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3/31 02:43:25瀏覽2266|回應2|推薦9 | |
民進黨的成立,可以說是「反國民黨勢力」的大結合。為了對抗國民黨這個百年老店,除了結合不同意識型態的反國民黨勢力外,民進黨早期發展,也是採用極為靈活的策略,來逐步壯大自己。 事實上,在採取台獨路線之前,民進黨也曾經以環保或是社會福利等西方屬於較為「傳統左派」的訴求,爭取選票。諸如「反核」、「老人年金」等政策,都在此時定調。但一來台灣並無傳統左派意識型態的基礎,二來作為包裝成理念型政黨的掮客型政黨來說,社會福利的主張意味著「加稅」,要快速獲得選民認同,誠屬不易;三來國民黨正值李登輝本土化路線高潮,若能搭此便車,則不失為迅速壯大自己的妙方。終於在此主客觀環境的配合下,民進黨走上了台獨的路線。 從「本土化」演繹至「台獨」本無可厚非,這的確也幫民進黨鞏固了三成左右的基本盤,讓民進黨得以從「可制衡執政黨的的反對黨」,變成「具有準執政實力的在野黨」;但要執政,仍必須有其他的訴求。 2000年的總統大選,陳水扁獲得將近四成的選票獲得總統寶座;其實這得力於兩個主要原因,第一是國民黨的分裂,第二是反黑金、反貪腐的改革訴求。可惜民進黨自陳水扁以降,主流意見就是「鞏固綠色基本盤」是第一要務。這其中相當的原因,來自於陳水扁本身在台北市敗選的經驗。陳水扁第一個四年任期未獲好評,更加深民進黨內「反民進黨者恆反」的印象。 2004陳水扁連任,讓民進黨認為深綠訴求已經成為主流意見,於是更加肆無忌憚的坐視自己被深綠的意識型態綁架。事實上,陳水扁之過半除了仰賴兩顆子彈激化投票率高昇外,也在於傳統東方社會選民「威權信仰」的因素,也就是社會上有一群人,只選擇現任的執政者作為支持對象。只要換了政權,經由國家機器的宣傳,這些人同樣會在下一次選舉裡改變支持對象。 將自己逼上深綠道路的民進黨,打個比方來說,就好像是國民黨裡「把愛國同心會的主張當成政策主軸」。每一個社會都可將意識型態做成光譜,光譜的兩端理應是比較激進的,中間則是相對溫和;可民進黨為了鞏固支持版圖,蠶食鯨吞原本可以鞏固其台獨左翼支持者的台聯支持者,造成深綠成為民進黨唯一的價值。如此雖然鞏固了基本盤,卻使這個基本盤具有極為巨大的排他性。 倘若如此路線不變,則民進黨此次選舉理拿到得四成選票,在國民黨不犯下極為嚴重錯誤的前提下,將是民進黨得票的上限,而不是下限。因為缺乏國家機器的宣傳,威權心態的選民將不會再以民進黨作為支持對象;而深綠強大的排他性,也不會吸引任何溫和的選民轉而支持民進黨。 民進黨錯誤的以為八年執政的失敗,只是陳水扁的個人問題加上泛藍的掣肘,卻忽略雙首長制基本運作原則就是必須掌握國會多數,否則只能把政權讓出。看不到這個道理的民進黨注定缺乏作為,於是越走越偏鋒,只能堅持自以為式的實質正義卻忽略了程序正義,還不斷自我催眠曾以此獲得過半選民的支持,焉能不敗? 民進黨若不能看清自己的問題,而在路線上做調整,不但可能長期在野,在現行選制不利的情況下,甚至有被滅種的危險。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