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5/03 03:03:03瀏覽7197|回應4|推薦77 | |
嚴格來講,一種興趣的建立,背後必須具備強烈的動力與堅持,沒有付出就不會有收獲,有時付出了還不會有收穫,不單使人容易氣餒,所付出的心力旁人也很難得知。 我的睡眠少,就是因為這些「曬」出來的飾品所致,日積月累熬夜弄這些小玩意,以前在台灣上班的時候也做了送給同事,但那些人都沒有說過一聲「謝」或覺得「美」,至今只有一位老朋友Kristy稱讚過我,當年真的相當挫折。 睡得少,很容易影響肝臟,情緒也會過於激動,似乎我每天都對著手邊的瑣碎事物而過度亢奮,不確定是否別人同樣如此,只有夜深人靜的同時,我纔得以有創作或編織的欲望…… 前文曾經介紹過所謂的「銀黏土」(Silver Clay),這是製造銀飾的基本素材,使用方便,而個人偏愛的則是日本三菱的品質,主要就是用起來順手。 顧名思義,銀黏土具有一般黏土的特性,塑形容易,只要在家用一些小工具,很容易就能自製銀器或飾品。 打開之後就是下圖這樣,可依據所需用量來進行處理,若是太乾則可以加上一點清水。 銀黏土的黏性強,建議準備以下的飾品製作輔助工具: 1. 刀片 銀黏土就像一般的黏土一樣,使用普通的小刀就能切割,選定自己想要的大小,然後以上面所說的鑷子、銼刀進行雕刻和造型,其實並不困難。 保鮮膜的妙用,除了可以儲存食物避免汙染、蠅蟲之類,更方便的在於避免讓黏土沾染到桌面,在揉弄黏土以避免空氣導致密度太大的問題,也可以加以包覆來進行。 一般人買銀黏土,多數都拿來製作戒指等物,若是不敷使用,也可以購買如下圖這樣的銀線或銀鍊,還有小型的銀扣等,925純銀非常軟且利於塑形,相當實用於製作飾品。 這時就要用到鉗子來處理銀線和銀鍊的長度問題,這類的銀線或銀鍊,計價都採取長度,價位與銀黏土一樣都算是很便宜的,大約一千元台幣就有這麼一大串了。 另外,還可以選購一些小型純銀隔珠,除了美化及裝飾的作用外,也可以拿來固定這些銀鍊及銀線。 金工的銀塊,由於經過壓鑄、搥打,能有比較高的密度,也不會有空氣在內而使得整體脆弱易折。 如果是大件的銀製品,使用銀黏土絕對無法製作,這時就要使用大型的咁鍋採取澆鑄,如下圖所示。 此類溶化銀土或加入其他合金的方法,一般運用於擺件或大型模具製造上,小型飾品就沒有如此複雜了,處理上的危險也比較多。 主要是溫度較高、使用器械複雜、可能要運用車床、裁切機、鑽孔機之類,這裡就不介紹了。 此外,前面還大致提過所謂的「硫磺水」在銀飾上面加上黑色的刻印,也就是下圖的硫化液,用途在於染黑純銀的色澤,不過由於個人喜歡純銀的自然光澤,使用上比較少。 這種硫磺水的製作很簡單,很多材料行都會賣硫磺,加上一點熱水就可以了。 由於此類液體為微鹼性,長久接觸對於皮膚也沒好處,建議使用時戴上手套。 若是找不著硫磺,前文也提過可以採取溫泉粉,同樣加水調製之後,把銀器放入就會很快變黑,加速純銀氧化的道理相同。 一般來說,拋光打磨的機器方便些,不過一般初學者的銀飾製作上可能使用不到,在此就分享一下照片。 如果想要給自己製作的銀飾品拋光,手邊卻沒有這樣的工具? 很簡單,去買普通的3M磨砂紙,也不過幾十塊台幣,只要將銀製品在上面摩擦幾下,很容易就能磨得光亮。 用銀黏土來成形製作的銀飾,因為是採取直塑的方式做成,整體密度會比較低,而澆鑄也有同樣的問題,所以揉土時更要注意把土裡的空氣揉掉,不然事後補救就顯得很麻煩了。 看完這些描述,說到底,銀飾品的製作不算困難,只要製作完成之後,用烤肉架烤乾即可,台灣有許多銀製品的手工教授課程,建議參考專業的步驟。 在準備好銀飾品之後,就要開始耳飾的製作過程,譬如下圖的純銀繞花,搭配簡單的黃玉圓片,再加上雕刻好的緬甸玉葉和一小串銀鍊,看起來也頗有簡單之美。 關於緬甸玉的挑選,前面簡單敘述過了,這樣的素材相當便宜,只要色系搭配得順眼,就能設計出有個人風格的飾品。 