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陳水扁聲押,台灣的矛盾與恐懼
2008/11/12 04:01:13瀏覽720|回應0|推薦1

民國九十七年十一月十一號,台灣史上第一位卸任元首因涉嫌貪污遭到羈押,
這是件為期兩天的新聞,從前一天的公告聲押,我們就曉得今天的報紙最大的
區塊就是要留給他,當然電視就像24小時盯哨一樣,不斷播放評論他的每一分
、一秒的近況。現在已經是夜晚十點三十三分,但是這場預告的聲押卻出乎意
料也在意料之中的漫長,夜間的新聞認為他的第二天的早餐是否在看守所裡吃
,也打了一個大大的問號?是一起司法案件,人民高呼司法終於獲得勝利,但
是呼喊的更淒厲的是「司法不公」、「政治迫害」,宛如這是一起必須更高度
關注的政治事件。TVBS的黎老大表示了這樣的擔憂:南部的地下電台怎麼說?


第一位因貪污案的卸任元首

「忍耐」背後,自信與擔心的拉扯

黃創夏說860天來的奮鬥不應該為了這幾個小時的拖延而心浮氣躁。儘管這幾
個小時將會是處理整起案件中最棘手的一段時刻,如果你相信馬英九是謹慎的
基於政治考量才甘願賠上它的民調來與之周旋,在幾近定案收網的時刻,仍能
在台灣各個角落裡看到他的身影,高談闊論,甚至在嗆馬大遊行中也扮演了一
個舉足輕重的角色,那麼你就會認為黃所說的這段時間的忍耐是必要的痛苦,
為了那兩年多的偵辦即將水落石出,民眾必須稍安勿躁,靜待結果。只是等待
的結果是陳水扁控訴法警毆打,要求進台大驗傷,這讓今天的所有等候像是白
等了,黃的呼籲更顯的急迫貼切,率先施打預防針。沒有人敢那麼放心認為陳
會順利收押,終結整起貪污案的審理,你會認為這個時候藍綠立委在爭執隨扈
問題似乎有點過早了,過於鬆懈了,他們的急躁顯的像小丑。陳鳳馨說這段時
間之後,台灣百年之內不會再出現這樣的人物,一個最惡、最貪、最有影響力
、最有煽動力的人將不會在出現在台灣政壇,當她說這句話時,語氣表現出對
於陳水扁在這段時間的所有行為與黃有相同的感嘆:忍耐,這是目前台灣必經
之路。

這是台灣必經之路嗎?黃與陳表示了對於陳水扁的聊若指掌,但是卻也透露了
一個訊息:陳水扁將會在這段緊鑼密鼓的時間內,上演一齣令人驚心動魄的戲
碼,這個戲碼將會引起人扭轉整起案件的看法。

也許這樣的作法在許多人眼中就像是一個無賴在乞討自己的權力,正如同為美
麗島受刑人的紀萬春在TVBS上公然聲稱其為「無賴」,比照自己過去受刑過程
中的必然碰觸來指控陳水扁小題大作,像個大姑娘般「一哭二鬧三上吊」。但
是在不久前的傍晚,在檢署外卻也上演了一齣挺扁人士與嗆扁人士之間的激烈
口角,這樣的無賴行為並沒有因為紀萬春而動搖挺扁的心情,反倒是身為美麗
島受刑人的同路人,在今天聲討陳水扁時,令人格外關注的或許是在就任期間
與陳水扁一向不合的呂秀蓮在聲押前一天共同出席的記者會,並用感性的口吻
說出「老長官」。同樣的出身,確有不同的聲音,立場改變是必然的,但對於
一個鬥爭形象慣了的民進黨來說,難以想像今天的紀萬春能夠比起兩年前的施
明德要具有更大的象徵性意義,儘管在許多綠營的意圖切割下,這樣的控訴並
無法令人感受絲毫的說服力。

