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8/01 16:01:58瀏覽17227|回應7|推薦74 | |
其實,我很喜歡蜜蠟。 天然蜜蠟擁有許多種色澤,不過就市場和一般人的認知來說,白蜜蠟可以說是寵兒,特別是在日本、香港、台灣等地,普遍都具有較高的歡迎度。 然而,由於天然白蜜蠟的產量少,多數顏色也像下圖這樣駁雜,可能白色的部分少,而且會摻了點缺陷,譬如黑點或者礦缺之類,要能夠買到渾然一體的正圓珠,說來也不是那麼常見。 在市場上,最高價值的天然蜜蠟多數來自於波羅的海,這個地區所產出的蜜蠟因此價值高昂,不過市場上還有稱之為「海蜜」的東西,請千萬不要混為一談。 我手邊沒有「海蜜」,這種東西並非是天然的,而是人工製品。 「海蜜」大約在十八世紀開始產生,一般的年代大約在兩百至三百年左右,是日耳曼人生產製造的人工琥珀,並非是天然的琥珀蜜蠟。 由於波羅的海的天然琥珀蜜蠟廣受市場歡迎,而當初英國人、日耳曼人為了要購買非法的珍奇異寶以及黑奴,就利用天然樹汁來混合調配,製造出俗稱「海蜜」的贗品。 「海蜜」雖然是人造仿品,但實際成分和天然琥珀蜜蠟沒有太大的差別。 前面我曾經提過,天然琥珀蜜蠟的熔點很低,硬度也低(大約為人體指甲或更軟,摩氏硬度多數在1.5至2左右),所以只要有工具,自己就可以在家製造贗品。 然而,「海蜜」這樣的人造製品,屬於比較不同於一般的仿品,由於現今仿造技術已然失傳,所以造成各國文物收藏家的喜愛和收購,算是特別的一個例子。 而就「海蜜」這種人工製品的本身來說,與天然琥珀蜜蠟外觀差不多,最大的特性是沉水(天然琥珀蜜蠟不會沉水);由於專家會使用一比五的飽和食鹽水來試驗是否琥珀蜜蠟會沉於水,來判斷真實或偽造,人工製品的「海蜜」就會符合這種沉於水中的結果,然其外觀與特性則與天然琥珀蜜蠟無異。 上面的造品皆非「海蜜」,全都是天然白蜜蠟,「海蜜」由於仿造時間也就這兩、三百年,有些仿品甚至價位比真品還高,這也算是個奇特的現象。 另外,「海蜜」經火燒灼之後會變紅,就像天然琥珀蜜蠟一樣,但不會如人造塑膠一樣燃燒,倘若燒炙時間過久,其特點在於會變得黑碳化,能夠把人工製品做得這樣特殊,也導致「海蜜」成為了少見的人造「夢幻逸品」。 當然個人在此不建議收藏,主要是這種東西幾乎有錢都買不到,市面上大概也是炒作和後人的偽造品,遇上之後千萬要小心。 「海蜜」的收藏目的,某些部分在於文物的傳承及獨特性,而且也有一些是關於歐洲人到非洲殖民與經濟剝削的歷史。 上圖是天然白蜜蠟,由於尺寸較大,可以看到不少瑕疵,表面上白色分布不均、具有天然孔隙、風化痕跡明顯,但是白色的天然流動感相當自然,這是一種很特殊的美。 不過,個人依然要強調:白蜜蠟並不難仿造,市面上贗品太多,建議少買為妙。 回到價昂仿造品的討論,一顆「海蜜」可能代表了一個黑奴流落他鄉的血淚傳奇。 從十九世紀開始,歐洲各國對於非洲的入侵,可以稱之為新帝國主義,除了英法兩國為主來畫分勢力範圍、進行軍事侵略和經濟剝削之外,也持續從舊帝國主義的策略來進行黑奴的販賣。 日耳曼人的「煉金術」從中古世紀以來就非常發達,進入現代德國之後,這段期間工商業日新月異,所以為了獨佔琥珀蜜蠟的市場,不讓波羅的海其他產地專美於前,因此他們入侵非洲,為的就是利用當地的廉價勞工,綁架黑奴來製造「海蜜」。 這是一段悲哀的歷史。 製造海蜜的黑奴,使用的是當地調製手法融合德國的先進工藝技術,來製造全球獨一無二的「海蜜」,有時會為了賺進大量外匯,將這些黑奴由非洲賣去美洲大陸,其交易方式就是「海蜜」的數量。 也就是說,每一顆「海蜜」背後的歷史,也就是黑奴被奴役和販賣的過程,充斥著不公不義、踐踏人權、販賣人口等問題,所以有的收藏家對此趨之若鶩,個人是絕對不會去碰的。 因為「海蜜」的炒作背後,血淚斑斑,去買那樣的東西來收藏,就是認同了兩、三百年來的非洲人權、經濟、政治侵軋史。 