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2/03 08:16:17瀏覽1621|回應1|推薦1 | |
【聯合報記者 林順良/屏東縣報導 攝影 2006/09/05】 78歲的魯凱族人尤大山,入贅到排灣族,他花費三年為泰武鄉「馬里發揚」大家族建立族譜,追出七世共960餘名族人,有了共同先祖,也開創原住民建立完整的族譜之風。 「建立原住民族譜,最大的問題在於族人的姓氏不一」,這幾天族譜底定後,尤大山如釋重負。他說,台灣光復後,政府「強迫」原住民決定姓氏、取漢名,所以一個家庭很可能出現謝、王、陳等姓氏,或夫妻同姓的紛亂情形,因此要找出族人,「非常不簡單」。 為了編寫族譜,同時不失真,尤大山以最能符合原住民「原音」的羅馬拼音來寫族譜,另外再摻雜日文及中文,加上部落耆老的口述後,他逐一找回「馬里發揚」的族人。泰武鄉公所村幹事退休的尤大山,是屏東的魯凱族人,40餘年前他與謝櫻花成親,入贅到泰武鄉的「馬里發揚」家族,他有感原住民的家族世事,幾乎都是口述歷史,極易失誤,一直引以為憾。 三年前,他決定把口述歷史重新建立在文字上,他選定本身家族尋根,出發找族人,但因年齡老邁,他往往透過教會或豐年祭等慶典活動,在親友陪同下,深入叢山峻嶺、荒涼深山找尋老部落遺址,再查訪當地耆老。「為了確定馬里發揚家族,每找到一名族人,就要簽名、蓋章認祖歸宗,確定是族人」。尤大山說,由於早期原住民多流行部落通婚,很少與外界交流,所以所有的族人幾乎都在泰武鄉。泰武鄉圖書館長助理彭月美說,尤大山以一個外族人的身分,75歲才開始寫族譜,把口述歷史完整地建立在文字上,十分不易,因為原住民溯及先祖寫族譜,過程只依口述歷史,幾乎是從「無」到「有」。屬「馬里發揚」家族第四世的尤大山建立族譜後,已被研究所學生列為論文題目,尤大山也樂見後世族人「全員到齊」後,將擇日舉辦宗親大會。 ------------這-----------是-----------分-----------隔-----------線------------ vuvu上報了,我知道vuvu並不是個愛出風頭的人,但他很樂意藉由這樣的機會和大家分享他的理念:身為原住民要認同自己,並且將祖先的文化流傳下去,這也是他一直掛在嘴邊不斷停醒家族後輩們的話。 寫族譜說白了也不是件稀奇事,但做起來也得花費不少的功夫和時間,尤其vuvu年紀這麼大了。看他白天騎著機車到各村落去拜訪親族,到了晚上坐在書桌前不斷地畫圖表、填寫人名,一方面佩服他,一方面也會擔心他的體力能否負荷。常勸他別這麼勞累,vuvu卻總是說:「不行!這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我沒有完成無法安心。」 記得有一次Alingiyin大頭目問我,知不知道vuvu的名字Kalausan是什麼意思?她告訴我字面上是指「在枯水期也不會乾涸的水潭」的意思,其中卻蘊含有「即便別人已經在休息,他仍然辛勤不倦」的深層意涵。想一想還果真人如其名,vuvu他的個性不但勤勞,又不喜歡麻煩別人,凡事都自己獨力完成,花上三年的時間來寫族譜,便是靠他一貫的堅持和毅力。 翻開族譜,上頭寫著密密麻麻寫滿的人名,全是vuvu親自訪談耆老,一筆一筆記錄下來。我真的想告訴vuvu,辛苦了,我們以你為榮。 |
|
( 知識學習|其他 ) |