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7/01 18:11:02瀏覽5451|回應7|推薦25 | |
台灣媒體的『大陸夢」做了二十年,時光匆匆,大陸媒體總產值已由原本的不足掛齒,到每年超過10%高速成長,至2008年已達5440億人民幣。原希望以優勢地位逐鹿中原的台灣媒體,規模已不及大陸一個中級省份,而『大陸夢」仍然是台灣媒體的夢。 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與大陸研究所合辦了一場「兩岸新聞傳播高峰論壇」,兩岸三地傳播學者與業者齊聚ㄧ堂,就數位時代媒體發展及兩岸新聞交流發表論文並進行研討,會場高朋滿座,氣氛熱烈。第一天並舉行晚宴,觥籌交錯、熱熱鬧鬧。 研討會中遇見一位舊識,上海大學影視學院副院長戴元光教授。初見面只覺得眼熟,但一時難以確定,倒是戴院長記憶力好,記起我們是在1992年北京共同參加一場兩岸新聞交流會議,我的論文主題是「台灣新聞事業的市場機制」,當時大陸同業對「市場機制」四字充滿好奇。戴院長在蘭州大學任教,依稀記得我們還有一些討論。十七年後,「市場機制」已是大陸媒體的規則(當然,市場背後還是有一隻強而有力的政治手),正如同中國的媒體產業,戴院長也已非吳下阿蒙了。 先前服務的兩個媒體:中國時報及東森電視都曾對大陸市場布下重兵,中時在民國八0年代就出資創辦中時週刊,高酬邀請大陸知名學者、作家寫稿,希望廣結善緣,為中時進入大陸做準備。但短短兩年,中時周刊就走入歷史,余家逐鹿中原夢斷台灣。 東森築夢大陸較晚,當時已政黨輪替,大陸嚴密管制台媒,乃採取「從華盛頓進入北京」迂迴戰略,重資推動東森電視全球上架,希望成為全球落地電視台後「衣錦榮豋大陸」。但東森大陸夢戰線長、回收少,因而虧損。最後受家族弊案牽連也夢斷台灣。 二十年來,兩岸新聞交流會議無數,人員往返愈見頻繁,記者相互訪問更便利開放,媒體相互報導也不再有意識型態束縛,娛樂性質的媒體內容已大量進入大陸,並深刻影響大陸通俗文化。兩岸關係急速解凍,是台灣媒體的機會嗎? 研討會中有學者建議,應請兩岸政府將兩岸相互開放媒體市場議題列入協商,會中引起熱烈迴響,台灣媒體的大陸夢又顯得甜美一些。 可是,台灣媒體的大陸夢將繼續只是個夢。 無可否認,兩岸交往存有一些火點,其他行業可以迴避,媒體卻無從閃躲,譬如西藏問題、六四平反問題、法輪功問題等。台灣媒體如要進入大陸市場,就必須遵守當地法令,那麼,如何兼顧本地市場? 更困難的是,大陸媒體市場已經成熟,媒體的規模與實力也普遍在台灣之上,譬如大陸的手機媒體大大領先台灣,數位發展也比台灣成熟,連中央電視台最近都銳意改革,增闢評論時段,邀請改革人士擔任新聞評論員,台灣媒體還有什麼空間? 台灣媒體對兩岸交流的希望,可能不再是「逐鹿中原」而是「引水入庫」,希望引入大陸資金以改善財務結構了。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