下海,較不同的是--我開始會想童話故事裡的人,會不會在我的夢境中出現,或當我一打開抽屜時,玩具會突然跳出來說話﹔那個南瓜何時會變馬車以及我的鼻子會不會因為說謊也變長。

午夜微風輕吹眷村,星子仍在天上閃亮。安靜的夜晚,如同變沉默的姊姊一般。




再見,我的童年



秋天靜悄悄地來到我窗前,數著落葉知道夏天已離去,我已穿上薄外套,這一季秋天發生太多事了。

姊姊日漸大的肚子,已是外套遮不住的事實,就在倉促之下姊姊完成她的婚禮,我也變成了小阿姨,生活中少了姊姊我變得孤單和寂寞了。
這一個秋天我早已把長髮剪去,因為上了國中我變得彆扭和沉默。

每天我仍舊躲到林媽媽家看書,我不明白那個叫『珍』的女孩如何走出生命的孤寂、小婦人裡的四姊妹我獨獨愛那個叫『喬』的女孩,為何那本厚重的『約翰克李斯朵夫』讀來好似一曲交響曲。這個長長的季節我便在學校和書堆裡打混。

伯媽偶而會消遣我說:『學壞了喔!別像姊姊一樣弄個大肚子回來。』那份撕傷是我無力去反駁和辯解的,而我仍孤獨地在這個眷村成長,媽媽早已不回來了,她參加完姊姊的婚禮之後便和爸爸辦離婚。她只給我電話號碼就離去,我知道我不會打這支電話,因為和媽媽的感覺愈來愈遠。

隔兩年我考上台北的學校,就上了台北和爸爸住在一起,那時爸爸早已再婚,阿姨也就是我的新媽媽,也生了一個白胖胖的娃娃。看著我這同父異母的弟弟,老讓我想起眷村的夏天,我們一堆孩子在溪邊打水、嘻鬧的情景,還有我那孤單和寂寞的童年。(全文完)


文Ruth 20030118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uth918&aid=5336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