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6/04 02:06:01瀏覽11203|回應4|推薦57 | |
大概這幾年個人印象最深刻的用餐經驗,都侷限於兩岸三地:台北、香港、大陸。 今年的農曆春節期間,我與一位女性好友見面,正巧約在行天宮,聽她說附近有美味的小吃店,而且還是間知名老店,因此我們就趁著中午時間步行前往。 兩個女人邊走邊聊,從行天宮為起始大約走十分鐘,便在小小的錦州街找到了這間小吃店。
此處兩度造訪,對店家的「魷魚焿」印象深刻,我便隨手拍了照片,想著日後可以寫點介紹,不料卻拖了好幾個月纔抽空發表。 下圖是兩位老闆(可能是夫妻),我只徵詢了可否拍攝,並獲得了友善點頭和微笑為回應,覺得很是親切,由於另有行程且人家正忙著做生意,並未與他們進行交談。 有時走在台北,總覺得處處皆有美食,往往有「鮮衣美食,縱橫市井間」的快感及期待,然而還是不免有「何所取諸」的疑惑。 假如正巧到附近或打算品嚐老牌的「魷魚焿」? 特別強調「第二代」的「魷魚焿」,可以試試看。
或許很多人會看到「焿」字而覺得有些奇怪。 「焿」和「羹」又有何差別呢? 古人的文字解析非常細膩,每一個字都有單獨的意義,這也是中文之所以複雜卻又可以分門別類的主因。 好比「羹」字,許多解釋講得很簡單,「材料加水或高湯煮滾,用肉、菜等勾芡成薄糊狀煮成的濃湯」,也就是肉湯,而且在古代特別指稱用羊肉製作的美味肉湯。 「焿」按理來說,目前義同「羹」,火部,古字(如下圖)無法輸入,也就是用魚肉煮成的魚湯。
「焿」和「羹」目前混為一談,而且許多電腦輸入法甚至不支持「焿」字,相當可惜。 但仍要讚美一下製作此類招牌的專家,由於清代許多古字已經逐漸消失,所以目前正確的寫法是「魷魚焿」而非一般人所稱的「魷魚羹」。 無論如何,享用小吃店的美食,同樣可以回顧一下有趣的中文字。
上圖就是這間欣欣大眾「魷魚焿」的地址,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前往。 下圖則是個人和朋友所點的三種「綜合焿」,不需要加什麼醬油或醋,味道已經相當鮮美。 點一大碗「綜合焿」,魷魚有嚼勁,麵條也軟韌,湯頭非常好喝,這樣一種烹飪方法,絕對可以吃到所有配料的原味。
有的人吃這樣的「魷魚焿」喜歡添加沙茶醬或辣椒醬,個人認為只要幾片九層塔就很好吃了,那股香氣風味更是令人難以抗拒,這是在其他地方很難吃到的獨有口感。 一碗道地的湯,只要擁有老闆獨家的配方,搭配多種配料和米、麵、冬粉、米粉,怎麼吃都不膩。 我和朋友來此兩回,前一次吃的是米粉,這回選擇的是麵條,份量足夠,選擇綜合口味更有飽足感。
下圖是這位女性朋友那碗,她已經開動了,而我天生怕燙,只能枯等在一邊,等那湯麵的溫度稍降下來,順便拍幾張照片留底。 除了常見的「魷魚焿」招牌,頂多聽過台灣東北角的「焿子寮」這個地名,到了這間小店並且思考文字的使用與變化,真的是相當有趣的經驗。 據稱,「魷魚焿」含有多肽和硒等微量元素,魷魚此類的海產具備抗病毒、抗輻射的作用,同時可以補充腦力、預防老年癡呆症,並含有相當多的營養素。 就算自己在家煮一些「魷魚焿」,即便口味不同,或者各自有自家的祖傳配方,享用美食絕對是人生的永恆樂趣。
一碗「魷魚焿」,或許對許多人來說沒有太大的意義。 有時在台北看見穿著套裝或高檔服飾的上班族,紛紛選擇路邊小店享用便宜美食,雖非多麼精美的食物,也並非豪華奢侈的大餐,飽食的肚皮和滿足的心靈,那種快樂是沒有任何事物可以比擬的。 「鮮衣美食」或許是很多人的夢想,但平價小吃店卻是台北人挑選三餐膳食的好選擇,美饌未必要高價,甘珍鮮味往往藏在貼心而溫暖的日常餐飲裡面,只待饕客去尋覓。 感謝好友介紹了這樣一家小店面,與她來此真的是相當美好的回憶。
(代ROSY貼)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