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裡,又看了一次「門徒」,還是令人渾身疙瘩。
黑社會電影的題材本身就很吸引人,但大部分都在頌揚原始的正義觀,透過貶抑
社會正常運作的公權力作為背景,予以電影中情節合理性,更令其傳奇、神秘的
一面更加凸顯。但是過度強調電影中的英雄主義,漸漸令人感到陳腔濫調,貶抑
現實社會中的公權力,也是一種非現實的幼稚假設,致使電影虛構氣氛更濃,因
此顯得說服力有些不足。
「門徒」在過去以賭博、暴力為主題特色以外,以毒品為主題令人別開生面。全
片以一位警方臥底為視角開發出兩條敘述軸線,一邊是以其與昆哥所進行的毒品
販賣的部份,透過這個部分呈現出本片賣點:毒品事業的真實面;另一邊則是以
其與一位吸毒成癮的女子之間的互動,在這個部份呈現出臥底警察個人遊走黑白
兩道之間的心理糾葛。
故事內容著墨在臥底警察的心情糾葛,壓抑著全片的情緒,直到上癮女子的死亡
開啟全片的高潮,臥底警察決定揭發犯罪過程,逮捕了「莊」-昆哥(劉德華),
透過阿力(吳彥祖)與昆哥之間的對話傳遞出本片所要傳遞的中心思想。
販毒者與「道友」
阿力在片中始終糾纏在許多矛盾之中,除了臥底的身份以外,也在於他必須處理
「道友」(吸毒者)與販毒者之間,與所有的銀幕前的觀眾一樣,必須去揣摩這
樣兩種不同的心理狀態,也試圖在其中扮演一個價值觀的仲裁者,這是本片探討
的一個重要議題。這段辨別可以濃縮在一段阿力與昆哥之間的對話裡,當阿力為
遭遇上癮的女子感到猶疑時,昆哥斬釘截鐵地告訴他這是一個簡單的經濟貿易行
為,就算你不去賣這些東西,別人也會賣;我並沒有去逼他們吸食毒品,這只是
個供需問題,有人需要,我就供給。這樣的一段話或許會令許多人認為是詭辯。
我覺得這樣的問題似乎有商榷的地步,吸毒往往被類比為吸煙、酗酒等具有自滅
傾向的行為,但因為在自由國家中這樣的情況只能夠站在為避免傷害第三人的條
件下加以禁止,但是絲毫不能夠只是干預個人有終結自我生命的權力。因此問題
關鍵只在於是個欺騙性的行為,衛道人士往往將問題歸咎於這類商品的存在本身
就是種罪惡,但是往往忘記致命的主因是使用的行為,而不是商品。在片中看到
刻意加以區分的「莊」與「腳」,作為販毒過程的兩個不同的角色,上游的供應
商與下游的通路商,當然還有更多與「道友」直接接觸的販毒者,這樣的刻意區
分,似乎暗示著在販賣的過程中,不能一體觀之。將犯罪壓縮在最下游的買賣雙
方,而將越上游的買賣行為,越近似於其他商品的貿易,也許這正是另一個諷刺
的手法,控訴其他自以為乾淨的貿易。
上游販毒者- 世界安全運作的潤滑劑
當區分了上游供應商與下游通路商之後,「莊」-昆哥的角色成了一個值得關注
的角色,如果這些上游通路商並非如我們習以為常所認定的犯罪者,那是什麼?