儘管頻傳令人厭惡的小動作以換取更多的時間,陳鳳馨仍舊給他「最具影響力
」、「最具煽動力」這兩個極不主觀的評價,如果說貪與惡代表著是個人主觀
臆斷下偏頗的結果,那麼那個始終令人無法放軟與鬆懈的「影響力」與「煽動
力」一直不斷侵擾、抹煞著下評語時的肯定、自信。從紅潮圍城到司法不公,
到最後不能輕易認為台灣不會再引起第二次衝突,儘管沈富雄認為經過1106的
衝突,台灣已不具更多的能量去進行另一場衝突,但當他在批評藍營立委的不
聰明舉動可能帶來的群眾割裂結果時,暗示可能引發另一場群眾之間的衝突,
這似乎已經不單單決定於能量,更何況這樣的能量是不是真的已經折損,如果
真如蔡英文所說,那場衝突中黑影重重,那段未親赴圓山或者未趕赴1106衝
突的群眾,在認定綠營受到極大的打壓與污名化之下,未必代表台灣人民已經
默許那場衝突所針對的訴求--江陳會與高維安警力已經結束,儘管在近期內將
進行的雙英會這並不予民眾朝野和談的印象,尤其當民進黨不悅於府方的傲慢
態度時,這樣的對談更多像是一種當馬英九終於在一個不知所以的地方硬起來
之後,在野黨的主席反倒挑了一個似乎默認「暴動」的情況下答應的商談。蔡
英文的軟弱形象透過媒體令人印象深刻,事後的切割令部分群眾感到藍營的刻
意打壓、污名化,不正視其訴求,另一方啟動的效應將是原民進黨大老的復甦
,我想在當時令人感到瘋言瘋語的陳水扁所說:「民進黨不會軟下去,如果沒
有人帶,我願意帶。」這句話聽起來分外有力,尤其當民進黨仍在低潮時。尤
其蔡英文被認定不具有帶領民進黨開往新的局面時或者壓不住黨內分歧的派系
時,強人領政整頓旗鼓的可能性不能忽視。


1025嗆馬遊行中最耀眼的領導人

司法正確是否等於觀感認同?政治事件與司法事件的拉扯

公告聲押時間之後,陳水扁召開記者會,用感性的口吻向民眾道別,關懷其妻
的神情具有對挺扁民眾更強的強心針。在這天之前,陳水扁四處講演發表對國
事的看法,表達其立場與觀點,這些看法儘管被部分人認為是個無賴舉動,意
圖煽動群眾,分裂台灣,當然對於其所有供詞,對其金錢的流向與意圖感到不
滿,畢竟百萬紅潮上街頭的景象歷歷在目,公器私用的情況也一再被媒體播放
與追查。但是,最明顯的就是在媒體名嘴,在這些觀感背後卻隱藏著對於馬英
九行事作風魄力不足的諸多懷疑,辦的了嗎?關的了嗎?不僅綠營的人自信滿
滿,藍營的人也不無懷疑。這場檢調過程是在逐漸喪失了耐心與關注之中,重
新開啟,如何激起對這起案件的關注,令其具有合法性與正當性,是這場混沌
的夜晚最矛盾之處。當主權者失去了裁量的合法論述角色時,任何人只要取得
這樣的角色,就具有影響一個看似簡單、但關係重大的司法案件,尤其當事人
是如此重要的人物時。

陳水扁充分抓到了這點,他努力在扭轉形象-曾經在聲名狼籍的情況下招來的
紅潮,和以貪腐之名下台之後招來被揭發的洗錢案。邱益在這之間扮演了啟動
者的角色,他令人民關注到這樣的問題,但是最終歷史上會紀錄的是施明德以
及在國際媒體上以和平著稱的百萬紅潮。施明德率先取得這樣的敘事權,引領
百萬紅潮儘管落幕,至今這個網站仍然掛著,裡頭上看到到的是陳水扁貪污案
的偵辦過程。不能說馬英九毀了這樣的民意,但是不可否認的民調上的支持度
下滑與此有部分關係,在這裡可以看到到法治與民意氛圍之間的拉扯,這並不
是要求馬英九必須在一上任就逮捕陳水扁,這將引來清算的口水戰,只是當我
們看到「押人取供」、以及不斷出現在社會對於政府雙重標準的觀感時,馬政
府已經不具有對司法事件的正當性角色,儘管你擁有法律權威,但是人民此刻
僅記的是,我們是你的「頭家」,尤其我們認為你是個民選總統時,你卻在陳
雲林來時,留下了忘了「總統」是什麼?的形象。他的權威性地位隨著民調滑
落流失,在警察鎮暴過程中崩盤,最後也隨著衝突煙消雲散。


