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1/16 23:16:33瀏覽1772|回應2|推薦15 | |
國民黨在此次立委大勝,相信跌破很多人的眼鏡。對於選舉結果,不論學界、政界或者名嘴都討論很多。我個人有很多想法,但想法太多,反而不大容易提筆寫出來。只是當結果過了好幾天,激情逐漸沈澱,我想或許可以整理一下一些爭論的重點,並陳述一下自己的看法: 迷思一: 國民黨大勝是意外?投票前一天,遠在美國的好友Leon在Msn上敲我,問我對選情的看法,我回答得很斬釘截鐵,就是「國民黨一定會拿到七十席以上」;當時Leon兄說我太樂觀,我還回答說這個估計已經算是保守的了,因為台中以北除了北縣,其他都是國民黨全壘打的格局。別說選前一天,早在修憲拍版定案那一刻,就已經注定民進黨將會慘敗作終。 政治學裡有個東西叫「選票與席次的比例性偏差」,單一選區就是會讓這個比例性偏差最大化的制度,美國共和黨二十世紀初曾因這個制度只拿到一兩成的席次,英國的自由黨更因為這個制度失去第二大黨的位置。 徵諸經驗,這種制度不但對小黨不利,對民進黨這種半大不小的黨也極端不利,我不認為民進黨有本事打破這個定理。加上單一選區勝選的不二法則就是向中間靠攏,可民進黨一路選舉策略就是反其道而行,當然更不可能獲勝。當然我必須承認,沒料到國民黨在彰化以南部可以拿到這麼多席次,這就是七十席和八十多席的差別了。但我仍不認為,國民黨大勝是意外,這只是政治學上的鐵律而已。 迷思二:民進黨敗在選舉制度? 這個迷思承接上一個,也可以合在一起看。但無論如何,這個命題仍不完全正確,畢竟在選舉策略上,民進黨採取激進的立場,以及民進黨這八年作的的確很差,這都是屬於民進黨自己的原因。民進黨慘敗固然是修憲那一刻就確定,但輸到脫褲子,卻不完全是選舉制度的責任。 迷思三:民進黨並未大敗,有顧住基本盤甚至略微成長?陳水扁等綠營人士的觀點,是來自比起上次立委選舉,民進黨選票還多拿了兩個百分點。可是不要忘記,過去的選制是SNTV,這次是單一選區兩票制,而且席次減半。單一選區的特徵就是選票會向較大的政黨靠攏,SNTV卻可以容許小黨生存。所以拿立委選舉來比較是錯誤的。比較近似的,反而應該和縣市長選舉比較。 若拿縣市長選舉來比較,民進黨在2001年的得票率是45%,2005年儘管慘敗,仍有42%。換句話說,在「西瓜偎大邊」的單一選區效應下,民進黨的支持率應該在四成以上,很顯然,民進黨這次流失了相當多的選票,並不是「顧住基本盤甚至有成長」。不過可以確定的是,這次立委選舉民進黨的得票率,大概就是民進黨支持率的最底線了。 迷思四:現在的選舉制度違反民主票票等值原則? 台灣的立委選制放在民主國家當然是有點問題的,但問題不在票票等值,而在於減半以後席次過少、代表性不足(台灣合理的國會議員席次是兩百八十席),以及不分區部分設立5%的門檻(依照最大餘數法,一席不分區大約需要3%的得票率,設5%門檻根本多此一舉)。 不同的選舉制度設計,各有不同的價值追求。單一選區的假設是「地方民意的加總等於全國民意」,比例代表制是「民主政治就是政黨政治」,換句話說,既然決定單一選區,假設上就是把政黨因素抽離,所以席次與選票符不符合比例,本來就不是追求的價值。至於票票等值的問題,單一選區的「例外」並不代表「票票不等值」,如美國無論大州小州,參議員一律兩席。為了保護弱勢,甚至有「積極性的傑利蠑螈」設計,這是單一選區制在選區劃分時,必須和地方制度和弱勢團體取得妥協的地方。 其實要打破這個迷思,最簡單的就是「英國和美國都是採單一選區,難道人家不是民主國家?」 (待續)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