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0/03 22:10:00瀏覽1613|回應6|推薦19 | |
一盞昏黃的燈光,幾把矮長的板凳、一張張聚精會神的臉龐、一櫃櫃密密麻麻排列整齊的書籍,在有些悶熱擁擠的空間裡,只有頭頂掛在天花板上那把老舊且欲動乏力的電扇所發出來的嘎嘎聲響和門外小販「ㄅㄚㄅㄨ」的吆喝叫賣聲。這不是圖書館,而是兒時記憶中,孩子們的快樂天堂:尪仔書出租店。 除了尪仔標、紙牌、抽組、跳橡皮筋…‥,填滿童年記憶的是那一本本精彩絕倫、引人入勝的漫畫書。 在父母普遍對俗稱尪仔冊的漫畫書存有不良的印象下,漫畫被視為玩物喪志之物,看漫畫必須受到父母師長相當的干涉與限制。但漫畫對於學童的吸引力實在太大,縱使冒著被責罵與沒收的風險,仍有不少學童徘徊流連出租書店;或霸佔著廁所猛K;或躲在棉被裡藉手電筒微弱的燈光看漫畫‥‥,廢寢忘食、衣帶漸寬終不悔。 最熟悉的一幕是,到了傍晚的時候,父母拿著棍棒到尪仔書店找尋孩子,非得要父母變了臉,擰著孩子的耳朵,孩子才心不甘、情不願,含淚揮別摯愛的漫畫書,哎!漫畫書真是學童們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啊! 翻開臺灣漫畫史,近50年的光陰,造就出一批批漫畫創作高手,許許多多膾炙人口的漫畫經典鉅著,很難不令人陷入充滿想像力與幽默感的漫畫世界裡。漫畫滿足了人們的好奇心與疏解壓力的需求,提供多樣化的感官刺激與精神享受,給予人們無限的幻想空間與生活調劑。 臺灣漫畫從光復初期開始萌芽,迄今已屆50年。許多當時膾炙人口的經典著作,至今仍令人懷念不已。如葉宏甲的「諸葛四郎」、陳定國的「花小妹二」、「呂四娘」、陳海虹的「小俠龍捲風」、劉興欽的「阿山哥和大嬸婆」、牛哥的「牛伯伯打游擊」、許松山的古代鄉野俠情系列……等,部部鉅作表現出民族意識與忠孝仁愛的俠義精神,讀者彷彿化身劇中英雄,鏟奸除惡、濟弱扶傾、瀟灑遨遊人間,滿足了人們的成就感,更成為人們心靈的依靠。 在沒有電視及外來文化入侵前,他們的漫畫作品風靡全省,漫畫旋風席捲臺灣每一角落,擄獲無數青少年的心靈,創作鼎盛、人才輩出,其中不乏優秀作品遠銷至日本、香港、東南亞一帶…‥,寫下臺灣漫畫史輝煌的一頁。 然而,因漫畫蓬勃發展進而衍生的種種問題,如;學童顧不得唸書,只想上山拜師學藝;又如青少年模仿書中英雄的言行舉止,動輒以武力解決問題…‥,種種閱讀漫畫的後遺症震憾了社會大眾,也引起了政府的關注,遂設下了「連環圖書審查辦法」,企圖扼止不良漫畫的出版和歪風的蔓延。 但是,由於審查制度的嚴苛與不合理,限制了本土漫畫的創作,致使本土漫畫蒙受空前的挫折與打擊,未獲審查通過的漫晝逃不過被警政小組沒入和焚燬的命運,不少漫畫家紛紛封筆或改行。 爾後電視的興起、外來盜版漫畫的大舉入侵,國人轉將眼光投注在布袋戲及畫風唯美的日本漫畫上,漸漸地,本土漫畫創作漸漸減少與逐漸式微,原稿史籍流失煙滅,老一輩的漫畫家及作品在年輕一輩的記憶中逐漸淡去。觸目可見的是外來的盜版漫畫,充斥著暴力、色情,實令人痛心不已。 雖然本土漫畫創作曾陷入一段時間的停滯與斷層,但仍有不少的漫畫家依舊執著於漫畫創作,咬緊牙根默默耕耘這片「滿目瘡痍」的園地。