邱毅開啟「貪腐扁」的形象

施明德是嗆扁、倒扁的指標性人物



「紅潮」營造了反扁的正當性氛圍


特殊的政治氛圍

「替民進黨背十字架」、「我將進巴士底監獄」、「台灣加油」這些話將陳水
扁受審的形象大幅扭轉,符合在現在的形勢,陳水扁始終善於抓住台灣這樣的
特殊的國不國家性格,也闇於操縱台灣群眾,一個貪污犯逐漸扭轉成政治迫害
。走向特偵組的步行影像,高舉雙手的手銬,在昨晚講出「我終於等到了這一
天」,一種從容赴義的形象油然而生,這樣的形象正好投向最近的暴動中,剛
被塑造出的暴君形象。這樣的形象會發酵嗎?衝突爆發之後衍生的兩件後續,
在衝突尾聲繼起的學生運動-「野草莓」聲討警察暴行與強力要求修改集會遊
行法,他們的訴求在於譴責對言論自由的限制,第二件事情則是今天最令人感
嘆的老翁自焚,老翁留下遺書,聲稱對待過去國民黨聲討的匪幹卑躬屈膝,身
為國民黨的一員卻遭受不平的對待。威權時代的來臨與前後價值不一的國民黨
,從一黨獨大的特殊歷史際遇下,一切一切似乎都暗示著六零年代的回歸。馬
政府要處裡的恐怕更多的是類似諸如此類的群眾問題,曾經用經濟弭平差距,
但是當金融風暴擊潰了他的承諾時,在欺瞞的煙霧逐漸散去之中,更多的是對
於過去曾經高漲的國格問題將會浮上台面。馬政府站在陳水扁的肩膀上跟人民
賭上了中國這一局,如今人民則要來聲討。


馬總統用「全民」作籌碼來賭中國這一局

在這種風氣底下,任何過去認為陳腔濫調的煽動性語言都具有不同平日的影響
力,蔡英文懇切地說:「當人民的聲音無法在體制內表達時,唯有走上街頭」
體制外的活動往往從新擬定人民與政府之間的界線,1106的暴動用行動表現,
「野草莓」則用和平的方式加以定調,也許現在坐在自由廣場的學子們看到這
段會不開心受到污染,但是當你們的發起人被扣上帽子時,你們勢必也得預期
並承受住這點。「走上街頭」這個從今年八月開始就不斷出現的社會現象,八
月三十日、十月二十五日與十一月六日,規模不斷上升、人數不斷擴增、程度
也越顯激烈,顯見體制內外的張力已經到達了臨界點,失業、自尊以及不斷被
烘托出的自由限制不斷衝擊久遭壓抑的人民,尤其在當陳水扁遭到聲押之後,
藍營立委普天同慶的畫面,絲毫令人感覺不到一種台灣總統貪污的負面形象即
將走上國際媒體的大笑話被關心,這都強化了政治鬥爭的形象,也令陳水扁爭
議性的「犯罪」身份得到了更大的操縱空間。

程序正義,當遊戲規則走不通了,就只有通過修改規則來進行遊戲。有人提及
當陳水扁試圖通過政治的手段來解決纏身的司法問題時,馬英九相對地利用法
律條文來解決政治問題。這兩者即便都令人感到牛頭不對馬嘴,但是法律條文
的修訂卻逐漸成了現在社會的一個普遍共識與氛圍,一個偏頗以及道德標準不
一的形象逐漸出現在媒體上,當集會遊行法因為這群學生突如其來的靜坐就造
成久久滯留國會的法案拖了近乎八年得以迅速進入議程,那麼之前的努力抗爭
代表什麼?唯一能解釋的就是這場原本利益良善的修法,也落得被藍綠消費掉
了。但是這個法案背後涉及到的是國家維安能力與言論自由的非妥協抉擇,當
法案是在當學生用不遵守惡法的情況下被執行,還有什麼法能夠被遵守。這也
意味著這下半年以來的許多起體制外活動顯見那個曾經牢牢綁住陳水扁的體制
似乎也逐漸鬆動,而執之以為歸臬的馬政府,顯然也失去了其公信力,也因此
這場案件騰出了偌大的空間給予陳水扁自我說明。


原本配合的人民失去了耐心


台灣最昂首的八年與卑躬屈膝的半年


李登輝與陳水扁共同打造出台灣論述的先聲


陳水扁自陳「我是國民黨與共產黨合作之間最大的絆腳石。」藍營好笑得辯稱
「你不過是一粒沙。」但是這樣的回話以充分達到陳水扁試圖創造的氣氛,我
是沙還是石都不重要,因為對台灣人來說,重要的是你們是否即將聯共賣台,
當藍營說陳水扁是沙時,更顯其力挽狂瀾的氣勢。最近陳水扁的言論仍舊集中
在這樣的對比,國共聯合與陳台聯合,原本固守台獨基本教義派而失去民進黨
向心力的他,意外的得到了一個發展台獨的可貴環境,也許這樣的情況稍嫌誇
張,但是這樣的氣氛對於他意圖轉移司法焦點的用途就措措有餘了。


