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女人與藝術(二)女人看待戀愛:同性戀、雙性戀、異性戀:之四-1
2006/06/17 14:01:08瀏覽4726|回應0|推薦16

任何一個社會運動若要推展開來,造成兼具廣度與深度的影響,就必須在運動與經驗之外,同時建構其理論基礎;女性主義與同性戀議題所源引的理論基礎,乃是「後結構主義」與「心理分析」理論。

理性主義讓人們深切相信世間具有某種恆定不變的觀念存在,透過語言符號去捕捉這種觀念,確立了理性的信念,科學發展跟著受到啟蒙,將現代藝術與科學的發展逐步進展到完全興盛的境界。

馬克斯發表震撼世界的理論:「人的理性很大幅度上是受意識型態影響的」,弗洛伊德則發表近似觀點:「人有根本不為自己所覺查的潛意識,所以理性不可靠」,因此人們開始重新反省「人類的理性」這個曾經篤信不疑的課題;延續並改良馬克斯理論,並融合弗洛伊德心理學的修正,便出現了「後結構主義」,後結構是反理性思維的高潮產物,其代表人物德希達與傅科,自文藝復興理性主義時代以來,蔚然成為最大的反理性主義及反人道主義的力量。

絕大多數的藝術家都是反社會的,或者可以說,藝術工作者反對的是不公不義的社會,並且藉著藝術之名來實現社會公義的理想之實。

女性藝術家,特別是廿世紀初歐陸的幾個名女人,在藝術領域上的表現,顯得格外出色;這些女性有的是畫家,有的是作家,還有的是表演藝術家,她們在許多種的行業裡面表現傑出,並且讓自己的名氣給予女性的存在一個超然的定位。 

女人心海底針,所以有那麼多的男人想要探討。

到底女人該怎麼給自己一個定位呢?

在文學上,近代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維吉尼亞.吳爾芙(Virginia Woolf)。

與最上面范妮莎的照片對照之下,吳爾芙和她姊姊很像吧?

吳爾芙是英國當代的小說家、散文家及文學評論家,作品風格細緻微妙,奠定了女性主義文學及現代文學雛形,百年來女性文學史的成就付之闕如,她是廿世紀十大小說家中唯一的女性,在思想上的啟發遠勝於其他同時期的作家。

當時的社會情況相當保守,吳爾芙的《三枚金幣》(Three guineas)在一九三八年出版的時候,內容激憤地抨擊父權社會所造成的法西斯政權,並且強調戰爭的發生、女性從私領域(家庭)到公領域(教育、工作、專業、政治)完全被壓抑,只要修正為兩性平權,就可以改善種種不公與壓迫,這本小說的主要訴求是女性亟待完成的三件事:教育、輔導女性就業、女性自組團體,不受男性所宰制,當時許多男性評論家強烈攻擊她的觀點,認為她十分歇斯底里,主要就是因為無法接受這些超越時代的觀點。 

《三枚金幣》一書是書信小說體裁,淺顯易懂、條理羅列的筆觸,刻劃了兩性問題的矛盾,也描繪了當時英國社會如何從教育上限制女性(女人沒有高等教育受教權),並且在法律上否定女性(財產權、國籍法以男性為尊),以及由職業上排斥女性(薪水好、地位高、有權力的職位不開放給女人),所以她嘲諷了當時英國社會強調愛國的男性思想,將女性的國家觀念定位出來,也點出英國男性在反戰的同時,並未檢討父權好戰的思想和作為。

范妮莎和吳爾芙最大的差異,就是姊妹倆一個是思想家,一個是行動家,勇敢的姊姊展開「葬花」(Bloomsbury)這個團體的人員吸收與擴充,羞澀脆弱的妹妹則寫作不輟,共同進行思想上的顛覆合作;兩姊妹的表現也的確才高八斗,氣度不凡,當時英國的大學不收女性,在維多利亞時斯,女子是不能受高等教育的,她們因此決定自學,一個學文,一個學畫,希望日後叱吒文藝界,讓英國社會不敢小覷女子的才學,日後她們確實完成了各自的目標,姊妹的才情和她們的容貌一樣,在文化圈中艷驚四座。

這就是知名的Bloomsbury!許多藝術家與知識份子在此成就盛名!

吳爾芙是一個天性纖細敏感的女人,十三歲的喪母之慟,帶給她長久而強烈的精神創傷,影響了她的創作,因此她的姊姊范妮莎只有姊代母職,必須隨時照料這個精神脆弱的妹妹;通常吳爾芙寫完一篇長篇小說,就會寫一些文章來釋放強大的焦慮感,她的文字往往充滿了窒息式的沉重,《自己的房間》(A Room of One's own)即是其中之一,其他知名作品有:《波浪》(The Waves)、《日與夜》(Day and Night)、《遠航》(The Voyage out)、《燈塔行》(To the Light House)、《歐蘭朵》(Orlando)等數十本。

《自己的房間》是吳爾芙在劍橋大學紐南母(Newnham)和格登(Girton)兩間女子學院演講「婦女與小說」的講稿合併而成,主要在探討:到底怎樣的女性可以寫小說?女作家與她們的小說有何關連?小說裡的婦女又是何種形象?

吳爾芙的結論出人意料:一個女性如果想要寫小說,她一定得有點錢(一年要有五百磅),並有屬於她自己的房間,那是一個可以上鎖、自己專用的房間,也是一幢經濟獨立、心靈自由的堡壘,這個房間不僅為了女性設想,也要給男性另一種空間,讓男性容忍女性的自由空間,並且釋放女性在父權社會下受到的箝制,男性才能擺脫掠奪、佔有、貪得的狂熱本性,世界也纔能更為寬廣和諧。

吳爾芙又是如何確立這種觀點的呢?

