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7/08 13:55:20瀏覽2420|回應2|推薦27 | |
今年二月,壹傳媒集團宣布籌設電視台,並延攬馬英九總統競選核心幕僚金溥聰為CEO,統理籌備,立刻引發台北政壇與媒體圈大震撼,主要論點圍繞「政治權謀」,指涉馬英九、金溥聰與黎智英三角政治交易,只有幾位媒體人從新聞理念與媒體經營角度觀察這個詭異的結合。 曾在壹傳媒服務的作家孫瑋芒以「一場與魔鬼的交易」形容金(溥聰)黎(智英)配。我則假設金黎二人在新聞理念方面已有共識,金溥聰傳播學者身分、製作並主持年代電視台民調節目建立的品質口碑,黎智英必有一定的尊重、黎智英為股東創造最大利益的企業家本質,金溥聰也英有必要的理解,因而對壹電視如何賺錢百思不得其解。 老實說,台灣24小時播出的有線電視新聞台聲譽早已破產,近年收視率與廣告營收都逐年下滑,壹電視者有何必勝策略,竟然敢投入衰退中的產業?令人好奇。 新進入者面臨兩個幾乎無解的障礙。第一是如何取得頻道。一心想辦電視新聞台的自由時報老闆林榮三在民進黨執政時已取得執照,但政黨已經輪替至今仍未能開台。市場傳言黎智英接觸了年代電視台,但年代老闆練台生開價40億,是壹電視籌備經費的六分之四,當然不是黎智英所能接受,很快就破局。有線電視頻道雖多,觀眾習慣收看的頻道位置區間卻非常小。除非跳過有線電視,直接進入數位電視、網路電視或MOD,但以市場成熟度而言,風險太大,壹傳媒有何錦囊妙計? 另一個似乎無解的障礙是如何創造領先他台的收視率。承續壹傳媒集團的狗仔八卦與羶色腥路線嗎?此非金溥聰所願為與能為。而且老實說,多年來有線新聞台為搶奪收視率,狗仔八卦與羶色腥程度已做到電視的極致,恐怕就是壹傳媒,可能也沒有什麼操作空間了。近年NCC管理電視新聞內容愈來愈嚴厲,幾家新聞台不斷接到罰單,早已戒慎恐懼到不行。黎金二人如何在習慣重鹹口味的的市場,及法令範圍和輿論壓力下,製作出能創造收視率的新聞與節目,百思不得其解。 好奇引發動能,我拜訪了好幾家電視台總經理或新聞主管,每個人都沒有答案,但看得出來,都有一些焦慮,畢竟黎智英以港人身分竟就輕易擊潰老牌兩大報,沒有人敢輕忽他的社會洞察力與策略爆發力。一輪訪問結束,依然無解。我也訪問了壹電視籌備高層主管,答案還是非常模糊,最後我試著連絡CEO金溥聰。 其實,我和金溥聰關係稱不上「膩友」,但他的回應非常熱絡,約會由拜訪改成午餐,他選了壹家非常有品味的法國餐廳,菜也很棒。他是知名的業餘三鐵高手,我也喜歡單車與慢跑,最近正加緊鍛鍊,希望年底前跑一個馬拉松,我們有太多騎車及跑步的話題可聊,當然,也談了一點點政治話題,他對馬總統就職以來能夠掌握正確的方向,有效糾正了民進黨政府國家戰略上的偏差,及社會人心示範的道德性錯誤深深欣慰。壹電視的話題談得並不多,但讓我極為驚訝。 二月二十七日出版的天下雜誌已經透露,壹傳媒早在壹年多前就默默成立了「壹傳媒動畫公司台灣分公司」,企圖運用台灣非常成熟的動畫人才,開發壹周刊及蘋果日報「還原現場圖片」的動畫版。電視新聞人常說,沒有畫面就沒有新聞,畫面的限制,使電視新聞能處裡的新聞,範圍比平面媒體小很多。動畫新聞完全突破電視議題設定的侷限,電視首次有機會與報紙取得平等的議題處理權。 壹週刊已充分反映了社會新聞運用「現場還原漫畫」的羶色腥威力,壹電視如果將「漫畫」升級為「動畫」在電視播出,羶色腥威力也會大大升級。類似PS3電玩遊戲般真實的畫面情境,也會大大增加新聞的視覺效果。 香港壹傳媒新聞網站兩年前曾經從台灣挖一批動畫人才過去做動畫新聞,最後並不成功。但兩年前香港失敗,並不表示今天台灣不會成功。壹電視真的會大量運用動畫嗎? 五月中旬,我刻意參加一場學術討論會,聆聽壹動畫台灣分公司梁總經理的報告,後來他又在政大做了一場半關門的座談,主題都是動畫新聞。梁總經理對壹電視運用動畫新聞充滿使命感與自信心。他明確表示,動畫新聞已經開發成功,能夠量產供應。 金溥聰對動畫新聞卻非常保留,他認為動畫用在諸如美英核子潛艇深海相撞新聞會非常精采,但不宜用在社會新聞。他並不認為壹周刊與蘋果日報社會新聞成功的模式,可以套用在電視台。他坦率表示,黎先生成功的經驗限制了他的思考。 聽到金溥聰的談話,回想動畫公司梁總經理的使命感,我的直覺告訴我,金溥聰恐怕難以堅持,我問了簡單而坦率的問題,金溥聰也以簡單坦率的態度回答我:「努力溝通中」,他的眼神堅定而自信。 談話後,我在網路搜尋相關資料,發現人力銀行正為壹動畫公司及另一家負責新聞文字與畫面整合的媒體互動公司大舉招才,兩家公司各徵求五百人。我大為驚訝,金溥聰「努力溝通中」,黎智英卻已大舉徵才,準備大幹一場。金溥聰的背景與信念,使沒有妥協的空間,離開成為他唯一的選擇。 當初訪問金溥聰並沒有書寫計畫,完全為教學研究所需,看到徵才廣告後覺得必須寫下來,為台灣新聞史留下紀錄,寫作前並未徵詢金溥聰同意,避免他立場尷尬。部落格文章發表後,引起大眾媒體跟進,倒是始料未及。 進入網路時代,媒體不再是文人的舞台,報紙、電視、網路界線打破後,經營媒體需要大資本,也具有高風險。在此趨勢下,近年台灣媒體正迅速朝集團化方向發展。目前中時、自由、壹傳媒、富邦等媒體集團背後都是財團或上市公司,幾家電視集團則由外資掌握經營權,媒體老闆由文人換成企業家後,經營邏輯永遠是「賺錢」。媒體老闆與幹部的關係不再是信賴與互賴關係、而是合約與執行政策的績效考核關係。金溥聰與黎智英應該是讀書人與媒體企業最後一場錯誤的邂逅。 金黎配夢碎後,媒體報導,金溥聰總結說,他與黎都過度樂觀的錯誤,相信自己可以說服對方。黎智英則說,他把金溥聰當鍾麗緹,廣告效益很高(還記得蘋果日報創刊前,矗立街頭的鍾麗緹全裸廣告嗎?),值得。 |
|
( 時事評論|媒體出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