清新的「台灣人」形象曾帶來無比的自信

三級貧戶之子搖身一變為全台灣的民選總統,最高的榮耀「台灣之子」曾經是
他的專用代名詞,因為他的敢衝敢言,令他博得「第一衝、第一勇」的稱號(
儘管這樣的稱號在黨內有許多歧見)。在終結國民黨時代,造成台灣民主史上
第一次政黨輪替,也帶來第一次由台灣人的連任總統,這是台灣人的驕傲。如
這份驕傲似乎已經蒙塵了,貪腐的家庭、公器私用,在在野黨的砲轟下,造成
了一種兩岸關係麻煩製造者的形象,激怒中國與美國,用盡台灣人的納稅錢在
無意義的金元外交上。這是台灣人共同的驕傲與悲哀,每個人都在轉型中感嘆
,詢問為什麼?難以言喻的驚嘆被更大的經濟困頓所掩蓋,以致於國民黨可以
捲土重來,務實的形象將民進黨批評為選舉專家,但是卻不能治國的草莽形象
,將民進黨定位為在野黨的形象,這為國民黨接連贏來了兩次重大的選舉勝利
,儘管一黨獨大的威脅不斷被民進黨提醒,也期盼鐘擺效應,但是民主制衡與
經濟騰飛,人民選了第二個。制衡,在台灣不是民主,是亂源,人民曾一度這
麼認為。


蔡英文主席的軟弱與妥協是動亂的無奈也是根源


但是僅僅半年的時間,經濟問題仍舊連連不斷,加快進行的兩岸聯繫,原本預
期的經濟收入落差甚大,造成這樣的聯繫原本被掩蓋的政治意義被凸顯了出來
。對於民進黨執政的八年來說,儘管陳水扁搞爛了外交,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
,卻也是國際上發聲最為大膽而顯目的八年,這是備受許多學者所肯定的,這
樣的印象儘管隨著經濟不振與貪污而消減,但是當馬政府無法在經濟上取得亮
麗而及時的成績時,過去那種曾經有過的自尊(或許當時並沒有)反倒在這個
時候被激起了,馬英九的高規格維安儘管有其張銘清事件的背景,但是警力鎮
暴所為的對象的形象仍舊造成了那種國格自尊上的強烈情感對比,不僅是當天
在場的民眾,許多坐在電視機前的人或許也會間接的感受到詭異的感受:沒有
國旗,沒有國歌、台灣歌,當台灣人在外面打的昏天暗地、血濺拒馬時,國共
高層官員仍在飯店裡不斷地打著官腔,簽署著協議,而這份協議即將通過藍營
多數的國會的審核,那麼,真正的台灣人呢?民進黨曾經代表的是黨外的台灣
本土形象,與大陸外來政權形成尖銳對比,但當民進黨高層隨著總統大選之後
退出螢光幕前,唯一留下的只有那位「台灣之子」-陳水扁,儘管民進黨低潮,
但是在國共聯手的形象之前,人民第一個想到的還是民進黨,低潮的民進黨、
軟弱的民進黨,「我願意帶」無疑具有一種振奮人心的實在力量。


挺扁的聲浪仍舊是不可小覷的潛在問題


獵巫、叫魂、悲情--台灣的恐懼氣氛

社會集體的恐懼總會帶來某種特殊的歷史際遇,正如二二八之後的白色恐怖遺
留下對外省人的憎恨情節,以及國民黨的專制威權,也正如李登輝高喊兩國論
開啟,由陳水扁繼承的真正台灣總統論述所引發的台海大戰的恐懼氛圍。台灣
始終夾雜在統獨之間,這是不可避免的,其中最為可悲的莫過於台灣人,在國
民黨的恐怖統治下,必須恐懼共產黨,比起遭受竊國之痛與奪台危機的國民黨
,台灣人還必須承受通敵的恐懼。明明具有兩種不同的思維,卻在一個島內被
硬生生的揉合唯一,這是歷史的悲劇,也是台灣人固有的悲哀。台灣人的悲情
絕非源自於國民黨的背叛以致於無所適從,而是那個只有在陳水扁時代稍微喘
息的言論與思想的箝制,台灣人欣賞敢衝的政治人物不是沒有道理,國會小鋼
砲、「台灣的良心」、陳青天、乃至陳水扁,從美麗島時代開始一連串的改革
逐漸抒壓了台灣人久被壓抑的思維與精神。我相信當今天回顧年輕的陳水扁,
回顧當年的土城事件以及聲援許榮景的台灣民眾街頭運動,都會對現今的同時
充滿悲愴,也同時充滿希望,弔詭的是這樣的希望不是治國毫無政績,只會打
擊政敵,並胸無羞愧、沾沾自喜的國民黨,也不是現在扭扭捏捏擺盪在街頭運
動與議會運動之間,以及因為一次大選就銷聲匿跡的民進黨,竟是在即將以「
政治犯身份」入監服刑的陳水扁身上。


