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專訪側記
2005/08/07 11:42:34瀏覽1732|回應0|推薦7

馬英九接受八月五日聯合報專訪時,除了暢談國民黨黨務改革外,也花許多時間分享他研讀台灣歷史的心得,專注地像個革命史專家。他入主台北市政府後,有機會碰觸許多為人所淡忘的史實,發覺國民黨與台灣的關係非常密切,誓言在方面要多著力。

馬英九舉例,他曾連署贊成高速公路以台灣先賢蔣渭水命名,結果被媒體說「馬英九與綠色搞在一起」,其實蔣渭水是國民黨的秘密黨員,但一般人並不知道。馬英九因此花了許多精力研究蔣渭水,也指示市府進行文物保存。

他又舉例,一八九七年先烈陳少白曾來台灣為興中會招兵買馬,在大同區遇到台灣士紳吳文秀,吳文秀後來也成為興中會員。他還說,參加過黃花崗革命的羅福興,是住苗栗的客家華僑,開國後國父孫中山召見羅福星時,還表示「中國如果不收回台灣,無以對歷史交代」。

馬英九笑著說,羅福星是他的「小偶像」。

最讓馬英九最感動的是,國父二次革命失敗後,曾來台灣募款,當時二二八受難者廖進平曾募款六萬元,國父身無長物,便以一瓶隨身威士忌酒回贈廖家;在二二八紀念茶會上,廖進平後人對馬英九表示,願將這瓶國父酒,捐給台北市的二二八陳列室。

馬英九說,廖進平在二二八事件失蹤後,後人一直無法祭拜,但他們卻願意把酒贈給身兼國民黨副主席的台北市長馬英九,讓他相當感動。說到此處馬英九眼眶泛紅,竟激動地說不出話來。

多年來民進黨主導台灣本土論述,意識型態光譜被二分為「統/獨」、「中國/台灣」及「外來/本土」等簡單語彙,國民黨一路挨打,慢慢在論述場域中被邊緣化。

馬英九的侃侃而談的「史觀」,或許不只是怡情養性而已,他是要更積極地證成「國民黨非外來政權」,以新論述將國民黨拉出泥沼。國民黨若不能在思考上另闢奚徑,便只有在舊辯論中逐漸枯萎,馬英九意從史料尋找靈感,賦予國民黨新的生命。

風雨敲打聲中,馬英九不僅論及國民黨的未來,也談到國民黨的過去,未來改革將作為黨務主軸,過去歷史則用以充實內涵。他以曾國藩「唯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自勉,深信「誠懇會超越省籍」,只要把道德性帶進來,國民黨終有翻身之日。

( 時事評論人物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ingo&aid=40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