以現在的銀飾品來說,多數使用的方式為兩種:銀板或蠟模。 上述的銀黏土是比較容易的入門方式,而銀板的製作方法需要大型器械,通常直接從現成的銀板上描繪出圖形後,再加以切、鋸、削、彎曲、研磨等方式來完成作品,不像銀黏土那樣可以慢慢塑形雕刻,一定要採用上圖這樣的機械。 這種技法統稱為「雕金」,簡單來說,就是藉由敲打或彎曲銀板,做出自己想要的形狀,算是極為專業性的技術。 另外一種則稱為蠟模,又稱為「脫模技法」,是以蠟做出所要的原型之後,灌入銀或其他金屬來製作而成的技法,從商朝就以此鑄造青銅器;這種方法已經在中國使用超過三千五百年了,也可以用石膏來替換,成形自由度很高,能夠表現出雕金技法所無法呈現的份量與質感。 不過,這類小型耳飾用不上那些複雜的技巧,只需要銀黏土和銀鍊即可。 Art Clay製作方便,也很實用,怎麼搭配都是一門學問。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蜜糖黃玉的雲霧和瑕疵雖然明顯,卻別有一種自然之美。 前面已經介紹過,黃玉和白翡價位最低,這類配件到處都買得到,只要願意花點心思,就能做出比這些還要更好看的飾品。 銀鍊的使用也很廣泛,除了可以製作項鍊之外,也能在耳飾上面稍加變化。 例如下圖就是串起兩種不同的緬甸玉小腳丫,紫羅蘭與湖綠色的搭配,加上水晶小花,看起來相當簡單,卻不會有累贅的感覺。 台灣是水晶的產區,水晶和瑪瑙多數會共生,如下圖天然水晶瑪瑙剖面。 順便一提,這種人稱為「聚寶盆」的東西,在台灣產量不低,基本在花東等地都能見得到,手掌大小的價位在台幣一千元上下。 再小一點的,稱之為「恐龍蛋」,也是這樣的共生情形。 由於具有消磁的功能,我會買來當作自保的小擺飾,放在電腦的旁邊,據說可以降低電磁波,但並沒有實際的數據報告。 另外,新買來的玉石或者水晶、瑪瑙、玉髓、琥珀、珍珠、珊瑚……等物,建議都先放在此類的晶洞裡面消磁;玉石類的製品本身具有既定的磁場,像我母親就曾因為戴了新的玉鐲而感到頭疼,或許是心理因素,將鐲子放進晶洞內消磁,她覺得疼痛的感覺就此消失了。 所以在「曬」這些小東西的同時,建議網友在購買新的玉石之類的東西之後,要進行消磁的動作。 假如家裡沒有水晶洞? 簡單,請準備普通的粗鹽,或者用一小搓食鹽加上清水,把這些飾品泡一個晚上,然後用清水瀝乾即可。 由於編織或者手工串珠方面,製作者可能在賣出前都沒有進行清潔的動作,導致汗水、汙漬或者髒東西會留在飾品上,所以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可以殺菌的鹽水來清潔飾品,是能夠採取的簡單處理方式。 當然,純銀製品很容易變色發黑,主要是純銀氧化迅速,也極為容易受到化學物質的影響。 配戴久了,建議使用拭銀布來擦拭,很快就能恢復光澤。 如我先前所述,強烈建議不要戴著銀飾品去泡溫泉、游泳,游泳池裡面通常會加上一些殺菌的化學物質,溫泉之中含有的硫磺最容易與純銀產生化學作用,這類都是純銀變色的主因。 或者,可以購買在純銀上面鍍了白K金的飾品,比較不會有容易變色的問題。 上圖是環狀的黃玉加上銀圈,這款設計較為普通,而下圖就是純銀鍍白K金的耳飾,購自於香港的一位師傅。 上圖的黃翡帶有一點點紅,但整體顏色不怎麼美,反觀下圖則是典型的玻璃種紅翡,顏色為橘紅,搭配的是很小很小的白鑚石,中間則是同樣為玻璃種泛螢光陽綠的翡翠,尺寸非常非常小,這樣一對耳勾就要上萬台幣了。 許多不肖商人會進行加熱的動作來加深紅翡的色澤,染色的同樣也會顯得不自然,所以市面上最常見的都是這類的橘紅色。 母親節到了,回顧一下前年送的禮物,忽然覺得紅配綠也挺好看的。 剛開始接觸金工的時候,對於師傅的手工,個人總覺得自己才疏學淺,看了後來幾年的作品以後,我內心得到了安慰,似乎這樣的耳飾收藏,也算是師生之間的交流經驗。 曾經金工師傅說了一句名言:簡單就是美。 不求自己能擁有那些極品陽綠玻璃種翡翠,只願能獲得稀有的知識和技能,這就是個人幾年來的摸索經驗及所得。 