個人仍舊要在此強調:琥珀蜜蠟不要隨便買,除了可能是人造贗品,還更有可能不曉得仿品背後的故事,最好就看看,也能省下許多學費。 由於天然琥珀蜜蠟的色彩豐富多變,導致幾千年以來,人們對於漂亮的琥珀蜜蠟首飾愛不釋手,在珠寶製作上也常常採用,價格因此居高不下。 天然琥珀蜜蠟,硬度低,表示容易損壞;由於天然琥珀蜜蠟具備強烈的松香氣息,只要用手摩擦,就能散發出香味,有別於冰冷的鑽石寶石,個人因此喜歡它們。 上面這塊天然白蜜蠟,除了瑕疵明顯之外,還有一點點半透明的琥珀,並沒有進行珠寶首飾的切割,反而保留原始風味。 天然琥珀蜜蠟的問題,主要就在於熔點、硬度均低,保護困難的特性,使得較易損壞,隨便刮一下就是一道印子,放著還得不時上點嬰兒油,不能讓太陽直曬,否則擺在櫃子裡也會因高溫而產生龜裂的後果。 也就是由於這種種麻煩,使得天然琥珀蜜蠟深獲消費者喜愛,也具有國際市場的高行情,我曾說「不可能有一千元以下的天然琥珀蜜蠟」,通常真品都是數千至萬元起跳,那些幾百元的東西,可以肯定就是贗品或仿品。 琥珀蜜蠟的贗品和仿品之多,這是眾所周知的。 可以說,「回爐重製」勉強可以買,柯巴脂也能選購,我在<其他設計(一):「曬」點五年來的收藏(天然琥珀、蜜蠟和柯巴脂)>這篇說得很清楚,現在差不多真正的波羅的海天然琥珀蜜蠟都絕礦了。 「回爐重製」我買過,塑膠當然也能使人上當,更多的則是柯巴脂,這就是市場現況。 只要各位看到商品能呈現上下幾個圖的色澤,黃得純粹而單一,那麼同樣也不必想得太多,不是「回爐重製品」,就是塑膠染色品。 要達到這樣整齊劃一的黃色,絕對在淘選上有很高的困難度,還得打磨拋光,讓黃蜜蠟具備一種油亮之美,這種困難度太高,大約價位最少在台幣三千元以上。 這樣的盤珠,也不太可能是產自波羅的海,而會是大陸的天然蜜蠟。 內地現在玩天然琥珀蜜蠟的人非常多,當然礦脈也多,例如撫順遼寧一帶,或者是西南地區,不過個人還是要強調:天然的東西,價位只高不低。 此外,近年印尼號稱製造出「海蜜」,個人也可以在這裡說:假的! 「海蜜」本來就是人造出來的仿品,具備更高的硬度,也擁有天然松香味,但卻是經過化學物質的調配,個人除了不建議選購人造仿品,也對於化工類製品不甚喜愛,很多人還會說有什麼印尼「裂珀」啊,或者是「印尼海蜜」,沒什麼好說的,別買就對了。 上面這樣的一串天然黃蜜蠟盤珠手串,大概十五年前,就花了台幣約三千五百元買下,所以現在經過這麼些年之後,肯定價格翻了一倍以上。 當然,照片拍得有點差,實際上能看出一點瑕疵和黑斑,但無損於過去盤戴的美好感受:戴著就能散發松香味,還會愈來愈油亮。 選購天然琥珀蜜蠟,那就是格主早年的血淚史。 回想起在德國博物館看到的「海蜜」,現在覺得沒有拍照實在可惜,這類東西直到二戰納粹之後完全消失,想要找到「海蜜」的祕密,已經沒有意義了,因此在這兒就作個簡介,餘不再論。 學費繳得多,表示錢都沒有存,全拿去買這些零零散散的東西去了。 天然琥珀蜜蠟身為佛教「七寶」之一,許多人都會想要配戴在身上,除了美觀的價值,在心靈的安慰與特殊意義上,可以說是常見的選項。 所謂的佛教「七寶」,可以參照《般若波羅多蜜心經》的記載,七種寶物分別為「硨磲、金、銀、瑪瑙、珊瑚、琉璃、琥珀」。 「琥珀」包含了天然琥珀和天然蜜蠟,所以不少沙門或者信徒,都會在身上掛了天然琥珀蜜蠟做成的佛珠或手串,作為唸經時候的輔助工具。 中國人使用天然琥珀蜜蠟,已經超過了三千多年的歷史,從商朝以迄現代,或者是漢代佛教傳入中國以後,信徒的增加與各朝代的帝王,都將天然琥珀蜜蠟視為一種幸運且美好的象徵。 《佛本行經》講「七寶」為: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頗黎(水晶)。 《恆水經》則認為「七寶」是:金、銀、珊瑚、真珠、硨磲、明月珠、摩尼珠。 「真珠」也就是現在所知的「南洋珍珠」而非「養珠」,這點要特別注意。 「硨磲」來自於海中的硨磲貝,採集之後打磨成珠,古代少見,所以認為很珍貴,但現在東西相當多,價位非常低廉,幾百塊台幣就可以買得到雕件或圓珠項鍊。 