這個問題在片尾獲得解答。「莊」不僅是香港最上游的毒品供應商,同時也是國
際毒品交易圈中地區與國際間接觸的唯一的點,與地區上的「莊」、「腳」不同
由於貿易量大而重要,且必須避免利益衝突,這樣的角色很難是大量且容易變動
,不若「腳」的臨時工性質,猶如最後的「道友」一樣。也正因為這樣的關鍵性
角色,對於國際毒品交易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地位。毒品貿易之規模浩大可能
超乎我們的想像,由於其一向隱匿在地下中,甚至滲透到許多台面上的政治系統
之中,這樣黑白交錯的關係裡,有許多不僅不能見得光,甚至其一旦見光將會成
為大型的清算鬥爭。各地「莊」的存在像是為了彌補這段見光與不見光之間的所
有關係而存在。這樣的關係最後當昆哥落網之後,對於死亡所表現出的冷靜與堅
決,當然他不是為了那些錯綜複雜的關係,只是為了他的家人,但是從此也可見
警方所要面對的並不是一批他們能夠簡單掌握的犯罪集團。這點臆測性較大,不
如尼可拉斯凱吉的「軍火之王」中講的明白、直接,及便當尼可拉斯受補,仍舊
能夠從容離開,儼然成為眾多政治關係中的一環。這樣的態度差異源於販毒與軍
火,前者成了明白的犯罪行為。
空虛與毒品,犯罪問題還是社會問題
阿力最後仰躺在沙發上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空虛還是毒品可怕?將毒品這樣的問
題又跳脫出犯罪行為以外,形成一種社會問題。阿力遇到的那一家子本身就是個
破碎的家庭,無法正常生活的母(張靜初)女與吸毒成癮、行事詭異、頹廢的丈
夫(古天樂),形成社會上常見的社會問題。
片中有一個特殊「重複」:阿力巧遇阿芬(上癮女子)時,她說自己是為了替丈
夫戒毒所以才成癮了,只是到最後自己也戒不掉了;這樣的話,她的丈夫也說過
。這是個奇怪的羅生門,你不曉得誰才是真正的始作俑者,這說明了一件事,吸
毒這樣的行為本身並不見得是心靈上的空虛,有時是為了某件積極目的而從事的
行為,甚至這樣的目的是正向的。最後的結果,但是面對成癮這件事卻在雙方迥
異的個性中得到不一樣的結果,對比於丈夫的荒誕放蕩,阿芬顯的因為與阿力的
接觸之後,試圖擺脫毒癮。這裡的描述了戒毒者可能面臨的環境問題:眾多眼光
是否在某種程度上形成一種無形的社會壓力。如果內心沒有歉疚,阿芬不會選擇
以激烈的型態尋短。這裡一方面描述了許多無法徹底執行的關心,就像阿力這樣
,更重要的是社會在某種程度上的冷漠,造就了這群人在經歷某種挫折時,社會
往往呈現出的蔑視與排斥。
空虛也來自社會的壓抑與剝奪,片中阿力唯一的休閒活動就是上天台去餵食鴿子
,這樣簡單的活動在最後也因為鴿子被抓走而落空,承受臥底的煎熬,正如吸毒
者可能曾經面臨的重大困頓與挫折,或一時走偏,甚至是正常人的日常生活,卻
必須因為某種特殊的群眾原因而遭到剝奪與壓抑,這是不是一種對於現代都市的
冷漠指控,或者對於現代都市缺少人際之間的互動的指責,當人淪落到只能與動
物交際,到最後也一無所有之後,能夠交際的也只有自己的幻覺。
片中最令人感到擔憂的莫過於那個阿芬的女兒,她在片中表現出許多未經正確教
導的生活技能,特別拍出其撿拾地上的糖果與用手抓麵來吃,一個屆學齡的小孩
,卻長期生活在毒品所害的家庭當中。這樣的結果其實在片尾透過一個令人感到
匪夷所思的鏡頭加以呈現:當阿力在吸毒時(或者正要吸),阿芬的女兒乖乖且
熟悉地拿走那個針頭,並丟棄在垃圾桶裡,最後兩人相擁。這樣的結局解放了整
片令人壓抑而錯綜複雜的感受,我們寧願相信是阿芬的女兒暫停了阿力吸毒的舉
動,兩人將相依為命下去,阿芬的女兒將得到很好的照顧,阿力也將獲得心靈上
的寄託與滿足。但是這樣熟悉的動作卻不免令人懷疑這樣的小女孩是否真的懂得
這樣的行為會造成母親的死亡,又或者是在過去的生活中被教導成如此的行為,
片尾刻意拉遠的鏡頭,鬆弛了警繃的神經,卻也引來更多的感嘆與不安。
本片主要在探討吸食毒品與販賣事業得以興盛的原因,但是可能過多的著墨在辨
明販毒事業的非道德性與價值觀錯亂,甚至直接的有些突兀,若能透過更多的故
事情節,而非透過類似說教式的討論過程,或許全片能夠更加深刻而立體。
圖片來源:中國影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