更有漫畫狂人上山下海蒐尋前輩漫畫家們的原稿及舊作,企圖挽救保存這些珍貴的本土文化資產。 1980年代是漫畫風雲再起的轉捩點。由於漫畫家極力爭取創作與出版自由,扼殺本土漫畫成長的審查制度才逐漸取消。各種新型態的漫畫因此大量崛起發展,如蔡志忠的「大醉俠」、「肥龍過江」、敖幼祥的「烏龍院」、朱德庸的「雙響炮」、蕭言中的「童話短路」、孫家裕的「嘻遊記」、老瓊的「蔡田開門」、CoCo的「二馬」…等,一時頭角睜搽、百家爭鳴,漫畫重現新機與蓬勃景象。 時至今日,臺灣漫畫已呈現另一番不同的氣象與新局面,國人漫晝創作已達世界級水準,並已大舉進軍國際、躋身世界舞臺。 例如;蔡志忠的中國古典文學漫畫系列「老子談」、「莊子說」,行銷23個國家、被翻譯成13種語言,而單大陸地區的銷售量已達5500萬冊的「天數」,實令人激賞不已。其他如鄭問氣勢磅礡的水墨漫畫、林政德的「YOUNG GUNS」…均打入國際市場,使臺灣本土漫畫創作成功地登上世界的舞臺,展現國人驚人的創作實力與水準,開啟了臺灣漫畫新紀元‥‥。 這些豐碩的創作成果,除了是創作者自身的努力耕耘與苦心經營之外,前輩們的開疆闢土、披荊斬棘,奠定良好根基;政府鼓勵漫畫創作,提倡藝文風氣與改善創作環境及青少年對漫畫「無可救藥」的狂熱、鍾情,這或許是漫畫創作蓬勃發展的幕後功臣吧! 國人漫畫從臺灣光復後開始萌芽,歷經50年的變遷與發展,在資深前輩漫畫家的開疆闢土與耕耘、播種之下,如今已結下豐碩的果實。吾人得享「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德蔭,並開創另一片寬廣的天地,且在漫畫創作上獲得長足的進步與發展。 例如繪畫技巧由古樸平實發展到講究精緻唯美;由個人單打獨鬥、埋首創作發展到細密分工與整體作戰式的企劃編輯;創作尺度由嚴苛的審查到創作出版自由,甚至黨禁、報禁開放後,大量辛辣、尖銳的新聞性評論漫畫出現,躍居報刊頭條,可見政治的民主開放及創作環境的自由。 而以往對於創作者權益的漠視及大量盜版的舉措,到如今已能對智慧財產權有相當的尊重與保護;從以往對漫畫家的忽略到如今政府獎勵傑出漫畫家及優良漫畫創作,補助民間漫畫團體舉辦各項藝文活動,重視漫畫的教化與宣導功能;而漫畫也從昔日的嚴厲禁止閱讀,到如今父母陪孩子挑選適宜漫畫、與孩子共享閱讀的樂趣,甚至為孩子找尋漫畫班,培養孩子的另一項才藝…‥。漫畫發展至此,與從前相比,實不可同日而語。 從兒時記憶中昏暗擁擠的尪仔書出租店,到如今寬敞明亮舒適的漫畫專賣店、便利屋、出租店,時代的快速變遷與進展,彌補童年時的諸多遺憾,同時令人欣慰它的成長及常懷一顆感謝的心。 「走過興衰半世紀、再創漫畫新紀元」,在為耀眼的國人漫畫喝采之際,緬懷前人們走過的坎坷足跡,或許更應懂得知福、惜福、造福的道理。為前人妥善保存與典藏珍貴的漫書文化資產;為後代點一盞燈,呈獻給後世子孫一部完整且輝煌的臺灣漫畫史,讓這些優秀的漫畫作品永遠停留在人們的記憶中,想起時,溫暖心頭、泛起微笑!
後記:最近整理資料的時候,發現以前曾寫過的這篇文章,時隔12年(本文寫於民國84年6月),如今台灣的漫畫景況又有大幅的成長與進步,當昔日相較,已不可同日而語。 ★ 本文榮獲84年6月台灣省政府新聞處徵文比賽佳作獎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