想當然爾,她所說的「房間」,在精神上她確實在自己的心中設定了另一個房間,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她背後的姊姊卻真實完成了這個房間,也可以這麼講,堅強的范妮莎其實就是吳爾芙的精神導師,是她的思想先驅者與實踐者,如果說范妮莎是廿世紀女人與藝術的最偉大結合者,她必然當之無愧。

維吉尼亞.吳爾芙作為文學家、評論家、女權主義先行者而聞名於世,范妮莎.貝兒則是以「葬花」(Bloomsbury)的實際領導者,意志堅強地開拓了許多房間,除了影響日後作家的整體世代觀,更讓女性在藝術成就上獲得絕對的成功。

這是葬花的家族!

雖說「葬花」(Bloomsbury)最早是她們就讀劍橋大學的大哥托比.史帝芬(Thoby Stephen)為了發表社會性議題與三名同學創立的,但是四名男性在大學畢業之後,就各自朝向不同的領域發展或工作,後來在一九O六年她們的大哥托比意外死亡,期間還歷經社會對於成員不愛國及反戰(反對一次大戰)的撻伐,和平主義的中心思想遭致了許多批評,好不容易這個社團殘留下來,經由吳爾芙姊妹共同重新興起,原始的成員也都繼續與兩姊妹一同聚會,但是長年的主要運作,還是以范妮莎為主。

兩姊妹的大哥托比.史蒂芬!

范妮莎與妹妹維吉尼亞面貌相似,但與妹妹的敏感憂鬱性格完全不同,范妮莎個性開朗,雍容大方,非常受到男性與藝術家的青睞,十七歲開始學畫,一九O一年進了皇家學院的繪畫學校(Royal Academy Schools),她除了是個知名的畫家,更是個了不起的室內設計師,她本人還有一種領導的特質,如果倫敦沒有范妮莎,「葬花」(Bloomsbury)就不存在,只要范妮莎一開始號召藝術家前來,所有第一流的文化人馬上就聚集起來,展現「葬花」的強烈風華;「葬花」最早的根據地是姊妹倆在Bloomsbury區的戈登廣場(Gordon Square)的住所,一戰時期,范妮莎買下倫敦南郊的農場,這個農場就成為二、三O年代「葬花」的活動中心,總之,范奈莎的家在哪,「葬花」就在哪。

「葬花」的成員不斷在社會上引發爭議和廣泛的批評,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他們引導的思想纔逐漸進入主流。

知識份子從來就是「葬花」的基本成員,圍繞著范妮莎這個中心,發展出許多方面的佼佼者,核心成員的才華遍及各個階層與領域。

范妮莎領導的藝術家和文化人,造就了時代的大變革,例如她的第一任丈夫克里夫.貝兒(Clive Bell)是當時有名的思想家、詩人和藝術評論家,他成功說服英國放棄帝國主義,並且揭示了殖民主義在歐洲的完全崩潰;著名的經濟學家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發表了許多分析的文章,分析並預測了當時社會體質的變動,還成為了經濟理論的中流砥柱;吳爾芙(Virginia Woolf)跟著引發了女權信仰的辯證,並且在後來的幾十年之間,她的思想和文章都引發了全球廣泛的閱讀及討論。

范妮莎的偉大之處,在於體現眾人的各式各樣才華,燃燒自己也照亮了每個人,他們反對維多利亞時期(Victorian)和之後的艾德華王政期(Edwardian)的中心保守思想,希望在宗教、藝術、社會和性問題上獲得解放,因此「葬花」的成員多半表現的是個人單獨的藝術性或獨創性理論,而不是集體合作的共同成就,因此這個團體的主要素質,就是揭露了天才們的隱性能力,並且將之發揚光大。

在最重要的文學層面上,有藝術批評、自傳或雜文、社會研究及思想啟發等等,「葬花」剛開始最有名的就是吳爾芙、威斯特(Vita Sackville-West)、佛斯特(E. M. Forster)、林頓.史特雷奇(Lytton Strachey)、大衛.加涅特(David Garnett)以及她的丈夫克里夫.貝兒(Clive Bell)。

薇塔.薩克威.威斯特,「葬花」最有名的女同志。

繪畫藝術方面,由范妮莎和後來的外遇情人弗賴(Roger Fry)為代表,其他還有知名的鄧肯.格蘭特(Duncan Grant,後來也是范妮莎的情人),以及上文提到的天才女畫家朵拉.卡靈頓(Dora Carrington)。

社會學與經濟方面,有知名的經濟學家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和吳爾芙的丈夫李奧納多.吳爾芙(Leonard Woolf),他們主要出版了非小說類的許多論述作品,在他們的專門技術領域內,還有知名的麥卡席(Desmond MacCarthy),他也是為人所知的優良評論家。

在音樂方面,音樂家也不惶多讓,成員有知名的悉尼特納(Saxon Sydney-Turner)。

凱恩斯的太太,芭蕾舞者,據說是個大美女,很難想像凱恩斯為何與她結婚,卻又跟格蘭特維持男同性戀關係。

在表演藝術方面,經濟學家凱恩斯的妻子麗迪亞(Lydia Lopokova)是俄羅斯的芭蕾舞者,雖然大多數的人都認為她是局外人,但她在「葬花」還是有其影響性,關.達爾文(Gwen Darwin)和她的法國畫家丈夫拉維拉(Jacques Raverat)也是其中的成員,他們或共同,或分批展現出各自的才華,似乎每個人都能在這個團體中得到相當的尊重與發展。

這是老年的EM佛斯特。

<><>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