「明月珠」也就是現在所說的「月光石」,具有藍色的螢光,最早的文字記錄是司馬遷《史記‧李斯列傳》的「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後來唐朝韓愈寫了《別越子》文中有「婆娑海水南, 簸弄明月珠」,這種寶石會有不同角度折射之美,價位以克拉(CT)來計算,但由於個人收藏僅有一件,下次再來介紹。 「摩尼珠」最早的典故出於晉朝法顯的《佛國記》,產於「獅子國」(今天的斯里蘭卡),後來的唐朝詩聖杜甫寫了《贈蜀僧閭丘師兄》其中一句「惟有摩尼珠,可照濁水源」,加上宋代蘇軾也寫《次韻吳傳正枯木歌》有句「東南山水相招呼,萬象入我摩尼珠」,使得「摩尼珠」成為一種美好的想像,由於個人從未見過,在此就無法介紹了。 《法華經》講「七寶」為:金、銀、琉璃、硨磲、瑪瑙、赤珠、玫瑰,個人覺得很高興,能把「玫瑰」列入,請注意這裡的「玫瑰」是寶石,而非「玫瑰花」。 「赤珠」最早來自於南北朝《宋書‧符瑞志》的「有玉雞銜赤珠」,認為這東西屬於「玉英,吞此者王」(這是玉的精華,吞下去就可以當王了),後來唐朝白居易寫《遊悟真寺詩》「白珠垂露凝,赤珠滴血殷」,個人認為大有可能是紅寶石。 除了上面幾部佛經都沒提到「琥珀」為「七寶」之外,根據個人所知,講到的大略還有以下幾本書,其重要性就按照排列順序來看: 《大阿彌陀佛一地平氣和分》列出的「七寶」是:黃金、白銀、水晶、琉璃、珊瑚、琥珀、硨磲,認為這七種「體性溫柔」,能體現佛的思想與慈悲。 《般若經》講「七寶」,則列舉: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硨磲、瑪瑙。 《阿彌陀經》講「七寶」為:金、銀、琉璃、硨磲、赤珠、瑪瑙、琥珀,但也有記載是珍珠、瑪瑙、硨磲、琥珀、珊瑚、琉璃、水晶。 只要去過西藏,讀過當地人的典籍,藏傳佛教中的「七寶」則為:金、銀、琉璃、硨磲、瑪瑙、蜜臘、松石(綠松石)。 「七寶」無論有沒有上榜,天然琥珀蜜蠟為其中之一的說法,不管怎麼看,這些寶石的價值或取得難度皆大同小異,主要是貴金屬和寶石類,在古代那種缺乏工具和探測儀器的年代,什麼東西最難得,那麼就屬於「寶」,人人都會覬覦。 天然蜜蠟之美,或者天然琥珀蜜蠟之所以難得,就在於偽造的贗品多、原礦稀有、價位居高不下,只要市場上什麼東西奇缺,也就成為了人人爭相收藏的寶物。 究竟什麼是「寶」?每個人心中自有定見。 對我而言,能夠讓自己獲得知識並願意去學習的,全都是「寶」,還可能超過七種以上,這些就是難得的生活經驗,也是可以去不斷補充新知的寶藏。 (待續) 青花瓷的專書與飾品:我所收藏的「青花瓷」專書和「仿品」、「臆造品」、「打眼」、「撿漏」解析 天然緬甸玉項鍊設計可參照:其他設計(七):「曬」點五年來經手的天然翠玉(項鍊之一,附註種地的初步解說)、其他設計(八):「曬」點五年來經手的翠玉(項鍊之二,染色優化的「B+C貨」和初步辨認)、其他設計(九):「曬」點五年來的手工(天然翠玉項鍊設計之三,以及染色的C貨和瑪瑙、玉髓、阿富汗玉D貨) 天然緬甸玉耳飾設計可參照:其他設計(三):「曬」點五年來的手工(天然翠玉,耳飾設計之一)、其他設計(四):「曬」點五年來的手工(天然翠玉,耳飾設計之二)、其他設計(五):「曬」點五年來的手工(天然翠玉,耳飾設計之三)、其他設計(六):「曬」點五年來的手工(天然玉石,以及銀飾製作和消磁簡介,耳飾設計之四) 天然緬甸玉手鍊設計可參照:其他設計(十):「曬」點五年來的手工(天然翠玉,手鍊設計,以及如何從外觀初步判斷染色贗品) 天然琥珀蜜蠟的收藏可參照:其他設計(一):「曬」點五年來的收藏(天然琥珀、蜜蠟和柯巴脂)、其他設計(二):「曬」點五年來的收藏(藍珀,鑑定書) |
|
( 興趣嗜好|攝影寫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