敢衝的他是終結國民黨政權的第一人

林滿紅教授關於國家認同的論著「獵巫、叫魂與認同危機-台灣定位新論」:

「對很多人來講,討論臺灣定位問題是社會禁忌,也是社會恐懼,這本書拿西
歐近古時期的「獵巫」及清乾隆時期的「叫魂」的歷史經驗指出,在諸多社會
迷思中指出真相乃是破解社會禁忌或社會恐懼的重要憑藉。」

台灣定位問題是個必須被勇敢檢討、解答,只是在台灣似乎永遠被冠上了藍綠
鬥爭或者統獨的意識型態,但是這永遠解決不了台灣人民背後的那層壓抑與顧
忌,甚至是疑慮,在這樣渾渾噩噩的情況下我們有了現在的「國家」,不合時
宜的中華民國憲法,不斷沿用,不是其年久失修,而是其代表一種不可輕易撼
動修改的固執權威性,而與之連結的國民黨顯然也具有這樣的反動性印象與中
國大陸收歸的暗示,然而另外一方面,從兩國論開始以及隨後的八年執政,背
後卻因為國庫空虛與經濟蕭條的結果,以及貪污的污名,致使這樣的論述流於
意識型態炒作與群眾分裂的煽動,這樣的台獨是台灣人要的嗎?如果是的話,
民進黨或許不會輸掉這次總統大選,當然睽諸現在,當時因為經濟渴求與對陳
水扁厭惡的一時衝動也是有可能的,只是台灣的論述顯然仍在摸索中。這是執
政者必須妥善處裡的神經緊繃處,當你為了你「正確的大方向」去努力執行時
,別忘了人民正陪你在作這個賭注,當看到你在這段衝突的時間裡的表現,人
民不斷在碰觸那個心中從來不敢去碰觸的台灣國格的恐懼與疑慮,甚至也加上
警察鎮暴時的威權記憶。


國民黨是台灣人很難拔除的一根刺


他們開啟了從來不敢被正面碰觸的一面


陳水扁是煽動嗎?還是鼓舞人民勇於走出自己的路?此時此刻的我很難加以辨
別了?至少在近乎暴動那個歲月裡,他碰觸了「國家」這個問題。他犯罪嗎?
我想必須要相信司法,但是在這麼多套標準形象下的司法還有公正可言嗎?當
社會上瀰漫著一股尋體制外解決的氣氛時,任何規制還有說服力嗎?當陳水扁
高舉著手銬時,與過去精瘦、青澀的他不同,肥胖的兩頰隱藏著笑容,像是在
笑什麼?司法不公,抑或是恐懼中的驚慌的台灣人民。

晚間十點四十五分,陳水扁控告法警動手毆打,他疑似拉傷到成了腦震盪,應
訊停擺了一個半鐘頭,現在已經進入了第八小時。


政治迫害、司法冤獄、台灣加油
1985年11月18日,吳淑珍遭車禍重傷,這是場政治車禍。
2008年11月11日,陳水扁遭法警毆打?這是場政治冤獄?


11月12日,中華民國的國父 孫中山先生誕生,他是國民黨的創黨人與總理。
建國後不久,他把國家交給一個不瞭解民主、想恢復帝制的八股軍閥頭子。
國民黨來台之後第一次把政權交給台灣人,想丟棄這個國家而另創新國,卻
在八年後官司纏身,成了涉嫌貪污的國家元首。

差別是,以前是拿的名正言順,現在卻得創設許多名目,
共同是,他們都曾想拋棄中華民國。
只是一個老想的老中國,另一個則想著大家都不曾見過的國度。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oudolf0911&aid=2376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