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4/16 12:28:53瀏覽1597|回應0|推薦16 | |
在聯合報及楊永明兄臉書上讀到戴國煇學術研討會的訊息,回憶起和戴先生交往一些舊事,對故人堅持學術中立與客家硬頸精神,更是感佩。 他猝逝前幾個月,我們曾經在漢口街、館前路附近一家餐廳用餐聊天。他雖然對李登輝無預警撤換他國安會諮詢委員職務感覺不舒服,但他絲毫不在意,他在意的是李登輝過度親近日本右翼政客,對台灣定位路線的偏離。 我在採訪的場合認識戴先生,當時台灣在李登輝帶領下剛剛結束威權時代,他也結束流亡生活回到台灣,對睽別2、30年的故鄉熱情滿溢。從他身上,我看到台灣的團結與希望。 當時,我對台灣意識與台獨之別,認識還很膚淺,也不理解台獨有左翼與右翼的不同。總認為島內民進黨和海外台獨系出同源,被國民黨壓迫流亡海外的台灣人就是右翼台獨。 和戴先生交往多了,閱讀更多他的著作,才理解台灣意識並非台獨,台獨並非全部右翼,史明的台獨觀只是台灣史觀的一部分。 兩、三年前讀了黃俊傑的「台灣意識與台灣文化」,對台灣史觀了解更深刻,當時曾經想,戴國輝突然被通知離開總統府辦公室時的心情,和被台灣大使館撤銷中華民國護照時,是否同樣覺得孤單。 選擇堅持學術中立,就是選擇孤單。孤單的身影,更被人紀念。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