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7/16 11:44:24瀏覽1318|回應4|推薦11 | |
引自『http://www.sogola.org/?p=221』 近年來非自願性失業者的數目遽增,很多大學生一再延畢,等到念完碩士、博士,進入就業市場的年齡已過卅歲。延畢的原因,可能是延遲就業、延緩當兵、繼續深造等等。 過去的延畢大都為「非自願性延畢」,有的是必修學分太多,無法在四年內完成學業;有的是必修科目「死當」。現在,許多學生故意當掉 世新大學就業輔導組組長楊珠江表示,學生若因生涯規劃而延畢,未嘗不是件好事,她建議延畢的同學要好好利用這段時間充實第二專長。(引自遺落在日本的心) ************************* 在以前,延畢是一件不甚名譽,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事情,然而現在卻變成了一種正常現象,甚至多了許多『自願性延畢』。 到底是什麼因素讓這些學子不願去面對外面社會的競爭?是經濟不好,或是文憑已然貶值到無法讓人信任? 李家同先生曾在他的文中說道,『一個國家,並不需要如此多的大學生。』我很贊同這句話。舉例來說,一個技職人員,要通過國家技術人員甲等考試何其困難,但一個大學電機系畢業生,卻等同『電機甲等技術人員』資格,這是合理的嗎?技術、理論相輔相成,然而,我們國家的教育卻不是如此規劃,這等同變相鼓勵技術人員以『學歷』取代『實做』,以『理論』取代『現場技術』,逐步貶低技職人員的地位,製造出一堆『理論型』的現場『技術人員』。於是,我們越來越難看到專心鑽研技術的現場人員,大家都想拿到『大學』學歷,以便快速晉升『甲級』技術人員,但仔細想一想,這真的是我們需要的『甲級』技術人員嗎? 於是,在大學畢業生極速增加的同時,我們產業的技術能力卻沒有同等的增加,量的增加並不等於質的增加,在這幾年的發展裡,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這一點。 我是唸完高中、大學再到研究所的『高中體系』的學生,我有沒有一技之長?有,但不是屬於技術層次。我在化工公司工作,但我沒有辦法到我們的現場去工作,因為我不是那樣的人才;我沒有辦法到我們的實驗室去工作,因為我不俱備那樣的條件與知識。但我可以在銷售前線工作,因為我的『技術』是規劃與執行。不同層面的工作,需要不同層面的人才與技術,放錯了,人才就是笨蛋,放對了,笨蛋就有可能是人才。同樣的,正確的教育規劃,對了,人才多到挑不完,錯了,人才少到找不到。人沒改變,但結局大大不同。 如果,當這些年輕學子畢業時,不願或是不敢面對社會的競爭,那就代表,我們的教育正在下滑,因為我們培養不出『勇敢面對』的未來中堅份子,勇於面對未知的挑戰與困境。 學歷,畢竟只能安慰一時! |
|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