高雅的城堡式鑲工,加上種地通透的棉棉玉質,不完美而有瑕的翡翠,尺寸是這麼小,可是水頭飽滿,也算頗有質感。 相比之下,上面那些自己設計的耳飾,就顯得太小兒科了。 所謂的「專業」,實際上就是運用特殊的技巧與知識來進行設計,回顧幾年來的學習,其實自己往往是感覺惶恐的。 製作所需的基本知識,藉由耳飾、項鍊以及手鍊等不同作品的製作,或者銀板與蠟模的運作過程,經歷模擬與實際操作,對於銀飾製作的整體流程,也算獲得了更深入的瞭解。 此外,還有將純銀與其他素材進行組合變化的課程,由行家的作品,除了提高自己的品味與眼界,也是一種觀察玉品的學習。 上面漂亮的玻璃種是比較高檔的,平日偶然得見的冰種緬甸玉也很漂亮,芙蓉種或糯種的也很細緻,豆種稍微差一些,看到冰涼的玉料,就謙卑地覺得自己該學的實在是太多了…… 下圖的是「墨翠」,可以透光,慢慢憶起第一次認識這種玉料的美好,其實是在寫小說的過程之中。 墨翠在中國古代稱之為「瓊玖」,是非常漂亮的黑色玉石,最特別的是它看似墨黑,實際上卻能夠在強光之下變色為綠色,相當特殊而美麗。 我的小說可參照:<過盡千帆皆不是-80.....投我以桃李>這一篇,有高檔的玻璃種照片。 即使上面的墨翠等級不高,仍能看出墨綠至濃黑的深沉色澤,宋代詞人張孝祥有一句「天花落,千林瓊玖,滿空鸞鶮」,將花與黑色林木搭配的場景,寫得非常優美。 瓊玖最早出自於先秦的《詩經‧國風‧木瓜》,講的是愛情: 「投我以木瓜, 報之以瓊琚。 匪報也, 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 報之以瓊瑤。 匪報也, 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 報之以瓊玖。 匪報也, 永以為好也。」 說真的,我個人非常嚮往那種「永以為好」的感情,所以「投桃報李」這樣的事情,總不吝於自己開頭,只因為值得的人往往會出現在自己身邊。 在中國古代,幾乎任何美好的東西,都要稱之為「玉」。 這「王」下一點的「玉」,象徵了王權時代總要使用美麗的玉石來裝飾自己,好比上下兩圖的土耳其石,也稱之為綠松石,就是非常受歡迎的一種。 綠松石的使用,近期可以追溯到越王勾踐兩千兩百多年前的長劍,也能夠在商周的青銅器上發現,這顯示古人對於這種從天藍到藍綠色的寶石,已經有了多年的製作經驗。 前面在天然珊瑚的描述中,也介紹過埃及圖坦卡門王的面具,上面除了珊瑚與青金石之外,還有為數不少的天然綠松石,請參照我的另一篇文章:<天然珊瑚的設計:「曬」點五年來的珊瑚設計款項鍊、手鍊(關於金工和鑒定資訊)>內容描述。 上圖這樣的設計比較複雜,主要是天然綠松石有自然產生的裂紋,為了掩飾瑕疵,就得使用多一點素材,醞釀出華麗的效果。 所謂「瑕不掩瑜」,既然有「瑕」,怎麼都還是得遮掩一下的,所以我採用了閃亮的鋯石和成串的銀管來搭配。 搜羅了許多種類的寶石與有機寶石之後,每當看到有點瑕疵的素材,其實自己會感到相當高興,因為要進行設計就是一種挑戰,而如何能讓別人忽略缺憾並關注於藝術本身的價值,就是設計者必須面對的主題了。 製作耳飾說來簡單,使用超過十種材料之後,涵蓋了大多數運用在珠寶設計上的寶石,使得逐步走進欣賞與創作之境,同時也深刻體認了美的事物,需要盡量彰顯天然之美,這也是讓我愛上設計這豐富世界的緣故。 (待續) 天然緬甸玉耳飾設計可參照:其他設計(三):「曬」點五年來的手工(天然翠玉,耳飾設計之一)、其他設計(四):「曬」點五年來的手工(天然翠玉,耳飾設計之二)、其他設計(五):「曬」點五年來的手工(天然翠玉,耳飾設計之三) 天然琥珀蜜蠟的收藏可參照:其他設計(一):「曬」點五年來的收藏(天然琥珀、蜜蠟和柯巴脂)、其他設計(二):「曬」點五年來的收藏(藍珀,鑑定書) |
|
( 興趣嗜好|攝影寫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