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7/07/26 12:02:43瀏覽644|回應0|推薦9 | |
最近大學聯考(不好意思,因為我的年代是這個名詞,我搞不清楚現在叫什麼)剛剛寄出成績單,接下來上場的就是填志願這回事了。 以前的年代,沒有網路,資訊也不甚發達,所有的資訊大都來自於口耳相傳,像是那一個科系比較好,那一個學校風評不錯,那一類的學系未來工作比較好找......實際上,到底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我們根本分辨不出來,面對如何填寫志願,一樣,『一頭霧水』!! 於是,我們大都採取最簡單的方式,根據去年的校系分數高低排名給他從頭排到尾,我一直還記得我的最後一志願:台大電機!!(給他亂的,因為我根本考不上)不過如果你問我,這樣的選擇會不會有問題?我肯定的跟你說,有,而且,問題很大! 當放榜時,我發現,我莫名其妙的考上一個我根本不知道他在幹什麼的系所時,我頓時有一種傻眼的感覺,更扯的是,全國就這麼一系,別無分號,天啊,我的未來,頓時呈現一片空白。 結果,唸了三年,一直持續在痛苦中掙扎,一來沒太多熱誠,二來沒太多能力,在大三下時二分之一學分不合格退學(就是俗稱的二一)。後來在一年後重新插大回原系所,後來報考企管研究所,不再走這條工程路。 在這中間,我感受最深就是,我們大都不瞭解自己的興趣與能力所在。高中時,人家說男生數理好就應該念自然組,所以我就念第二類組,人家說XX學校不錯,我就把科系依分數從頭填到尾,說實在的,過程中並沒有太多自己的看法在裡面,更遑論有自己對未來的規劃。 我在想,如果不是被二一過,我不會在研究所轉換跑道到企管這條路,我一定會隨著班上同學的腳步,一起報考工程類的研究所,然後繼續我不開心的求學路程。很辛苦的,我比別人多花了好幾年才為自己的未來做出真正的決定。 不過,還是有人能夠很清楚自己的意向與能力所在。有同學在唸了二年之後,毅然決然降轉到建築系,有人決定轉到商科,有人決定重考,雖然都費了一點時間,但顯然的,比起原本『一帆風順』的我,他們付出了較少的代價。 這樣的結果,實在與當初填寫志願時我的想法完全不同。我不禁想,一帆風順的學生,是否更應該對自己做更詳細的檢視與思考?一帆風順是很多人的求學過程,但相對的,這樣的過程卻也讓自己失去很多思考的機會,一昧的隨波逐流,隨大眾做出選擇,卻在走出校園時開啟自己『苦難』的開始。 舉例來說,如果我沒有被學校二一,我一路順風唸完大學,我想我會繼續念工科研究所,工作之後擔任工程師,或許,我會賺不少錢,但我確定的是,我不會快樂。而現在,我慶幸曾經被二一,讓我有機會好好停下來想想自己、看看自己、想想未來,做出不同於之前的選擇。 或許說這些對逾限在準備填志願的學子們太遠,但很現實的,一個決定,卻能影響很久,而大部份的人沒有機會在未來去檢視自己現在的選擇進而修正自己的選擇。多一點時間、多一點費心,或許,就能做出正確一點的選擇,減少一點修正的代價。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