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實戰經濟學(二):唬!狐!虎! 為商之道如此而已
2009/04/05 23:37:39瀏覽3748|回應3|推薦12
很多人都說,做生意要唸很多書,管理學有多複雜。其實,就我長年的觀察,想要做好生意,其實 ,並不用太多學問,只要記住「唬」、「狐」、「虎」三個階段,真的不用太講面子和原則。

第一代創業者多半都是來自草莽,他們多半不是很講道義,只是他們成功後,都只跟別人說他們講道理的那一部份。如果你不是含金湯匙出世,你一定要把握住三個要點,其實也就是創業三個階段。但千萬不要玩得太過份,否則,老天爺可是會處罰你的。

第一階段「唬」,想創業時,你一定要學會「唬」,既沒錢又沒人時,就只能靠「唬」了。創業一定會有風險,但如果自己獨資,既怕欠人手、也怕一旦失敗會血本無歸,找人家一起分攤是最好的方式。但要人家一起合作談何容易,比較老實的人會找自己的親朋好友,有經驗的人則會擬定作戰計畫,要有錢人出資。

就算順利成立公司了,公司規模小,也很難得到大廠商的認同,此時,想要成功就只能靠「唬」了,到處告訴人家自己公司產品有多好,要不然就是服務有多好,或者是自己公司的產品有多便宜,其實,在這個世界上,大家所享有的資源都差不多,每一項都是成本,只要產品相同,根本就沒有特別之處,要讓客人感到特別,就是要想辦法「唬人」。

大約過了一、二年,等到公司進入規模後,就可以進入第二階段「狐」。

此時,公司領導人經過會計師、律師及其他高人的指點,應該漸漸了解了做生意是怎麼一回事,開始靠頭腦賺錢。例如,可以和銀行高層打關係取得較高貸款金額,再想辦法從銀行拿錢,只要有錢就好辦事。或者,也開始和其他公司策略結盟,大家一起搶其他公司的生意。這也是為什麼商業市場上,有那麼多的公協會,每一個公協會就是一個利益團體,老大去搶生意,小弟就在背後吃屑屑。

再過二、三年,甚至十多年,如果公司能夠順利存活下來,甚至成為業界的領袖,那就進入「虎」的階段,但要成為虎,可不是件簡單的事,大多數人都是能在「狐」、「唬」的階段遊走。

公司成為領導品牌,領導人就變身為「虎」了,此時,他們做生意靠霸氣,想搶單就搶單,想要整人就整人,如入無人之境。進入這個階段,政商關係都有,做生意靠氣勢,可以制定價格,就算沒有錢,銀行也不敢不借你。現在,我們有很多檯面上的公司都是如此,沒有錢時就要政府疏困,動不動就搬出關廠很多人會失業來威脅政府,但這些公司負責人每個人都比有錢的,就算十年不吃喝也不會死,頂多被員工告,偶爾要上法庭。

人在做、天在看,切記!一旦成為「虎」了。此時,做人可不要太過份,否則,被政府盯上了,你也完了,光是選舉時,要你搞政治獻金就會讓你累死。

看完這篇文章,或許,有很多人會不服氣,覺得這個社會為什麼會這樣,但自由經濟社會就是如此,有的公司真的是為福國利民而設,但這真的是少數。大多數公司都是在打爛,替少數政客提供套利服務。所有經濟學家也都知道這個道理,但大家都是利益共同體,有身份的人不肯說;沒有身份的人說了等於白說,還會被指為「偏激」。

你夢想成為一個大企業家嗎?平時有事沒事先練練「唬」的功夫,看你有沒有當大老闆的天份,如果你沒有,那就老老實實的上班吧!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ich3112&aid=2037422

 回應文章

閒雜人等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太史公評商賈之富豪有三等:本富為上,末富次之,姦富最下!
2009/10/26 20:56

---先生所言的商道,正是所謂的姦富.這亦反映台灣的社會環境和氛圍,商人不以誠信示人,借詭道而取物,詐騙王國是也.

---能當上老闆,基本上口才都不錯,所以構築夢想,驅使投資客出資挹注.但如果只是利用唬人的手段,欺騙股東呢?那就會招惹殺身之禍,自取滅亡.台灣有個鐵砂逹人,名叫張子能,就因此被鐵桶封屍於屏東橋下.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今晚打老虎
2009/05/04 08:15

人不就是這樣,一旦有了錢或權,哪愁沒有人來拍馬屁。光看那些商業財經雜誌,整天將企業家捧得跟個偉人一樣,被捧的跟捧人的,雙方都樂此不疲。看久了確實有點噁心。


world war III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鼓掌!
2009/04/06 08:59
難怪Karl Marx會認為資本家不過是社會寄生蟲,大爺您提出了最好的證明!
也有人認為沒有了資本家的創業家精神以及承擔風險的能力,技術與生產組織無法創新,
經過您的分析,不才小弟發現所謂的創業家精神就是唬狐虎,甚為傳神哩!
腦袋停不下來的人(rich3112) 於 2009-04-26 01:35 回覆:
這種道理,只要實際當過老闆的人才知道,與大家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